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分布式海战对我海军卫勤保障的启示

2021-03-26王西熙牛冬军赵方捷张鹭鹭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海战卫勤舰队

王西熙,汪 博,牛冬军,赵方捷,张鹭鹭

(海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上海 200433)

1 分布式海战(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DMO)

1.1 起源①2017年美国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2018年美国国防部基于此发布《国防战略》,参联会依据国防战略发布《国家军事战略》。3份文件均强调大国竞争的战略环境,并提出新的战略需求。②海军战略文件Design for Maintaining Maritime Superiority 1.0[1]于2016年发布,需要依据新的《国家军事战略》文件要求进行再评估。结论是:海军优势不复存在,其顶层作战概念需要调整。③2018年12月,Design 2.0[2]战略文件提出“分布式海上作战(DMO)”顶层概念,并指出海军未来的主要努力方向(LOEs),LOEs指出海军将持续发展“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DMO)”,设计并实施基于“分布式海上作战”的综合作战体系架构。

1.2 定义2017年美军海战发展司令部(NWDC)定义分布式海上作战(DMO):将作战力量分散部署于广阔的空间范围、多个作战域和各种搭载平台上,以获取和维持海洋控制必须的作战能力[3]。

1.3 特点①鼓励进攻。分布式海上作战(DMO)崇尚并鼓励作战单元实施进攻性打击的方式,赢得海上舰队对舰队的战斗胜利。②先发制人。只要对取胜有利,授权前线指挥官和战士可以基于现有的技术首先发起攻击,实施对敌人的打击。③集体防御。在巨大的地理空间内,海军联合部队形成一个有效的跨越全部作战域的体系(SoS)实施集体(体系化)防御。④迷惑敌人。除了鼓励进攻之外,概念认为欺骗和迷惑敌人是与进攻同样重要的战术[4]。

2 分布式海战(DMO)下的卫勤保障

目前分布式卫勤发展理论层面讨论多,实践应用少。但根据《备选未来舰队平台》中的分布式海战描述,有如下特点。

2.1 卫勤编组去中心化分布式海战(DMO)立足于海上高强度作战,舰队作战的中心或重心随之成为对方首要打击目标。因此,“去中心化”成为分布式作战和分布式舰队的主导思想是必然趋势,面向战场的卫勤力量编组向“去中心化”重构。美国海军目前作战兵力编组以航母打击群、远征打击群和水面作战群为主要样式,前二者分别以航母或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组织。实施“分布式作战”,相当于弱化航母和两栖攻击舰海上作战的核心地位。部署在航母与两栖攻击舰的舰队外科手术队目前编制18人,能开展损伤控制手术,稳定伤员伤情,使其能在24~48小时内后送至下一级救治阶梯[5],已呈现轻便效率的“弱中心化”特点。“分布式卫勤”所依赖的卫勤信息网络由所有卫勤单元共同构建,大幅降低航母和两栖攻击舰高价值卫勤保障平台战时受打击风险。可见,卫勤力量编组去中心化使卫勤保障体系更具弹性和生存力,更符合“分布式作战”下的战场现况。

2.2 卫勤保障远程化“分布式作战”下海战场的广阔性和舰艇的高机动性决定作战单位在广阔区域内分散部署,协同作战。分布式下的作战对象、使命任务决定作战单元的超远距离,卫勤力量编组的“去中心化”“弱中心化”特点呼唤远程监视、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等远程保障方式。上世纪90年代起,美军就先后研发各类远程医疗系统设备,包括:单兵层面收集医疗信息的单兵医疗信息卡(WEIC),检测身体状况数据的单兵生理状态监测系统(WPSM)[6];医疗信息化层面实时了解伤员、响应医疗需求、制定计划的战术医疗写作系统(TacMedCS),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数字信息与通信系统,用于影像诊断的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7];远程后送装备层面用于伤员生命支持的新型智能担架(LSTAT)[8],用于模块化伤员后送的特殊医疗紧急后送装置(SMEED)[9],部署在作战前沿的野战数字化医疗系统(FDDMTF)[10]。可见,卫勤保障远程化已成为趋势,可使后方的医疗力量有效前移,卫勤信息有效后送,更贴合“分布式作战”下的卫勤需求[11]。

2.3 卫勤力量网络化在《备选未来舰队平台》报告中:针对21世纪30年代战场,美国海军将采用“分布式舰队”兵力架构,同时建设“分布式敏捷后勤”。根据此设计开展“分布式卫勤”配置架构设想:医院船、救护飞机、救护艇、舰队外科手术队、卫勤信息传感器等以分散形式部署,形成一个涵盖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广域卫勤力量网络,并依靠战区情报、监视、侦察和瞄准(ISR&T)体系支持,将分散部署的卫勤信息网络结合起来,实现战场空间卫勤感知,并对新的卫勤需求做出快速响应。高带宽、低时延、实时网络通信,使广阔海域分布的舰艇、飞机、传感器共享并更新战场卫勤态势图[12]。

3 我海军卫勤保障的启示

3.1 卫勤保障网络是海上作战的卫勤支撑形成纵向五级救治后送、横向实时通信动态感知、全域卫勤决策支持的卫勤保障网络。纵向完善现代海上医疗后送五级救治体系:形成一级单兵、二级舰艇、三级舰艇编队、四级医院船、五级岸基医院,包含救治后送、援潜救生、核事故医学救援、落水搜救的综合医疗后送救治网络[13]。横向构建实时、动态的卫勤信息系统,将卫勤信息快速、准确、全域收集。最终形成“形”散“神”不散的海上作战卫勤保障网络[3]。

3.2 加强一线救治能力是海上作战的卫勤关键一线救治能力是战场卫勤救治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对挽救患者生命、避免二次负伤伤情加重有重要意义。“分布式海战”下多点散布、远程超距的伤员发生特点,为巩固提升一线救治能力赋予时代性意义。应在共同技术基础上,开展针对海上作战特性的4项自救互救技术组训工作,持续强化一线救治能力,最终形成“前重后不轻”的卫勤战斗力。

3.3 无中心、有重心是未来海战卫勤的发展趋势“分布式”卫勤力量无中心,这是兵力在地理分散部署的结果,但有重心。支撑“分布式”卫勤体系组织、指挥、控制的决策模块,是“分布式”卫勤体系运行的关键和重心。当卫勤信息化发展到较高阶段,可以实现分布式的卫勤单元集中统筹决策。通过发展卫勤数据中心、卫勤云等军用卫勤信息技术[4],未来海战卫勤可能会向“态势实时感知、决策精准支持”,集卫勤组织、指挥、控制于一体的卫勤决策模式发展。

猜你喜欢

海战卫勤舰队
中途岛海战
无人舰队拼团记
这海战没法打了
陆军海战第一连
超级舰队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Babyfirst/宝贝第一 R501A 海王盾舰队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