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2021-03-26陈步翰唐永生何博源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血栓

陈步翰,唐永生,何博源

血管介入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见方法之一,但有研究证实,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疗效不尽理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LVIS支架属于柔性闭环镍钛材质的新型支架,其径向支撑性、贴壁性及顺应性均较好。文献报道,弹簧圈栓塞辅以LVIS支架有助于增强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效果,降低动脉瘤复发率[2]。目前,国内鲜有单纯弹簧圈栓塞辅以LVIS支架在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中治疗的报道。本研究分析单纯弹簧圈栓塞辅以LVIS支架在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广东省丰顺县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60例,均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或辅以LVIS支架治疗。入选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影像学与临床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具有显著颅内占位效应需行开颅夹闭术,因高血压或其他颅内病变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过敏或凝血功能异常。按照术式分为弹簧圈组(n=27)和LVIS支架组(n=33)。弹簧圈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46~76岁,平均(58.7±10.0)岁;Hunt-Hess分级为I级9例,II级11例,III级7例。LVIS支架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为44~77岁,平均(58.9±9.8)岁;Hunt-Hess分级为I级11例,II级14例,III级8例。两组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弹簧圈组实施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LVIS支架组采用弹簧圈栓塞并辅以LVIS支架治疗。手术前2 h患者服用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血管介入栓塞术前予以全身麻醉,通过Seldinger技术予以股动脉穿刺,并置入6F导管,全身肝素化后予以DSA成像检查,并对动脉瘤进行测量,选取合适的LVIS支架、弹簧圈及栓塞微导管,经6F导管将LVIS支架或弹簧圈置入,栓塞术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仅采取弹簧圈治疗者术后无需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LVIS支架组予以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持续服用6周后停用氯吡格雷片。

1.3 观察指标根据术后Raymond分级标准及血管造影评估两组治疗有效性:I级,动脉瘤被全部填塞;II级,动脉瘤瘤颈显影;III级,动脉瘤瘤体显影。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预后情况,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估。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19.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LVIS支架组术后Raymond I级29例,II级3例,III级1例;弹簧圈组I级18例,II级3例,III级6例。两组I级、III级患者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267、5.308,均P<0.05),II级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7,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比较LVIS支架组发生术中血栓形成2例,术后血栓形成2例,术后早期再出血1例。弹簧圈组发生术中血栓形成1例,术后血栓形成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早期再出血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1,P>0.05)。LVIS支架组术后预后良好30例(90.91%),显著高于弹簧圈组20例(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96,P<0.05)。

3 讨论

传统手术对颅内动脉瘤治疗效果较差,且具有较高致残率与致死率。血管内介入是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常见治疗手段之一,支架置入后可在动脉瘤瘤颈处获得较高的金属覆盖率,便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促进内膜修复,甚至在解剖结构上对动脉瘤起到治愈作用,这是夹闭手术难以达到的效果[3]。然而越来越多的临床学者认为,宽颈动脉瘤对于介入栓塞术而言,一直是其治疗弱项,较易出现栓塞物脱出阻塞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复发等问题。尤其是弹簧圈治疗宽颈动脉瘤时,其疗效不尽理想,往往需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4]。尽管目前球囊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具有争议,但多数神经外科医师尝试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对颅内破裂动脉瘤进行治疗,并在宽颈动脉瘤中获得较好疗效[5]。

本研究探讨弹簧圈栓塞联合LVIS支架治疗,结果显示LVIS支架组栓塞效果显著高于弹簧圈组(P<0.05)。分析可能原因为LVIS支架具有良好的自膨性及血管内支撑作用,有助于增加瘤颈部位对支架的帖服度[6];同时LVIS支架23%的金属覆盖率介于血流导向与常规支架之间,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LVIS支架可增加血流导向,使载瘤动脉血管内膜重塑得以加快,最终提高介入栓塞成功率[7]。同时本研究LVIS支架组术后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弹簧圈组(P<0.05),可能为单纯弹簧圈无法有效支撑瘤颈部位,难以获得满意的填塞密度,加上弹簧圈较易嵌入至载瘤动脉,影响其远端血液供应,导致对应区域神经功能障碍,而LVIS支架可对瘤颈处进行有效机械阻挡,避免弹簧圈脱落,提高介入手术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8]。

两种栓塞术均存在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以血栓与出血事件常见[9]。目前弹簧圈辅以支架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中是否会提高并发症发生率仍然有一定争议。Hong等[10]进行的一项Mate分析发现,单纯弹簧圈与辅以支架治疗患者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总并发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hao等[11]研究也得出相同结果,即单纯弹簧圈与辅以支架治疗时,术中破裂出血及缺血性并发症以及早期再出血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提示支架辅助治疗并不增加宽颈动脉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究其原因可能与LVIS支架贴壁性好、打开相对充分及术后血栓形成较易处理等有关。

综上所述,与单纯弹簧圈栓塞相比,辅以LVIS支架对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更佳,且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弹簧圈栓塞血栓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