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研究

2021-03-26孙姗姗安徽科技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化

孙姗姗(安徽科技学院)

“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微电子、遥感通信等新兴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优化作用与集成功能,是有效提高生产力的新经济形式。2010年,山东省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和试点省。山东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科技厅牵头制定了《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实施方案》计划。在实施计划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是示范省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互联网+”背景下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一)综合服务平台门户系统

开发了山东省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门户网站——齐鲁三农科技网。该门户网站也是全省农村农业信息资源统一发布和展示的重要窗口,网站提供了各类应用系统的服务接口,内容包括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政策法规、市场信息、实用技术、劳动就业,又有生活服务、乡村旅游等。

(二)数据中心系统

近年来,山东省已建设了多个省级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数据中心,目前已收录数据超过100万条,用户可轻松快捷地查询到实用技术、质量标准、种子资源、政策法规、农业专家等有关农业方面的大量数据资源。

(三)远程视频互动服务系统

该系统可与寿光蔬菜视频医院等专业化服务系统对接,为用户提供远程病虫害诊断、技术培训、视频直播、专家讲座等服务,农民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即可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四)手机短信系统

该系统可提供手机短信的定制与推送双向互动服务,用户可通过定制相关栏目,定期接收市场、技术、文化、卫生等分类信息,也可通过系统发布供求信息,与农业专家进行互动答疑。

(五)电子商务系统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整合农村电子商务系统,与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中心、寿光蔬菜交易中心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对接,为农民、农村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实现有效供需对接。

(六)智慧农业系统

搭建了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在山东寿光、荣成等产业优势地区开发了设施蔬菜、设施水产等农业物联网示范系统,实现了设施种养的智能化管理。

二、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成效及评价

(一)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成效

1.促进了农业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围绕山东省农业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手段,研发了一批农业生产、流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系统、产品,并进行了大规模示范应用,提高了山东省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能力。

例如,山东省通过建立的肉牛生产远程监控系统,与超市专柜、远程终端相连,用户可使用计算机和手机等查看肉牛生产过程的实时动态,提高了产品质量可信度。又如,根据山东省养殖面积比较大的31个品种发展需要,围绕水质监控、精细喂养、病害防治、车间管理、冷链物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等环节,开发了远程渔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鱼、虾、蟹、鳖等水产养殖品种疾病在线诊断与决策支持功能。

2.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山东省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实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例如,山东省研发的远程测控系统,用户不在生产现场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了解空气温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温湿度、溶解氧等各项实时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数据参考,并进行远程调控,提升了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又如,依托鲁商集团,建立了生猪、水产等鲜活农产品物流服务系统,实现了物流GPS监管、冷链物流温湿度即时监控及运营轨迹监控、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

3.促进了基层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并依托农技推广站、农民协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运营商农村代理点、农资店等,已建设了2000多个专业农业信息服务站点,提供专业的农业信息服务。整合农村干部远程教育、文化服务和信息服务三项基本功能,建设了500个综合信息服务站,实现了“村村有站点,站站有服务”。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基层信息员培训工作,培训1.9万余人次,提高了基层信息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服务能力。

4.促进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下,积极利用远程视频培训,“12396”对农直播间等通过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先后组织培训农民、基层信息员和技术人员等2万余人次,推广应用先进成果超过120余项,提高了广大农民和基层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例如,禹城市大禹龙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应用信息化服务以来,销售额同比增加20%以上。另外,山东省除构建平台门户网站以外,还积极建立“一村一页”“一村一品”“农家乐”等网上展示平台,宣传推介山东各地村庄特色农业,有力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农业信息化各环节发展的评价

1.评价体系的构建。根据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特点、信息经济的测度理论及相关领域指标体系的研究,在充分考虑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统计年鉴》 《山东统计年鉴》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等权威年鉴和报告的信息化统计指标,从信息化发展环境、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服务、信息化技术应用五个方面选取了具体的评价指标,并且利用专家打分法测算出了各个指标的权重,详见表1。

2.评价结果分析。在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之后,收集了2008~2017年10年期间,山东省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而测算各指标的发展指数及总指数。在求出农业农村信息化二级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各一级指标所赋予的权重,求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各指标的指数。

从山东省农业信息化总指数的发展趋势来看,在2008~2017年的10年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山东省政府的努力建设下,省内农业信息化得到迅速发展,可根据山东省农业信息化一级指标指数绘制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看出,依托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模式,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五项指标都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其中,在2010年之前,各指标的增速基本趋同;自2010年山东被确定为农业信息化示范省份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增长幅度最大,其次为农业信息化服务。

表1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分配

图1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一级指标的变化趋势图

根据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各指标的发展趋势可得出,依托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成为过去10年间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引擎,并且还将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因此,未来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还需更加注重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应用普及速度,加大应用深度,拓展应用领域,不断关注和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

三、“互联网+”背景下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路径

(一)整合各类技术资源,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效率

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中,必须始终以服务农村基层和农业生产为目标,按照“服务下延”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农村用户真正能够得到准确、及时、专业权威的农业信息服务。

基于此,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立足于现有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并与各产业信息服务系统、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呼叫中心系统、IPTV系统等统一接入,实现有效互联和无缝对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另外,还应根据农业信息运营主体的不同,建议搭建分布式组织架构,并可采用分地运营的方式,切实提高各地农业信息服务的效率,使农村用户能根据自己的终端条件,利用电脑、电视、手机等多种接入手段,随时随地获取农业生产、管理、销售以及文化生活、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信息,满足不同用户个性化需求。

(二)整合产业链资源,促进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从上述评价结果中可知,山东省在信息化技术应用和信息化服务方面,其进展非常迅速,但是在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却不太理想。尤其是信息资源建设中的涉农网站数量、农业信息化综合平台数量和数据资源总容量,将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关系到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能否有效结合,因此也必须高度重视。

因此,建议在“互联网+农业”模式中,山东省应多选择基础好、带动作用强的优势农业产业与信息化平台、涉农网站进行对接,并以此建设各农业产业的专业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这类系统,以上联科研单位作为信息、技术和成果来源,下联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作为服务对象,从而有效整合山东省各农业产业链条上的信息资源,并以此提供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一体化和专业化服务,有效促进农业信息化与产业化的深度融合。

(三)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

目前,山东省面向农业的各信息化平台多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例如,“12396”呼叫中心就是将音频服务功能与农村科技信息公益性服务热线“12396”有机整合,构建起以省级信息服务中心为核心,以市级信息服务中心为骨干,以基层信息服务站为主体,上下联动的信息服务体系。同时,由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频道和齐鲁网联合打造了“12396绿色之声对农直播间”,也实现了音频节目视频化和网络视频全球同步直播,架起了农民与专家、市场、政府互动沟通的直通桥,专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解答用户咨询。然而,这些信息化平台自开通以来,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由于体制问题,多数平台还不能完全实现资源整合;作为主要用户的广大农民由于科技、文化、经济水平和观念存在差异,影响了信息平台效益的充分发挥;部分关键技术研发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为改变以上问题与不足,提高农业信息的服务质量,山东省各信息服务平台有必要通过以下方式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模式:一是进一步探讨政府引导下的产学研合作,保障农业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实现“建设、应用、运营”相统一;二是应积极面向省内优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突出产业服务,实现平台与农业产业系统在资源标准、服务内容、服务手段等方面的整合,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三是平台可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组建省、县、乡各级农业技术专家队伍,通过远程视频讲座、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信息化技术服务,做好专家和用户间的双向互动交流,为各类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已深入我国各行各业,其与农业产业的结合,不仅能明显提升农业生产的精细化与决策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而且有助于拓展农产品的营销渠道,提升农产品的营销效率,在解决各地三农问题、推动农业产业调整与农业信息化发展等各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成效,并总结经验教训,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路径,包括整合技术资源、整合产业链资源、创新服务模式等各项发展策略,期望能更好地推动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化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山东省即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