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产钳助产术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2021-03-26周晶
周晶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人民医院 (江西抚州 344400)
分娩是胎儿脱离母体独立存在的过程,头位难产是指非枕前位之胎头,多因盆腔内回转受阻造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该类因胎头之最大径线与骨产道诸径线不尽相适应,导致经阴道顺产难度增加[1]。产钳助产术分为低、中、高位产钳助产术,有报道称中高位产钳助产术操作难度大且引发母婴损伤的风险高,导致产妇及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多[2]。本研究探讨低位产钳助产术在产科分娩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27.32±4.13)岁;孕周38~41周,平均(39.25±1.13)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6例。试验组年龄23~32岁,平均(27.28±4.09)岁;孕周38~40周,平均(39.34±1.16)周,初产妇25例,经产妇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符合头位难产诊断标准;产妇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3]。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剖宫产分娩,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于子宫下段做横向切口行剖宫产。
试验组实施经阴道低位产钳助产术分娩,使用标准Simpson 产钳为助产仪器,常规消毒铺巾,协助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明确胎儿胎头高低后行双侧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侧切会阴,观察胎头及骨盆弯曲情况,经阴道后壁置入产钳,扣合产钳左叶及右叶,注意两柄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配合产妇宫缩情况沿骨盆轴方向缓慢牵引,胎头全部牵出后松开产钳锁扣并取出产钳。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等。(2)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面部擦伤、头皮血肿及窒息等。(3)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出生后1、5、10 min,根据新生儿皮肤颜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张力及运动、反射5项体征进行评分,满分10分,8~10分为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评分越低代表新生儿发生窒息的风险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试验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3 新生儿Apgar 评分
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出生后1 min 出生后5 min 出生后10 min对照组 30 8.31±1.05 8.51±1.08 8.81±1.12试验组 30 8.87±1.09 9.26±1.13 9.34±1.15 t 2.027 2.628 1.808 P 0.024 0.005 0.038
3 讨论
随着产科助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广泛用于产科分娩中。临床实践表明,剖宫产可有效提升头盆不称、骨产道或软产道异常、胎位异常、脐带脱垂、胎儿窘迫等产妇分娩成功率[4]。但是剖宫产易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且产妇感染可能性大,不利于恢复,故其对于头位难产产妇而言并不是最安全的分娩方式。
低位产钳助产术是临床上处理难产的常用辅助分娩手段,通过产钳固定胎头并配合牵引力纠正胎方位、协助胎头下降,其难易程度与胎头位置高低直接相关。有研究表明,低位产钳助产术在美国临床上的使用率约为0.56%,临床应用实践表明低位产钳助产术需严格掌握助产指征,于宫缩屏气时行牵引操作并于宫缩间歇松开,可减少胎头受压[5-6]。低位产钳助产术用于头位难产产妇中需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且放置产钳时应保证位置的准确性,牵引操作时应契合骨盆轴方向及宫缩频率,以减少阴道及宫颈等软组织损伤。与剖宫产相比,低位产钳助产术可促进胎儿娩出并缩短胎儿宫内窘迫及窒息时间,且紧急情况下并不会造成母婴不良结局[7-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剖宫产分娩相比,低位产钳助产术在头位难产产妇中更具安全性,可改善分娩结局。值得注意的是,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前需首先明确其禁忌证,如第二产程延长及胎儿窘迫、分娩时不宜施加腹压、明显头盆不称;其次术中应规范操作步骤以降低损伤性并发症发生风险;术后应积极进行会阴、宫颈及软产道损伤检查,及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低位产钳助产术在产科分娩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可提升产妇及新生儿围生期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