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段海辰教授治疗痿证经验*

2021-03-26古春青

中医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痿证筋脉五脏

古春青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痿证是指患者筋脉痿软迟缓,肌肉瘦削无力,双手无法握物,双足痿软,皮肤麻木,日久肌肉萎缩渐盛,运动受限甚至丧失的疾病[1-3]。西医学症状多见于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急性脊髓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结缔组织疾病的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传出神经元疾病,以及神经系统感染并发软瘫的后遗症等。西医学尚无该病的病因,且治疗上暂无令人信服的效果,而中医以丰富的经验、辨证论治,疗效显著[4-13]。

段海辰教授是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医学临床、教学岗位工作五十余年,精攻科研,发表论文十余篇,合作著作4部。段老师精通中医医理,博采百家之长,探索岐黄奥义,在众多疑难杂症诊疗中收获经验颇丰,尤其是在痿证等顽疾的治疗中,辨证用药,屡见奇效。笔者有幸随师畅游杏坛,得老师倾囊相授,受益匪浅,现将段老师在痿证治疗中的辨证论治经验总结如下。

1 痿证的病因

段老师认为,痿证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根据病因主要归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外感为主要外因,湿热毒邪侵犯人体经脉,并流窜肢体,致气血瘀滞、经筋失养,出现痿软的症状;内因则在于情志受损,脾胃虚弱,饮食劳倦,肝肾亏损,先天不足,当患者接触神经毒性药物或者跌打损伤后,五脏受损加剧,精津不足,气血亏耗,筋脉失养而萎缩,发为痿证。根据百家对痿证的认识,其病因大致可归为4类:①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机体受温热毒邪侵犯后,精津气血损耗严重,肺热叶焦,无法运化津液润泽五脏,筋脉失其濡养,痿弱不用。肺热叶焦,五脏失濡为主要病机。若调治不及时,可导致五脏、精气俱伤,痿病渐重[14-15]。②湿热浸淫,气血不运[16]。脾主化水湿,为后天之本;肾主温养脏腑,为先天之本,其气化水液,需脾濡养辅之。先天不足致肾阳亏虚、脾阳不振,运化水谷的功能下降,机体久处湿地,雨露水寒之邪浸润筋脉肌肉,导致营卫运行受阻,水湿则生热,筋脉肌肉失去濡养而弛纵不收,痿证形成或渐重[17]。有学者提出,饮食不节,或嗜酒或嗜辛辣或嗜肥甘,脾胃受损,湿热内生,运化受阻,致筋脉肌肉失养,痿证生[18-20];水湿内停,虚火内扰,易灼肺金,痿证加重。综上所述,湿热困脾,中气被伤,肾阴被劫,肾精亏损为主要病机[21]。③机体久虚,脾胃虚弱,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输布欠佳,血液运行无力推动,五脏、四肢失濡,肌肉萎缩,关节不利,肢体痿弱不用。④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肾主骨生髓,藏血而束筋,病久体虚则伤肾,肾虚已久,或精损难复,或阴精亏损,或相火内生,筋膜与经络关节失其濡养,足废不能用,而成痿证。此外,脾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久则亦能损伤肝肾,导致筋骨失养。综上所述,肝肾为主要病机,脾虚、肺燥、湿热缠绵久居亦可掺杂[22]。

2 痿证的病机

痿证的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其根本在于五脏虚损[23]。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五脏病变虽有区分,但常常相互传变,导致病证涉及多个脏器,如肺热叶焦,津精运化不足,长久则五脏失养,内热互起;脾虚、湿热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湿热可下注于肾,致使肾阴受损。温热毒邪,灼伤阴津,或湿热久稽,化热伤津,易致阴津耗损;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津停成痰,痹阻筋脉,肝肾阴虚,虚火内热,灼伤津液而致津亏血瘀,脉络失畅,致使病程缠绵难愈。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足少阴脉贯行舌根,上行夹咽,连舌本,散于舌下。脾肾精气虚极则舌体失去支持,脾气虚损,无力升清,肾气虚衰,宗气不足,可见舌体瘫软、呼吸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总之,痿证常涉及诸脏,五脏多俱伤,精血受损严重,以热证、虚证最为常见,虚实夹杂亦有,但脾胃虚弱、内伤为主要病因[1]。

3 痿证的诊断与分型

对于痿证的诊断应从病因入手。段老师认为,痿证的虚(脾胃、肝肾亏虚)、实(湿热)等在该病形成、进展中均有参与,且在病理、症状等辨证论治时有重要意义,其中具有明显代表性特征的为脾胃肝肾亏虚。辨别标本,着重于虚、实,兼顾兼夹、错杂、转化为辨证依据。近代内外科名医余听鸿先生将痿证因肉之削与不削、肌肤润与不润分为干湿两型,提出湿痿当以“利湿祛风行气”,干痿当以“养血润燥舒筋”之法,简洁明快,又不失经义,指导意义深远,当引起重视[24-26]。

3.1 肺热津伤型

主症:发热,或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咽干呛咳。次症: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象:舌质红,苔黄。脉象:细数。证机概要:肺燥伤津,筋脉失养。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选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3.2 湿热浸淫型

主症:四肢痿软,肢体困重,足胫热蒸,尿短赤涩,大便黏腻、泄泻。次症:发热,胸闷脘痞,肢体麻木、微肿。舌象: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濡数。证机概要:湿热内蕴。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筋脉。选方:加味二妙散。

3.3 脾胃亏虚型

主症:肢体痿软无力,食少,便溏。次症:腹胀,面浮,面色不华,气短,神疲乏力。舌象:舌质淡、有齿痕,苔薄或腻。脉象:细弱。证机概要: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治法:补脾益气,健运升清。选方:参苓白术散。

3.4 肝肾亏损型

主症: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次症:下肢痿软,甚则步履全废,肩腿肌肉渐缩,目眩发落,耳鸣咽干,遗精或遗尿,或见妇女月经不调。舌象: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选方:虎潜丸加减。

3.5 脉络瘀阻证

主症: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次症:手足麻木,四肢青筋暴露,活动时肌肉隐痛不适。舌象:舌痿不能伸缩,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象:细涩。证机概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选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4 痿证的治疗及用药经验

段老师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痿证病程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治愈。因此,在治疗时应选择一首药方作为主方,无论患者病情治疗进展如何,主方不变,随着症状的变化而加减用药,遵守万变不离其宗的规律。根据痿证的病机,守方守法尤为重要,切忌主方、大法随意变动。段老师根据多年经验及中医理论,针对痿证的不同症型确定了主方、大法。在治疗中,除了根据虚实之证分治外,可兼以清热、祛痰、化痰、通络等。随着痿证病程的加重,病理变化更加复杂,气血、脏腑等受损程度加重,虚实状态持续存在。该病的基本病机为肝肾不足,阳虚夹瘀,尤其是在病程中、后期,这一病机更为明显。因此,在治疗时应当将平补肝肾、养阳活血作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治证相和,病症消,自收良效[27-29]。在治疗痿证时,除了要抓住肝肾不足这一特点外,还要兼顾阳虚的问题[30-31],段老师在临床给药时常使用桂枝、黄芪、鹿角片、附子片等助阳化气、益血生精、补肾助阳药物。

根据中医辨证基础理论,应注重阴阳互补,尤其是对于肾脏亏虚的患者[32-33]。段老师认为,在痿证的治疗中,养阳的同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①阴中求阳。主张在养阳时要“用阳引阴”,培补阴精的同时兼顾振奋阳气,从而实现振奋阳气。明代医家张景岳有言:“善补阴者,必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②通阳即养阳,以通为补。段老师在分析治疗过的案例时发现,患者多冒雨涉水或居于潮湿之地,受寒湿之邪侵袭而诱发痿证,因此在治疗该病时,单纯的养阳效果不佳,而在此基础上辅以通阳则事半功倍。虽然痿证分型不同,但是段老师认为通阳均适用,在给药时多酌情添加细辛、桂枝、当归等温阳通络之品及乌梢蛇、地龙等搜风通络之药,助阳气流通,以通为补。根据“百病从肾养”“百病从肝治”理念,段老师强调在补益肝肾时一要补、二要平,意为给药时不盲目追求味多、量重。痿证病程长,属顽疾,欲速则不达,治疗时当缓而不宜急,避免滋腻碍胃滞脾。药物常以怀牛膝、桑寄生、枸杞子、生地黄、覆盆子为主,以白术、茯苓等健脾助运药品为辅。养阳为重,阴中求阳,以通为补[34-35]。

段老师总结患者案例资料,发现大多数患者病前多诸恙并存,且多为慢性病进展中,形体日衰,正气渐伤,在反复外感寒邪后,精气、阴血俱亏。有些医家在治疗时未能全面论证,频繁开具苦寒伤阳药品,患者频服、过服寒凉之物,导致其机体正气损耗,阳气受损。此外,根据“阳化气,阴成形”,阳虚不能温煦五脏、筋脉,阴阳互根,五脏之阳不振,功能障碍则难以生血,化津功能丧失[33];反之,阴不足,人体需求无法满足,则各脏腑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患者多有尿急、尿频、尿赤、尿涩等下焦湿热的症状。因此,临床给药时应当依据病情、症状酌情添加泽泻、苦参、生地黄、车前子、黄柏等清热利湿的药物。在用药时,段老师尤其重视苦参的运用。根据多年用药经验,他认为苦参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可在痿证治疗中发挥良效,这一点与“苦参丸”(出自《圣济总录》)属意相近,配以青风藤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段老师认为,马钱子能够达到极佳疗效,具有祛风利湿、散寒通络、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所含番木鳖碱能使脊髓、延髓和大脑皮层兴奋,增强骨骼肌紧张度,改善肌肉无力状态;还能增强嗅、听及痛觉。马钱子有剧毒,临床上应慎用;但若辨证正确,用量得当,服法妥善,非但不会中毒,且奏奇功。

此外,段老师在痿证治疗中还十分重视引经药的运用,此对痿证获效起着很大作用。如上肢痿软无力,常用片姜黄、桂枝;下肢病变者,常用独活、怀牛膝、五加皮;腰背无力者,可加川续断、杜仲、狗脊、黄柏叶。“择时施治”是段老师治疗痿证的又一重要特色。他认为,痿证的服药时间最好在早晨与夜晚睡前——早晨,大自然之气多处于升发状态,有利于药效的发挥、病情发展的控制;夜间,气多收敛,归于体内,可以使药物在体内充分散布[36]。

5 病案举例

患者,男,66岁,2016年6月6日初诊。主诉:双下肢瘫痪,全身困重,肢体麻木,大小便异常。病史:2000年,患者在无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腿部不适,未予以重视;2005年7月,劳累淋雨后出现腿痛,腿沉,打颤,行走吃力,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症状无缓解,后确诊为“临床孤立综合征”,给予激素冲击及其他治疗,痊愈后出院。2014—2016年复发2次,症状更为严重,出现双下肢瘫痪,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全身困重,小便频数,大便干。体格检查可见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西医诊断:①重症肌无力;②营养不良。中医诊断:痿证。脉证合参,给予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处方:黄芪30 g,党参15 g,当归15 g,升麻10 g,陈皮12 g,白术15 g,川续断15 g,川牛膝15 g,巴戟天30 g,淫羊藿30 g,杜仲15 g,酒黄精15 g,北柴胡12 g,甘草片6 g。后在多次就诊中依据四诊情况,在原方基础上加入白芍15 g、秦艽15 g、木瓜15 g、忍冬藤30 g、炒苍术12 g、炒薏苡仁30 g、黄柏12 g、牡蛎30 g、地龙15 g、葛根30 g。患者坚持服药3年后,症状明显好转,现已回归正常工作,可开车。

按 本案例病情复杂多变,病因以湿寒入侵为主,患者就诊时机为夏季,然脉细、四肢冰冷。头为诸阳之会,背为督脉循身的部位,四肢则为诸阳之末,根据患者病症,阴邪遏制阳气,阳微阴盛,气血运行瘀滞。因此,在治疗时应将益气、温阳、通阳作为重点,采用温阳通阳之药物,振奋阳气,驱逐阴邪,促使阳气复通,助气血运行恢复常态。方中黄芪托疮生肌,升阳举陷;党参益气健脾;当归补血养血;升麻清热解毒,升阳举陷;陈皮理气健脾;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秦艽祛风利湿,散寒通络;淫羊藿可温肾壮阳,强筋骨;巴戟天补肾壮阳,强壮筋骨;患者病久,病症顽固,以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川续断平补肝肾,川牛膝引血下行,北柴胡疏肝解郁,酒黄精、甘草片调和诸药。药症相符,故顽疾得以治愈。

6 小 结

段老师在临床工作五十余载,在痿证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根据经验提出:痿证主要病因为正气不足、五脏亏虚,加之外感湿热寒邪、失节、七情所伤、过劳、外伤等多因素干扰,病情出现或加重;痰浊、湿热、瘀血阻滞脉络、关节、经脉,气血闭阻而发痿证,痿证形成既可因内而病,又可因外而发,病情错综复杂,各病机互为因果。痿证发病不离虚、热、湿、瘀、痰,而先天禀赋不足则湿、热等外邪留滞,乘袭肝肾,导致精血亏损,下气不足,肝肾亏虚。在痿证治疗中,要从肝肾辨治,只有辨证精辟,选方准确,用药灵活,才能获得良疗。

猜你喜欢

痿证筋脉五脏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知足常乐
失眠与五脏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徐明涟教授运用治痿汤加减辨治重症肌无力验案
《临证指南医案》论痿证之成因与奇脉诊治
一统天下(龙首)
浅谈李东垣对痿证的认识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