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维埃国家医院考证及其概况

2021-03-26张莉芳刘善玖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卫生学校苏维埃红军

张莉芳,刘善玖

(赣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央苏区时期,遵照毛泽东关于“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指示精神,红军部队和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完善红军医疗救治机构,创办了一批知名的红军医院。据当时《红星》报统计和亲历者的回忆,到中央红军长征前夕,仅中革军委总卫生部直属的医院就有:10所后方医院、10所预备医院、6所兵站医院、2所残废院、1所疗养院[1],初步形成了一个从前方到后方的救治网络,极大促进了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医院主要有:汀州福音医院、蛟洋红军医院、闽西后方医院、红军总医院、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中央红色医院、苏维埃国家医院、小布后方医院等。这些医院有的存在相承关系,如汀州福音医院和中央红色医院、红军总医院和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有的则为独立设置,如苏维埃国家医院。

有关苏维埃国家医院的史料介绍甚少,回忆史料中也少有提及。目前能查寻到的史料仅有《红色中华》中缝里的消息数篇。由于现有的《红色中华》影印本的中缝文字大部分缺失,消息内容不够完整,只能通过整理出来的部分文字,并结合傅连暲的回忆,大致分析出该医院的基本概貌。但是许多革命历史纪念馆网页及其馆内展板介绍中央红色医院时,几乎都认为是1934年4月由中央红色医院更名为苏维埃国家医院。这一提法似乎得到学界的认同,不少学者也认为,中央苏区的国家医院是由中央红色医院更名而来。笔者结合史料和实地考察后认为,苏维埃国家医院并不是由中央红色医院更名而来,是一所新组建的医院。

1 苏维埃国家医院的建立

1937年,傅连暲在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说,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他被派去照顾出席苏维埃代表大会代表的健康。同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医院成立,傅连暲被任命为该医院院长[2]。1934年5月4日,《红色中华》第184期第2、3版中缝“苏维埃建设”栏目中刊登了“国家医院成立了”的消息,指出“国家医院是中央一级党、苏维埃与群众团体(军事机关在外)的诊疗机关。”

关于苏维埃国家医院成立的具体时间,1934年6月12日,《红色中华》第201期刊发“苏维埃医药界的新发现”的报道云:“国家医院成立不过二月”。由此可见,该医院大致成立于1934年4月初。同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主力踏上了万里长征路,苏维埃国家医院也就宣告解散。这说明国家医院存在时间较短,只存在6个多月便随着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而解散。

2 苏维埃国家医院驻地

傅连暲原任汀州福音医院院长,1933年3月福音医院连同红色医务学校一起搬迁至瑞金叶坪朱坊村,福音医院正式更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傅连暲任院长,同时兼任红色医务学校校长。为此,同年4月26日,《红色中华》以“红匾送给他们——捐助巨产的傅院长”为题,报道了傅连暲无私奉献、捐献巨额财产的事迹,称赞他是“苏区第一个模范”。1933年8月,红军卫生学校及其附属医院即红军总医院先后从兴国鼎龙茶岭迁至瑞金叶坪朱坊村,红军卫生学校与红色医务学校、红军总医院与中央红色医院分别合并。学校合并后仍冠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驻叶坪朱坊村上朱坊;医院合并后正式更名为“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驻叶坪朱坊村洋江下朱家宗祠。

1933年4月,因遭敌机轰炸,驻瑞金叶坪的中央苏区中央局、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各部、局和少共苏区中央局等机关搬迁至瑞金城西南的沙洲坝一带办公。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即“二苏大会”在瑞金沙洲坝召开,傅连暲担任出席大会代表的医疗保障工作。会后,傅连暲留在沙洲坝担任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医疗保健工作。作为承担党中央、苏维埃政府与群众团体机关医疗保健工作职能的国家医院,理应设置在沙洲坝或附近地区,这样才方便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看病问诊。有资料记载,苏维埃国家医院驻地设于沙洲坝的下岭背[3],距“二苏大会”会址约4里路。傅连暲也回忆:“中央局离我们医院有好几里路”[4]。这就证实了国家医院驻地就在沙洲坝的下岭背,并不是中央红色医院更名而来。中央红色医院合并更名为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后仍驻叶坪朱坊,与沙洲坝相隔几十里路程。

3 苏维埃国家医院的发展规模

从仅存的少量史料上看,苏维埃国家医院虽然是中央苏区最高级别的医院,隶属于中华苏维埃政府直接领导,但“规模尚小,医生很少,”仅有傅连暲、陈炳辉、胡医生等人[4]。医院设有医务科、药房、门诊室和住院部以及供住院病人用餐的食堂等。傅连暲担任第一任院长,中央政府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主任周月林兼任第二任院长,胡德兰任第三任院长。三任院长都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场救护的组织领导工作。傅连暲卸任院长后任医院医务科主任兼医生,承担繁重的医疗任务。而此时合并后的红军卫生学校附属医院,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作人员达到200多人,技术力量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一所医院,“就是附近十几个县里,也没有第二个这样的医院。”[4]也就是说,合并后的附属医院之规模和条件是刚成立的苏维埃国家医院无法比拟的。

苏维埃国家医院虽然规模小、医生少,但医务人员专业性强、技术精湛。如首任院长傅连暲无论是领导能力还是业务能力都非常高,早在1933年4月就被誉为“苏区第一个模范”,他不仅给中央领导同志看病,同时也给红军战士、当地群众诊治。国家医院建立后,由于医生少,作为内科医生的傅连暲,外科、眼科、小儿科、牙科等都看,有时还会给女同志接生[4]。毛泽东对傅连暲的医术也非常信任。1934年9月,毛泽东发高热3天,吃奎宁不退热,在傅连暲的悉心治疗下,几天后才大病初愈。第二任院长周月林在医学方面是外行。担任院长后,她不断学习妇产科方面的知识,回忆道:“凡是有人生孩子,不管白天或者晚上都要到场,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我初步掌握了妇产科知识”[5]。红军长征出发前,上级规定已婚女同志都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怀孕的都要留下来。周月林在频繁的实践中熟练的掌握了技术。

4 苏维埃国家医院的管理制度

尽管苏维埃国家医院规模小,但据“国家医院成立了”等消息报道,该医院依然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

一是对收治病人的规定。该医院收治病人较严格,要求因病须进医院就诊者,必须持有单位负责人的介绍信。患者经检查后,由医生决定是否住院收治,如果达不到住院条件的,则不能收住。“病须进医院者,必须有各级机关负责人的介绍信。病员进院时须经医生检验,如不需要在医院疗养者必须出院”[6]。

二是对危重急症病人的规定。该医院规定危重急症病人需要医生出诊的,必须预先以书面或者电话形式申请;经医生诊断后,危重急症病患者由单位负责送往医院,并按规定在医院休养诊疗。“重病、急病或负伤同志,需要医生出诊者,最好预先以书面通知或电话通知医务科长,以免遗忘。如果病势沉重需要住院者,经医生诊断认为必要时,应由该机关负责送医院,并按照医院规则在医院休养诊疗”[6]。

三是对门诊、出诊的规定。由于该医院规模小、医生少,所以对门诊接诊时间有明确规定:即医院门诊接诊时间为每天上午8~12点,出诊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4点。普通病人都应在门诊时间到医院看病,否则概不接待。医生的出诊对象主要为危重急症患者和事务繁忙的政府首长。即便如此,也要以电话或书面通知的形式预先告知,并由医务科科长进行统一调配,不允许病人随便打电话到医院找医生看病。“凡是病轻的,工作上又能离开到医院来的普通病员都应在门诊时间前来医院看病……不必太早,也不要过了时间”[5]。

四是对药品及收费的规定。该医院实行公费医疗,“病员的药品则按照医生的方单由医院发下,每人每天一律收医药费大洋二角,均须由该病员所属机关负责支付。如病员须要用贵重药品者,由医生报告医院,经院长批准才能发给,且要算钱”[6]。

五是对医院后勤服务的规定。该医院实行住院供给制,“病员的伙食由医院供给”[6]。

5 苏维埃国家医院的科研创新

在傅连暲等带领下,苏维埃国家医院医务人员自力更生,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克服缺医少药困境。1934年6月12日,《红色中华》以“苏维埃医药界的新发现”为题,对该医院医务人员使用新的方法和更加廉价的药物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取得极好效果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报道。报道称:“国家医院最近治愈危险病者多名,如农业学校学生张贤明、党校第五班学生李仲元,均患出血性黄疸,病状极为险恶,送国家医院住院医治后,由该院医生傅连暲同志施行静脉注射百分之一苏打水三百西西,渐增至五百西西,每日一针,复因病者皮下流血,再注射厄米汀,并内服肠消毒剂,数日即愈,现已恢复健康,回校学习”[7]。同时,中央政府总务厅李喜、军委织布厂陈玉香等10余人均患有脓胞性疥疮,经该医院胡医生采取静脉注射千分之一的雷佛奴尔水,均先后痊愈恢复工作。“黄疸病原系极险恶的病症,在敌人经济封锁之下,医治黄疸病的药品尤感缺乏,脓胞性疥疮亦系极顽强的皮肤病,这些病症都需用较昂贵的药品,而雷佛奴尔及苏打水等则为较廉价的药品,用于治疗上述病症,对我们经济上亦有极大的帮助云”[7]。该医院在成立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绩,赢得广泛赞誉,其治愈险恶病症的新疗法在中央苏区迅速推广。

6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央红色医院与红军总医院合并后正式成为红军卫生学校的附属医院,直至中央红军主力长征;而苏维埃国家医院是新组建的一所医院,存续时间不长,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傅连暲等医务人员跟随中央红军长征,国家医院随即解散。国家医院虽存续时间短,但作为中央苏区时期最高级别的医院,为保障党、国家领导人及苏区百姓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卫生学校苏维埃红军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前进中的重庆市渝东卫生学校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太行山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考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