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家康教授补肾祛瘀刺法经验

2021-03-26张飞羽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期
关键词:战法补法泻法

张飞羽,韦 丹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 ;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湖北 武汉 430061)

李家康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湖北知名中医,全国第三、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其从医40 余年,擅长用针灸疗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尤其在针刺手法的运用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腰膝酸软、慢性疼痛、尿频(尤其是夜尿多)、冠心病、高血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李家康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尽管上述疾病的病因不一、症状各异,但此类疾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肾虚”和“瘀滞”表现[1]。基于此,他创新性地提出了“肾虚瘀阻论”,确立了“补肾祛瘀”治疗大法。李家康教授常采用“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老年痴呆、中风、中风后失语、多发性硬化症、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成效显著[2-4]。不少文献中关于李家康教授“补肾祛瘀针刺法”的记录较多,但对其具体针刺手法的描述仅限于“补法”和“泻法”,对具体补泻操作过程的描述不详。在本文中,笔者根据李家康教授的口述,整理了其常用的“补肾十法”和“补肾祛瘀八法”的具体操作手法,现介绍如下。

1 补肾十法

1.1 升冷气法

主治:阳虚寒邪,尤其是阴寒内盛。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嘱患者用鼻吸气,使“天气”自鼻而入,用口呼气,使“地气”自口而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天气”自鼻而入,使“地气”自口而出,使“天地之气”交流。在此过程中采用急插缓提法运针。

1.2 气上法

主治:疼痛、冷麻、酸胀、抽筋、偏瘫、痿证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先用补泻法运针三次,用提法运针七次,使针感在针尖,再分别采用循法和理法运针。补泻法可采用捻转补泻法、呼吸补泻法、提插补泻法、开合补泻法等。

1.3 气下法

主治:气血瘀滞、肝郁气滞、痛证、痹证、痿证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采用泻法(提插泻法、呼吸泻法、捻转泻法、开合泻法等均可)运针四次,再采用按法运针七次,使针感在针尖。向左捻转毫针则患者会出现热感,此时嘱其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向右捻转毫针则患者会出现凉感,此时嘱其用口吸气,用鼻呼气。

1.4 升阳气法

主治:阳气虚、中气下陷、肾虚、性功能障碍、性交时疼痛、畏寒肢冷、腰痛、痹证、脱肛、子宫下垂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采用搓法运针六次,搓而转者如搓线之貌,勿转太紧。向左捻转毫针为补,向右捻转毫针为泻;拇指向上、向左运动为补,拇指向下、向右运动为泻;向左捻转、下插毫针则患者会出现热感,向右捻转、上提毫针则患者会出现凉感。之后采用补法、伸提法运针,使阳气交流循环,使针下之感为“有气来又不来”,且来气时针下有黏滞、气紧感。若采用补法、泻法、提法、按法、刮法、搜法运针时针下之感俱紧,可采用升阳法运针。

1.5 升阴气法

主治:男女精血虚少、不孕不育、阳痿、性功能障碍、腰酸怕冷等。

蒸汽烤箱(Midea E50);水分测试仪(梅特勒-托利多HS153);质构仪(TA.XT.Plus 41769);电子天平(上海友声衡器有限公司BS-6KH)。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先用按法运针,再用伸法提针五次,然后摇动针尖待气至,再退针一豆许。针刺时遵循先深后浅、自内向外的原则。先进针至地部(即穴位深层),再由地部退针至天部(即穴位浅层),“持针摇而按之,如推船舵之缓”,以引卫气。之后再用搓法运针十次,用按法运针十次。若“针尖频频”,则用战法运针,之后再用搓法、摩法运针,使阴气(此阴气为正气,一般指精血)上升。

1.6 气滑法

主治:肾息肉、膀胱息肉、结石、囊肿等占位性病变、肿瘤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先用按法运针,以引卫气,之后分别用提法、搓法和战法运针,最后用伸法运针八次,使针下之气有流珠感。

1.7 气涩法

主治:胸闷、胸胀、腰胀、腰酸、腰无力、咳喘、腹泻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先将针左转三次,然后采用补法运针三次,采用循法运针七次,采用提法运针七次,使针感在针尖。之后再用循法运针七次,用摄法急弹针体数十次,用刮法运针十次。提摄结合,则涩气自解。

1.8 气紧法

主治: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痉挛性瘫痪、身体抖动、腰肾疼痛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先用补法运针,以扶正祛邪,再用刮法运针数十次,用搜法运针数十次。若用刮、搜之法运针效果不佳,可用循摄法或叩击法运针。在针刺时嘱患者放松全身,避免出现滞针的情况。

1.9 气微法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若针下有外松内紧感,则以急微急战法运针,之后采用按法、战法、弹法运针,使气缓缓而来。还可加用搓摄法运针(搓七次,摄三次),然后以战法和提法各运针七次,采用循法运针三次。

1.10 买气法

主治:气血虚、元气不足、肾气亏虚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先采用循法运针四十九次,再用伸法和提法运针,之后用战法和按法各运针三至七次,最后用摄法运针。在运针时要一气呵成,使患者的针刺部位出现酸胀感。

2 补肾祛瘀八法

2.1 泻热法

主治:高热、低热、中风、风痰雍盛、喉风、癫狂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让患者用口吸气,使“天气”自口而入,用鼻呼气,使“地气”自鼻而出。先针刺至地部,用轻按重提手法运针六次,引邪外出,然后退针至人部(即穴位中层),用轻按重提手法运针六次,最后将针退至天部,仍采用轻按重提手法运针六次。需要注意的是,在针刺之前应用拇指或食指用力按压针刺穴位周围的组织,使该部位出现酸胀感,然后再刺入毫针(在刺入毫针时拇指或食指需继续按压穴位周围的组织)。

2.2 搓法

主治:气虚、气实、气胀、气滞血瘀、食积、湿郁、肝气郁结等。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以“三阳经外络内搓、三阴经内络外搓”为原则用搓法运针,做到“搓补泻搓而转者, 如搓线之貌”。向左搓转毫针为补,向右搓转毫针为泻,拇指向上进为左,向下退为右。向左搓转、下插毫针患者会出现热感,此时让其配合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向右搓转、上提毫针患者会出现凉感,此时让其配合用口吸气,用鼻呼气。用搓法运针十次后再用按法运针,若“针尖频频”,则用战法运针,之后采用搓法、摩法、带泻法运针。

2.3 循法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夹针,用右手循按针刺之经,从头侧向手侧推按,逐渐推按至针刺穴位处。循法可分为虚循法和实循法。

2.3.1 虚循法 主治:疑难病、肾病。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循按针刺之经十次,捻针七次后再循按针刺之经七次,最后再捻针三次。

2.3.2 实循法 主治:疑难病。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循按针刺之经三次,之后采用补法运针三次,使气在针身,最后再循按针刺之经四次。

2.4 提法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将毫针从穴位浅层插至深层,再由深层提至浅层,如此反复上提下插毫针。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轻插重提,此为泻;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轻插轻提,此为补。提法可分为虚提法和实提法。

2.4.1 虚提法 主治:气虚、气弱、肾气亏虚等。操作方法:在针刺时,首先采用补法运针七次,再用循法运针三次,运针的手法要轻软,用力要轻。微提毫针后再用补法运针一次,用按法与战法各运针七次。

2.4.2 实提法 主治:痿证、痹证、麻证、痛证。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先采用补法运针七次,再用循法运针七次,用伸提法运针三次,用补法运针七次,用搜刮法运针七次,最后用弹法运针九次,以达到补正气、泻邪气的目的。

2.5 捻法

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将毫针左右来回捻动。捻转的幅度大、频率快、用力较重,此为泻;捻转的幅度小、频率慢、用力较轻,此为补。用右手食指与拇指捻转毫针,拇指向上、向前运动为补,拇指向下、向右、向后运动为泻。捻法可分为实捻法与虚捻法。

2.5.1 实捻法 主治:经气瘀滞、肝气郁结。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左右来回捻动毫针,促使针下得气,以增强针感。捻转的幅度要大,频率要快。在采用实捻法运针时,针下不能太紧,针下紧一是因为气实,二是因为肌肉纤维缠绕针身,三是因为肌肉肌腱滞针。在出现滞针的情况时,不能再用实捻法运针,可采用提插法运针,待患者肌肉松弛后再用实捻法运针。

2.5.2 虚捻法 主治:气血虚、精血虚。操作方法:在针刺时,先用循法运针十次,再捻针十次。若气不至,则进针二寸后再捻转毫针。若进针二寸后气仍不至,则进针三寸后再捻转毫针,在此过程中指导患者正确呼吸。

3 小结

李家康教授认为,当人体受到病邪的侵害后,应根据人体正气的盈虚、病邪的深浅及病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针法进行治疗。《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意思是,虚证应用补法来充实,实证应用泻法来放泄,瘀滞者需祛瘀通络,邪气偏盛者需驱邪扶正。李家康教授在继承中国传统针刺手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肾虚瘀阻论”,确立了“补肾祛瘀”治疗大法。李家康教授在临证时除了常采用以上“补肾十法”及“补肾祛瘀八法”外,还自创了“改良青龙摆尾”针法[5]、“雪里梅花一点红”针法、“草上飞”针法、“蜻蜓点水”针法等诸多新针法,大大提高了针刺治疗脑病、老年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疗效。望本文所述内容对广大针灸学者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战法补法泻法
雪域高原,行军千里练战法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太阳穴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浅谈间接补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
臧纡青和他的“伏勇散战法”
略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法的创新
“猛虎掏心”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