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

2021-03-26罗海云詹毓灵钟胜华

医疗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传导例数

罗海云,詹毓灵,钟胜华

江西省都昌县中医院 (江西九江 332600)

糖尿病足神经病变(diabetic foot neuropathy,DFN)是一种会累及感觉神经、自主神经等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肢体感觉异常、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临床治疗糖尿病足神经病变的方法包括西药治疗、中医药物和针灸治疗等。DFN 患者早期发病时,若未及时治疗,极易出现伤残的情况,且该病具有复发率高的特点,治疗相对困难。中医热敏灸治疗又被称为开通经络温灸疗法,其温热效应可调整患者机体各个系统脏器的活力[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热敏灸治疗早期DFN 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早期DF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33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50~79岁,平均(64.50±4.6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5.02±2.03)个月。试验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50~78岁,平均(64.01±4.22)岁;病程6~23个月,平均(14.02±2.01)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糖尿病且按照瓦格纳(Wagner)分级法评价为0~1级的患者;知晓并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书的患者。排除标准:不能完成整个治疗的患者;伴有其他病变(如颈腰椎病变、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等)的患者。

DFN的中医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中寒凝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临床症状,即肢体末端冷痛、下肢显著、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等主症。DFN的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足诊治指南》[4]中早期DFN的相关诊断标准,即明确有糖尿病病史或存在糖代谢异常;确诊糖尿病后出现神经病变;患者经尼龙丝检查,具有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等情况。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基础治疗(由内分泌科完成):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调整血糖至正常水平,并加强对血糖的监测。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选择患者的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申脉、太溪、解溪、昆仑、太冲、侠溪、八风进针,并采用捻转、提插的手法行针,得气后留针30 min;随后点燃艾条一端,在距患者皮肤3~5 cm 处施灸,各个穴位持续2~5 min,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15 d 为1个疗程。

试验组予以热敏灸治疗:选择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膝眼、足三里、丰隆等为主要穴位;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的热敏化腧穴,在距离皮肤3 cm 左右实施回旋灸、循经灸、雀啄灸、温和灸,以调动经气至患者热敏点及循经部位,以有灸感而无灼热感为宜,灸至热敏感消失;对热敏点完成1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为5~100 min 不等,治疗1次/d,15 d 为1个疗程。

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疗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 和 感 觉 神 经 传 导 速 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疗效判定: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治疗后,患者病变周围的神经传导恢复正常,或比治疗前增加5 m/s 以上为显效;病变周围的神经传导比治疗前增加5 m/s 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8、13、2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14、10、8例,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31/33),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

2.2 两组MNCV、SNCV 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MNCV、SNCV 比较(±s)

表1 两组MNCV、SNCV 比较(±s)

注:MNCV 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NCV 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组别 例数 MNCV(m/s) SNCV(m/s)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腓总神经试验组 33 55.21±5.02 45.65±5.23 44.65±4.35 36.23±5.20对照组 32 51.23±4.21 42.01±4.35 41.32±4.03 32.32±4.11 t 2.23 2.68 2.81 2.95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在中医上属“痹证”的范畴,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患者机体消渴日久、耗伤气阴,其五脏的气血、阴阳均被损坏,日久化热,而热毒积聚,导致肉腐骨枯,因此,中医治疗该病以活血通络、温阳养血为主。热敏灸疗法是根据经络理论,以“灸之要,气至而有效”为原则的一种治疗方法,与普通的针灸疗法比较,其具有“腧穴热敏化”的特点,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血气运行,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热敏灸治疗早期DFN患者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可能为,针灸是中医重要的治疗手法之一,其包括针刺与艾灸两个部分,传统的针刺手法虽可活血化瘀并通经络,但针刺后的艾灸可能会延长治疗时间,且在艾灸的过程中,因患者机体的耐受程度不一,可能会出现皮肤被烫伤的情况。热敏灸可通过悬灸热敏化穴位,使皮肤出现透热,并诱发经络传导感,促使灸热以施灸的穴位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直至病灶,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血气运行情况的目的[5]。此外,热敏灸的穴位中,血海可治关节疼痛;梁丘治膝盖头痛;阳陵泉治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腰腿疲劳等;阴陵泉治膝痛;膝眼活血通络,疏利关节;足三里治下肢痹痛;丰隆治下肢痿痹,该针灸方法通过将温热施以各穴位,能够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且其具有舒适无疼痛感的优点,大多数患者更愿意采取该方法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的MNCV、SNCV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热敏灸治疗早期DFN 患者能够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分析原因可能为,灸法为中医外治法,该法通过点燃的纯艾条刺激相应的穴位,使其经气传感,并作用于对应的脏腑,从而发挥舒经活络的作用。而现代医学中,经脉属神经传导的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经络顺畅,其神经传导速度亦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热敏灸治疗早期DFN 患者的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的病情,为早期DFN 的取穴方法和治疗要点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猜你喜欢

糖尿病足传导例数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神奇的骨传导
更正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