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六年级语文教学经验

2021-03-25茅爱娟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一、前言

1.研究背景

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同时也是中国教学教育中开设的一门主要科目,贯穿九年义务以及高中阶段。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该科目主要以听、说、写、背等方式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和学习中国文化传播价值观的。同时六年级学生处于小升初阶段和青春期到来,心理发生了变化。

2.研究目的

本人進行了多年的六年级语文教学,在六年级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学生听课不认真、书写潦草与对语文兴趣降低等问题。同时也遇到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心理发生一定的变化。特根据语文科目特点、六年级心理进行教学经验总结,以便后面能更科学有效率地教学,特作此次总结。

二、研究结果

1.语文科目特点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是一种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那么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学习使用工具的过程。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主要是以听、说、读、写四种方式为主。这个过程是要反复练习(如学习生字是要反复书写练习)。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是枯燥无味的需要耐力与毅力。在这个过程是也是基础的搭建,那么基础搭建的过程也是需要耐心。也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性。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具有工具性也是人文性。人文性体现在语文承载着文化的传播,是传承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工具。人文性的表现也体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诵读与看)。而在这个过程中与语文工具性不同,人文性可以学习更多的文化,存在着不同与创新。学生更愿意学习(如历史人物趣事的阅读)。而且可以在这个过程区熏陶学生的情感,可以更好解决“为什么要学好语文”、“怎么学好语文”等问题。

(3)六年级语文课程标准

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得知。六年级学生在识字和写字上,要具有独立识字能力和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上,要能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浏览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且在课外阅读要不少于100万字;在口语交际上,能够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六年级学生心理

(1)临考产生焦虑的心理

六年级学生临近小升初考试,心里显得更加焦虑,主要表现为练习过程中比较易烦躁和经常抱怨。而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升学考试彼此竞争的压力、来自父母老师的期望值过高和学习任务中学习不进步等原因。

(2)独立意识的产生

六年级学生处于小学的高年级阶段逐渐进入青春期,随着心理也发生变化,独立意识更强。在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加以引导。

(3)情感丰富激烈

该阶段学生的情感上会从单纯的情感活动发展到社会性情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渴望得到认可,这也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总结与建议

1.总结

在心理上六年级学生的心理更多的是焦虑,从而会产生心理的波动(如因老师的批评和否定而产生厌学和不自信等负面情绪。而且在语文科目的学习上即要体现工具性去反复听、说、读、写的练习,同时要体现出人文性。那么在教学中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进行反复听、说、读、写的练习也可以穿插语文在的文化学习。那么根据学生的焦虑心理,给予更多的信心,难度上做到循序渐进。

2.建议

(1)加强基础性的建设

不偏离语文的工具性多读多写加强记忆为主。而在写说等方面可以与学生一起说一起写,树立标榜,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看与读可采用的方式是以朗读趣味性高课外读物,与学生一起读,并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表扬读得好的学生;同时写的方面要求写得字正确美观,而非大量的抄写;同时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建设要求高,不轻易去加大难度,难度做到循序渐进,打好基础知识为学生在学习语文上不会感觉到焦虑。

(2)多表扬学生

因学生处于升学期间,导致学习压力大而产生焦虑心理。多表扬鼓励学生会让他们保持学习语文的乐趣。竞争意识的产生表扬会让其更愿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批评和表扬后学生的表现轩然不同。受批评后的学生会显得紧张不自信,而受表扬后的学生学习更加努力和积极改正错误。

广东省湛江霞山启明学校 茅爱娟

猜你喜欢

工具性语文课程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向量的巧用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浅谈“大语文教育”的灵魂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