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图书馆藏中医古籍稿抄孤本考论

2021-03-26温佳雨王育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籍国图抄本

温佳雨 王育林 付 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0029

稿抄本古医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医传承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文献、医学的双重价值,若是仅存在一部的孤本,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独特的文物价值[1]。在传统的医史文献研究领域,抄本医书因其自身的文本特点及医学秉承的实用性指导思想,多被作为边缘学科看待,但随着近年古籍整理工作的推动,以及新研究、新方法的促进,对稿抄本医书的整理与研究也逐年得到重视[2]。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以下简称《总目》)是我国目前较为全面准确记载中医古籍收藏分布情况的大型中医古籍联合目录,收录了全国150 家大型图书馆收藏的1949 年以前出版的图书13 455 种。其中,中医药古籍抄本约占5100 种,而未经刊刻者3900 余种,已属孤本者3600 余种,仅清末前的孤抄本就有800 余种之多。从中医药古籍抄本的数量分布来看,北京地区所存抄本数量约占全国抄本总收藏量的40%[3],而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是北京地区存稿抄本数量较多的图书馆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现存1223 种,实存约2000 种)。

1 国图藏中医稿抄孤本数量

根据《总目》对于国图藏1898 种中医古籍进行筛选,统计出仅在国图藏的稿抄孤本医籍共191 种,经过与国图官方网站及实际藏书情况核实,《医学汇编脉学摘要》《叶天士先生辨舌广验》《舌苔辨讹》《经络笺注》《编注本草骈文便读》《医集杂抄》《集左方》《视传眼科秘方》《尤氏喉科大法》 共9 种在国图未查见任何古籍登记信息,所以国图可查见稿抄孤本总数共为182 种。在182 种医籍中,共有医经类10 种、基础理论类4 种、伤寒金匮类8 种、诊法类7 种、针灸推拿类11 种、本草类11 种、方书类26 种、临床各科有71 种、养生类10 种、医案医话医论类15 种、医史类4 种、综合医籍类5 种[4]。(分类依照《总目》)。

2 稿本孤本考论

《总目》记载国图共藏稿本孤本古医籍13 种,其中陆懋修的稿本占10 种。陆懋修是晚清医儒兼通的著名医家,在《清史稿》中有“陆懋修传”。他生活在清嘉庆、同治、光绪年间,以研读医经、仲景学说为学术思想根基和临证辨证源泉,读书与临证并举。《总目》记载国图存其10 种稿本,另有多部手抄本,稿本包括《金鉴伤寒方论》《仲景方汇录》《神农本草经摘谈》《二十四品再易稿》《病家须知》《医林琐语》《世补斋杂缀》《随笔所到》《陆九芝先生遗稿》及《世补斋医书续集》。国图藏其手抄本如《幼科杂病心得》《病症疑问》《灵素音释汇抄》《陆九芝采药第三图》。另《总目》未记载但国图还存有其抄本《水饮治法》《世补斋医论》《随息居霍乱论》《内经遗篇病释》共4 种[5]。此例不仅可以发现并补充《总目》记载的缺漏,也可为国图的馆藏信息提供线索。

其余3 种稿本,一为清代姚凯元所撰《黄帝内经素问校义》,《总目》 及国图均记载为共十一卷,存两册。但经考察原书目录,该书共十卷,且原书虽为两册,但内容仅可见卷一,未见其他九卷内容,可知此书是残本。二为民国时期范迪襄抄《类抄摘腴》,目前仅见卷下,为残本。该书不著撰者,为范迪襄抄传,但生平不详。内容上主要是摘抄药方、诊治经验、服药方法及部分疾病的诊治、验案等。另一种为《痘痧汇评》,成书于1940 年(民国二十六年),原书并不著撰者,书名是据书衣题,扉页有“大兴李少微”题记,谓痘痧汇评稿本,原系六本,不知何时失群,剩此一册。但查其内容俱是痈、疽、乳疾、疔、丹毒、瘰疬等,与痘痧无涉。

3 抄本孤本考论

《总目》记载国图共藏抄本孤本古医籍168 种,除了未能鉴别年代的本子外,大部分均为清抄本,也有少量的明代抄本、抄绘本以及民国时期抄本。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关于本草的抄绘本,如《履巉岩本草》《本草图谱》《食物本草》,精美的抄绘本因其叙述精要、绘图考究,不仅体现出本草学、中医学的发展,对于植物学及当时的书法绘画特点、水平也有一定的反映。

3.1 明抄本、抄绘本

如南宋画家王介(一号默庵)有五彩图绘《履巉岩本草》[6],这是我国最早的有彩图的本草专书。但原书已佚,现仅存的古籍是国图的明彩绘本。《本草图谱》是出于周氏父女之手的本草图绘精品,现残存五册,为孤本,现分藏于国图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两处。其中,国图存金石部、木部、草部各一册,为长乐郑振铎旧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木部、禽部各一册,为汤溪范行准旧藏[7]。《食物本草》现除国图藏之外,在日本大阪的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也存有彩绘同名书一种,图文均同,但只有三卷(脱去卷首),实为残本,故当今世界上只有国图所藏为全本,可见其珍贵[8]。

除了本草类抄绘本之外,明代抄本还有《足经图》的残卷、《药性主治品部证类歌总要》、《炼丹图》(因残破,目前正在修复中)、《医纂》四种医籍。

3.2 清及以后抄本

因目前对抄本的研究较少,故存在著录、记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笔者对具体书目的作者、成书年代、抄写年代、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考证,根据其书衣、纸张、钤印、序、跋、凡例、目录、校注等进一步了解这些孤本的内容,以补充现有文献记载的缺失。

3.2.1 提供抄者信息及线索 清抄本《内经摘要》,《总目》记载其著者佚名,但查其原书,书衣题“张让伯”,笔体与正文一致,但书中并无再出现“张让伯抄”的明确信息,但可为研究此本抄者提供一定的线索。经查张让伯,名楠,清初人,大儒王建常(1615—1701)有友人张右讷,让伯为其侄,登第后诣建常门,固请受业。(见《复斋录》卷六)清末抄本《素问说意》,记载抄者为惜余主人。因书中只提到了抄者之号,并未署名,故而没有进一步的考证与记录。经查晚清著名中医学家柳宝诒(1841—1902),字谷孙,号冠群,又号惜余主人,是江苏江阴周庄人[9]。他早年习儒并精研历代名医著述,著有《惜余小舍医学丛书》12 种、《柳宝诒医案》六卷、《柳致和堂丸散膏丹释义》七卷等。可见在其他著作上也曾出现“惜余”二字,但其门生众多,或根据柳宝诒平生医方、言论、散作辑成医书一批。尚需其他抄本材料对比,方可确定其为柳宝诒所抄或是其门生借名辑成。另如《黄帝内经素问傍训》,现记载抄者佚名,查原书书衣题“李守真钞读”,李守真有待进一步查证。《汉张仲景伤寒一百一十三方》 书衣有题“长沙伤寒方”“糊涂道人手录”,文末有“光绪癸已仲秋津沽糊涂道人并记”,由此可知此书确为糊涂道人所抄,且具体的成书年代是1893 年的农历八月。《孙御千陆赞元经验方》也未知抄者,但原书内有一纸条,书“孙御千陆赞元经验方,元玄公手录,后元玄公手集方”,且根据其目录“孙御千方、陆赞元方,附录,元玄公手集方”可知抄者号“元玄公”,可根据此信息进一步查证作者。《中丞公手迹》 由书名便可知此为中丞公所抄录,但“中丞”是为官职,具体为何人不能确定,原书书衣题“中丞公手迹,毓浵敬题”,毓浵为清书法家高毓浵(1877—1956),字淞荃,号潜子,或可根据此信息考证著抄者。《养生经验良方》现记载著抄者佚名,查其书可见书末题“思过轩焦雪庐梦省道人抄本”,故抄者应更正为梦省道人。

抄本一般由医家或藏书家亲自或雇人所抄,根据段逸山先生研究,其目的或为得书收藏、或为读书方便、或为传书承布、或为喜书摘录、或为师授笔录、或为录方存档、写书备刻等多种[10]。由于传抄意图以及传抄形式的多样,对于著书者及传抄者的记录要求便不如刻本严格,所以在稿抄本中著者、抄者信息缺失的情况较刻本更为多见。但本着知其书须知其人的态度以及文献研究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对于著者、抄者的考证是有利于明确文献记载、深化研究成果,促进学术发展的。虽然抄本中可查见的一些材料并不能作为定论,但可以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及材料。

3.2.2 确定成书时间 对于目前未记载成书时间的抄本,根据序、跋等信息,可以明确其成书时间,补充更正现有记载的缺失及错误。如清抄本《记瘥原委录》,《总目》并未载成书年代。考察原书,可见书首“戊辰四月”之言,信息仍不充足,通过进一步检索文本信息,据书中“弦”字末笔缺点和“闰四月初二”,可断定本书成书于同治七年戊辰(1868)。赵永辑《诸病论要》,其成书年代亦不详,根据其书末页题款,此抄本成书的年代“光绪戊子仲春”,可知此抄本成于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内经摘要》,在《总目》记载国图存清抄本,但国图官网信息登载为民国时期抄本。经查看该书确为民国时期抄本,因其所用纸张版心题“中华民国□年□月□日等第□年第□期学生□□□”,可见是民国时期制造之纸张,故不可能为清抄本。

3.2.3 确定卷数 清抄本《内经截要》,《总目》未记载其卷数,国图官网记录为二卷,但实为五卷。官网记录或与其题款有关,查看原书卷一、卷三题为“《内经截要》目录”,卷二、卷四题为“《内经摘要》目录”,卷五题为“脉诀目录”,但五卷本为一人所抄,本为一整体存于同一函套,故应为五卷。

3.2.4 确定内容,撰写提要 因国图所存稿抄孤本,大部分均未再版于世,研究者对其内容一无所知,利用更是困难。现有成果虽然汇集了大量可资利用的材料,但是仍然存在尚欠研究的空白地带。稿抄孤本均为手工书写,字体多不规范,异体字、俗体字、错讹字甚多,加之书写年代久远,字体有些已经脱落,尚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及相关著作进行酌定、辨识……这些更加大了研究者的应用难度,故对于稿抄本的内容介绍可以推动稀见医籍的文献利用和学术研究。现代学者由此更加重视对于未记录医籍的内容补充及研究,也发表了相关论文,如从图书馆角度对稿抄本进行研究,有国图研究员陈红彦《国家图书馆藏抄本述略》[11],于业礼等《天一阁博物馆藏中医药稿抄本初探》[12],还有成高雅等对于日本富士川文库所藏的稿抄本研究《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富士川文库所藏中医稿抄本初探》[13]。从具体书目的研究上,有余瀛鳌《中医孤本三种提要》[14];张如青《清代中医珍稀抄本提要二则》[15];张晓红等《<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岭南医籍补遗五则》[16];王翠翠等所作《<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伤寒文献补正》[17]等。

笔者对于国图所藏182 种稿抄孤本全部进行了实地的内容考察,但因数量众多,仅选取三种分别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及医家学派、临证心得相关的国图所藏稿抄孤本,作为根据其内容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的示例。①根据序言提取信息:抄本《素问札记》是有关《黄帝内经》的校注抄本,撰者为日本喜多村直宽,但抄者抄年不详。书衣墨笔题“素问札记”。首页为《素问札记》序。其中提到《素问》注本以王注本流传广泛,而全、杨二家式微。作者自述日本国得仁和寺所藏古本杨氏《太素》三十卷,该版本未经宋人校订,以王氏为底本,旁校杨注,且就诸书。每有所考,记之于纸,积久而成是书。末题嘉永四年(1851)辛亥孟人日喜多村直宽(士栗)纂。后为《素问名义考》《读素问说》皆为作者自作。可见《素问札记》为补充关于《素问》《太素》的校勘之作,也可以提取到两书的关系、版本及流传信息,且《素问》《太素》都曾流传到日本,并受到学者的青睐。②根据钤章提取信息:《伤寒论读》版式为九行二十三小字双行,双边单鱼尾,有眉批,首页有6 枚朱章,除国图藏书章外,还有朱师辙观、松坂图书馆藏等其他5 枚。因书中明确有日本图书馆的藏书章,可见此孤本曾传至日本而最后又返回国内。除了印章的信息外,还可从内容中窥见著抄者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文献学、训诂学的应用。③根据内容提取信息:上文提到国图藏陆懋修大量稿抄本,是研究陆懋修的学术思想、临证方法的重要文献材料,其中《病家须知》是清稿本。书中有提写“世补斋医书续集”的字样,并提到“惟有夏月皆为阴邪”,认为自四月至九月都可“夏月宜用”,故可名“半年方”。本书收集列举的方药,是《世补斋医书》“初集”中未有的夏月常用方,为作者的临证心得。本书对于研究作者的温热病证治学术思想,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也有利于对于陆懋修临床证治经验及其论著的总结。

4 研究意义

国图藏中医药古籍稿抄孤本的整理研究,对于文献学、图书馆学、中医学有着多重意义。对于图书馆来说,可以完善、补充图书馆对相关书目及信息的更正及补充。且我国大型图书馆医学书籍相关服务及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信息相对来说都比较传统,从稿抄本出发,深入研究,提高利用率,对以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推介、毕业论文指导服务,为科研、医疗人员提供科研信息专家帮助均有意义,也有利于建立大数据时代下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医学服务模式[18]。

对于中医发展及相关研究来说,可以补充和丰富中医药文献学研究内容,对于中医药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来说,古代文献是古代医家临证思想光芒最直接的载体,在指导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另一方面,通过发掘鲜活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可以为中医药学发展史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材料依据。尤其是对于这些孤本的考据,能够在充分汲取古人宝贵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补充、印证、修订以往中医药学发展史研究中对于重点人物、重要文献记载的缺失和错讹[20]。另外,稿抄本是中医药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古籍文献的保护、完善中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21]。

猜你喜欢

医籍国图抄本
110岁国图正青春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3种医籍考对比
谁是国图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
历代有关医籍中导引内容之评析(续完)——兼再述导引之内涵与外延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经白史》新发现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