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胸腔镜手术对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究
2021-03-26陈贵俦陈厚赏林凯旋肖国泽
陈贵俦,陈厚赏,林凯旋,肖国泽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在肺实质内出现单一的、边界清楚的、影像不透明的、直径≤3 cm、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病变、没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的肺部结节[1]。肺癌、肉芽肿、转移瘤等均是较为常见的孤立性肺结节[2-3]。在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的过程中,采集其病理组织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测可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结节的良恶性[4]。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胸腔镜手术对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64例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经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孤立性肺结节。2)患者肺实质内存在直径≤3 cm的单发结节。3)患者无肺不张及结节周围炎性反应病变。4)患者有肺外恶性肿瘤史。5)患者的身体状况可以承受开胸手术。6)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7)本次研究获得了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2)精神异常或对本研究依从度较低的患者。3)合并有呼吸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4)合并有肺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5)肿瘤出现远端转移的患者。在这64例患者中,有男38例,女26例;其年龄为40~65岁,平均年龄为(52.11±2.14)岁;其中,有50例患者的病情经CT检查被确诊,有14例患者的病情经X线检查被确诊;有20例患者结节的直径>2 cm,有30例患者结节的直径为1~2 cm,有14例患者结节的直径<1 cm;有39例患者的结节位于肺上叶,有25例患者的结节位于肺中叶或肺下叶;有41例患者进行单纯的肺楔形切除术,有22例患者进行肺楔形切除术联合肺叶切除术,有1例患者进行肺楔形切除术联合肺段切除术;有52例患者进行全胸腔镜手术(其中有34例患者进行单纯的肺楔形切除术,有18例患者进行肺楔形切除术联合肺叶切除术),有10例患者接受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其中有6例患者进行单纯的肺楔形切除术,有4例患者进行肺楔形切除术联合肺叶切除术),有2例患者中转进行开胸手术(其中有1例患者进行单纯的肺楔形切除术,有1例患者进行肺楔形切除术联合肺段切除术)。
1.2 方法
对64例患者均进行胸腔镜手术。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让其身体与床面呈90°角,健侧保持通气。在距患者腋中线靠前的第7根肋骨间1 cm的位置处做一个手术切口作为观察孔。然后,在患者腋前线第3或第4肋间做一个长度为2~3 cm的手术切口作为操作孔。主刀医师站在患者的腹侧,将引器、电钩及直线切割缝合器置入操作孔内。助手与主刀医生的站位相同,站在患者的腹侧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在胸腔镜下探查患者的胸腔,明确其病灶的位置。对患者进行肺楔形切除术,切除并取出其病理组织,将病理组织送到病理室进行切片检查。病理检查的结果若证实患者的结节为恶性或为可疑原发肺癌,且在其肺功能的允许下,可将手术切口延长至8~10 cm,对患者进行肺叶、肺段切除术及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病灶位于肺实质深部且无法进行楔形切除术的患者,可直接对其进行肺叶、肺段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这64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例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23例接受肺楔形切除术联合肺叶、肺段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包括进行肺楔形切除术及冰冻病理切片的时间)为(208.14±57.3)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158.34±105.19)mL,术后管道留置的平均时间为(6.24±3.21)d,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0.32±5.64)d。41例接受单纯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89.03±39.68)min,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43.23±19.36)mL,术后管道留置的平均时间为(2.7±1.8)d,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为(5.6±2.91)d。
2.2 64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这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手术结束后,在这64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经用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后痊愈),有2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手术结束12个月后,有1例患者病情复发。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可分为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及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尽早对伴有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可控制其病情的发展,进而改善其预后[5]。对伴有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的难度较大。采用何种检查方法诊断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情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课题[6]。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 , MSCT)及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C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 PET-CT)可应用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采用MSCT及PET-CT诊断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的效果较好,但检查费用高昂,无法在较大范围内普及应用。以往,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常被广泛地应用于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中。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靠近胸膜的孤立性肺结节的准确率为70%~95%。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可使其发生气胸、肿瘤种植转移等情况。在对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的过程中采集其病理组织,然后对其进行病理学检测,可准确地判断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结节的良恶性[7-9]。胸腔镜手术具有手术的创伤小、术后患者的病情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时,胸腔镜可将其病灶放大,使手术的画面变得更加清楚,有利于医生对其病灶进行观察和分析。对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时画面的立体感较好,非常接近常规开胸手术的视野,且画面还可放大,可精确地显示出手术中的解剖及缝合情况,使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提升,有利于改善其预后[10-12]。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1 cm患者的结节位置与边缘距离较长,难以准确地定位其具体位置。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伴肺外恶性肿瘤史孤立性肺结节可在手术过程中放大术野,使主刀医生和助理清晰地观察到手术的画面,明确结节的具体位置,同时进行手术解剖,有利于提高主刀医生和助理手术的配合度。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胸腔镜手术对伴肺外恶性肿瘤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