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教育中的惩罚与激励

2021-03-25李惜兰

师道·教研 2021年1期
关键词:守时艺术化规章制度

李惜兰

“闲花只好闲中看,一折归来便不鲜”,学生如花,只有在闲野中才能尽显新鲜与可爱,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信、优秀。但是许多不好的社会风气正慢慢影响着当代中学生,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对症下药,做到惩罚既为原则又要艺术化,激励既为基础又要方法化。

一、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与批评,学生知错知恶方能明事理,这是教育的原则,以此为原则加以人性化、艺术化的处理,这样惩罚的效果才能更好。

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并对规章制度作用进行艺术化分析。规章制度约束着学生行为,让学生在良好的风气中健康成长,因此,学生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惩罚是学校教育的原则,有了它教育教学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现实教学中,班主任往往生硬、公式化地公布规章制度,学生也只是应付式地对待规章制度。如果班主任的批评稍微激烈,惩罚稍微严厉,学生便会产生抵触和不满,因此让学生理解规章制度的重要性,知道遵守规章制度的价值,那么学生就不会对规章制度产生强烈的抵抗情绪。比如针对迟到现象,我开了一节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有关“准时”的文章和实例,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将总结以小品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所有学生明白:对个人而言,守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拖拉迟到会让身边的人厌恶;一个守时的团队,会形成严谨而奋发的氛围,在这样的班级团队里,每个同学都会努力进取。经过这样艺术化的处理,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了守时对自己是多么有利,这样规章制度的执行就不再生硬、被动了。

班主任艺术化地分析规章制度内在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于己于班级都是有益的,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到惩罚有效,整个班级才能秩序井然,严谨向上。

2.惩罚不能脱离理解与尊重。渴望得到理解与尊重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犯错的学生在接受批评惩罚时已是沮丧不安,这时班主任能在惩罚过程中找到学生值得尊重和理解的闪光点,那么批评、惩罚就不再是狂风暴雨,而似涓涓细流,学生更愿意接受,这样德育就到位了。我班有两个男生上课非常爱说话,但我发现他们的英语成绩提高很快,原因是他们每天早上都在大声诵读英语,于是我在英语早读中专门设计一个“秀我英语”环节,让他们俩大声朗读、领读,并告诉全班学生:爱说话,能讲到点子上也是一个亮点。一段时间后,他们爱讲话的习惯转移到课间的畅谈中去了。

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理解他们想要做好却自制力差的矛盾心理,及时将他们的缺点转化为亮点、优点,批评与惩罚教育才能如春风细雨般深入学生内心,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纠正错误。

二、表扬也是德育很重要的一环

在德育工作中老师要懂得表扬,喜于表扬,全力创建一个互爱、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

1.加强沟通,不忽略一个学生,用激励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被关注表扬的渴望,班主任要用耐心与关爱多与学生沟通,常常给予表扬与激励。每个学生都有着很大的潜力,班主任要练就一双慧眼,帮助学生找到被忽略的亮点,并且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激励,让学生找到自身的价值,自信成长。

2.激励教育应当多元化,不能单一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偏重于学习成绩,许多老师以成绩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对学生的激励也是以成绩好坏作为标准,这样就使整个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

实施德育,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重视学生的品德发展,要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制定目标、机制,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与激励。班主任可以建立一个评价与激励机制,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表扬、加分,让学生轮流成为班级的道德榜样、学习榜样等。对学生的评价激励应多元化,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心。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守时艺术化规章制度
艺术化 可否成为乡村的未来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第三部分 规章制度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艺术化表达
英国小学的规章制度
用艺术化手段引领儿童走进“童话世界”
“守时”既是公交之责更是治堵之痛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