APP下载

自贸片区一周年,助力非凡园区乘风破浪

2021-03-26蒋玉子

现代苏州 2021年4期
关键词:苏州工业园区片区苏州

蒋玉子

踏上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的热土,我们能感受到,这里激发的创新活力仿佛万泉奔涌,一派生机勃勃。建设一年多来,苏州自贸片区成果丰硕,收获满满。

在这勇担使命、挑战极限、探索创新的一年多里,苏州自贸片区不断自我加压,追求卓越,朝着经济发展的“开放高地”和“制度高地”奋力前行。

2020年,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苏州自贸片区“61+N”改革创新任务清单中的80项创新任务、182项实施内容全部落地,实施率100%;制定出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法律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外国人才便利化服务举措及“人才新政30条”等文件;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案例成果80项,省级以上首创率超60%。

2020年,也是苏州自贸片区建设全面展开的一年。为企业做好服务,为区域发展注入活力,园区全面落地各项建设任务,形成了一批量质俱佳的创新制度。

聚焦生物医药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推出生物医药产业园类REITs项目、“10+N”产业用地出让模式、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产品等首创性举措。聚焦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落地全省首个外商独资职业培训机构蛇牌学院,深化研易达、保税检测内外联动试点,推出长三角一体化布控查验、D类特殊物品风险评估试点、“关证一链通”、服贸通等亮点举措,助力开放型经济向研发、检测、培训、售后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聚焦提升企业获得感,推出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融资新渠道、“园采贷”、企业服务“政策大脑”等举措,以硬招实招为企业纾难解困聚势赋能。

2021年,站在新起点,奔向新高度,围绕一流自贸试验区建设,苏州工业园区将继续对标世界一流,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桥头堡作用,推动制度创新成果彰显实效,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苏州自贸片区创新案例分享 由“单打独斗”转向“集聚发展”

全国首个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启动

2020年 1月9日,全国首个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试点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高端制造业将实现全产业链抱团发展,共享政策红利。实施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是指在集成电路等国家重点高端产业中,顺应产业链发展趋势,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信用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监管为手段,对产业链中关联度高的企业实施整体监管、全程保税、便利流转,增强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产业竞争力,服务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矽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是第一家集成电路全产业链试点龙头企业,矽品科技总经理徐明栋表示,参加改革试点后,公司和关联企业之间的保税货物能够实现自由流通,部分业务还可以申请免于办理担保手续,这将大大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此外,首批试点关联企业有苏州京隆科技、群策科技等公司。

从长远来看,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通过“改革大礼包”的方式增强园区高端制造产业竞争力,服务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多新动能。

全国首创“10+N”模式 产业用地出让有了“期中考”

2020年3月25日,苏州工业园区一宗工业(研发)用地被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竞得,地块将采用分段弹性年期(10+N)挂牌出让模式,这实际上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又一“全国首创”。

分段弹性年期(10+N)挂牌出让模式是指,在产业用地出让的同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和《产业发展协议》。根据《土地出让合同》,政府先期出让10年期的土地使用权。10年出让期满,受让人需按《产业发展协议》履约考核,经政府监管方考核通过的,可以继续获得N年期土地使用权。考核内容包括投资强度、达产时间、亩均税收等,总出让年期不超过30年。

苏州工业园区国土环保局局长王学军介绍,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技术变革快、投入周期长。为产业用地出让设置“期中考”,既降低了企业拿地的成本,又便于政府进行后期监管,实现了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落地 金融开放创新开启“加速跑”模式

2020年4月15日,苏州自贸片区在全省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

“新政为出口企业稳订单、稳出口、稳就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我們在政策支持下,还向境外银行提供了资金融通,用于境外银行对其客户发放人民币融资,融资用于客户向中国境内供应商支付货款,这为境外银行拓宽了资金渠道。但更重要的意义是,我们通过这种创新模式,跟随客户进行海外市场拓展,把金融服务延伸到企业的产业链、融资链上。”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项“新政”也畅通了疫情下境内出口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回流,有利于稳定外贸企业的资金周转;同时,降低了境外企业和自贸区企业的资金运营成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自贸区,并有效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灵感”来自企业需求 中欧班列首开自贸区专列

2020年5月12日,中欧班列自贸区专列举行首发仪式,满载千吨“苏州制造”的两趟列车驶出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分别前往俄罗斯和德国。列车上的货物均来自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生产及贸易企业,涉及数控机床、家用电器、通信基站、医疗器械等数十种工业产品,共计172个标箱,货重超1100吨,货值近1亿元。

其实,中欧班列苏州自贸区专列的开行“灵感”,来自于企业的现实需求,旨在为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保障。苏州三星电子家电有限公司的产品就在这趟列车上。“疫情发生后,公司的海运、空运线路都受到影响,自贸区专列将对我们保市场、保订单、保履约提供极大帮助。”公司中方副总经理刘志刚介绍,公司与班列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尤其是到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线路,与公司原先的运输模式相比,无论时间还是物流成本,都减少20%以上。“那边的客户得知消息后,表示将持续增加订单,至少比去年增加50%。”

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2020年6月8日,园区制定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指导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电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一键完成劳动合同信息报送,同步完成社会保险登记,实现“7×24小时”“不见面”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2021年1月,以《苏州工业园区电子劳动合同标准》为基础,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发布实施《电子劳动合同签订规范》。该《规范》的发布实施进一步理顺了电子劳动合同与纸质合同的关系,明确了签订电子劳动合同过程中身份认证、存储保存、电子证据链等业务规范,让企业和职工“想签不敢签”变为“想签敢签”、“想签会签”,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和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切实保障了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规范》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积极、充分、有效利用数字签名、生物特征识别等先进技术,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用工管理成本,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对此,友达光电负责人表示:“基于该《规范》签订电子劳动合同,职工感受到了便利和保障,企业每年可以降低成本约100万元。”同程旅游与全国各地职工签订电子劳动合同,效率提高99%,实现跨地域无延迟实时办理。

“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开通 切实惠企,解决“用网”需求

在苏州自贸片区设立一周年之际,全国首创的“服贸通”中新数据专线正式开通上线。“服贸通”是一条由运营商承建的从苏州自贸片区直连新加坡的点对点数据专线,首期开通1G带宽,初期可满足近百家服贸企业使用。“服贸通”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用网”问题,大幅提高企业国际网络访问速度,同时降低企业国际网络使用成本。

从实际来看,获益企业又是怎样评价这项创新举措的呢?作为“服贸通”的首批客户,罗杰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表示,“服贸通”解决了企业自身跨国办公、CRM/SAP数据传输、市场推广所面臨的“用网”问题,助力企业全球化发展,是真正的惠企利器。

当前,苏州自贸片区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企业对实现全球科技文献资源无障碍查询下载、科技研发类数据跨境保密和畅通传输交互、全球分支机构生产数据交互、全球市场推广运营、视频会议及办公系统连接等方面的要求和依赖度极高。然而,跨境信息交互中常常存在网络时延、误码率与丢包率高等网络问题,对此,“服贸通”可完全予以解决。

创新打造智慧物流服务“大数据”平台

为推进苏州自贸片区数字经济发展,2020年,园区上线了“苏州自贸片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挖掘苏州物流行业数据要素市场价值,联动赋能苏州“产业大脑”建设功能,有利于增效大物流大交通的江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据了解,平台物流大数据库匹配智能模型,以苏州片区高端制造及国际贸易货运需求为预测基本面,联动航运枢纽及职能部门物流数据,搭建跨行业跨区域的大物流大交通布局及预警体系,提升自贸片区整体营商环境。疫情期间,平台为企业提供区内仓库资源汇总信息,为直通港、中亚班列、包机出口提供企业国际货量及航线汇总数据,助力提升片区在疫情等突发事件的物流应急决策能力。

此外,该平台还为物流企业提供“跨境电商”政策咨询等服务,助力培育“跨境电商”龙头物流企业。

全省首个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产品 促进资源互补与产能升级

2020年9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首个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产品正式获批。其中,园区将“开展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鼓励苏州片区医疗器械注册人委托区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产品”作为一项重点制度创新推进。首个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产品的获批,意味着该创新制度正式落地。

据了解,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实现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的“解绑”,能够有力促进资源互补和产能升级。

新基建赋能城市智慧交通 自贸区迎来全国首批5G车联网城市级应用

2020年10月,中国移动宣布启动苏州5G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将在苏州工业园区建成全国首批、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城市级的5G车联网应用,计划改造5G智能网联道路224.75公里,支持百万级设备或千万级数据并发,实现20万以上接入用户及150个应用场景。

一个“工作站”服务全产业链 助力企业“走出去”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2020年12月8日,自贸创新推动开放新格局峰会暨第六届贸易便利化金鸡湖高峰论坛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会上,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正式揭牌。

苏州工业园区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促进会会长胡晓燕介绍:“工作站智库团队汇聚了涉外律师、高校专家、行业大咖,将在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的各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在发布自贸区发展动态、公平贸易预警信息、经贸新政及政策解读等内容的同时,开展公平贸易业务培训、贸易救济案件跟踪、境内外贸易磋商和交涉,助推园区实现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作为全国首家立足于自贸试验区、服务全产业链的省级公平贸易工作站,未来,工作站将聚焦企业应对反倾销、反补贴、救济案件等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维护区域内产业安全和企业权益,打造公平贸易基础下的自由贸易平台。

猜你喜欢

苏州工业园区片区苏州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小学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自贸区4.0来了,苏州工业园区准备好了吗?
白塔寺片区地图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苏州诚和的成功并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