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中职英语写作教学
2021-03-25余少玉
余少玉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发展,手机、平板进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普遍,以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为支撑的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相融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对中职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写作在PETS1英语一级考证中占10分,重点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考前突击写作训练或者滞后性写作评价现象非常普遍,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育。为此,探讨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写作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职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对传统写作课堂的参与有着一定的抵触心理,学用分离现象比较严重,写作产出质量较低,写作的热情慢慢消失,但是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 语言能力发展潜力大,若能运用人工智能助力写作教学,增强写作体验,实现学用结合,这将对学生的语言学习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课堂的弊端分析
传统的写作课堂中,教师为学而教,学生在“任务布置—课堂操练—教师批改—范文背诵”的流程中进行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缺乏训练,既不能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更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有效整合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
(三)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导向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中职英语教师应该重新科学地认识英语写作课堂,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搭建集智能学情诊断、作业批改、任务分析、活动评价为一体的课堂,以此“赋能”中职英语写作教学。
三、运用人工智能,优化写作教学策略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跨领域学科,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
(二)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赋能”写作教学设计
笔者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借鉴和运用人工智能,指导学生如何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习、学习、实训,创建资源库,打造多向交互的智慧课堂模式。下面,笔者以基礎英语2《Unit10 Why was it built?》中的写作课为范例,谈一谈如何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中职英语写作教学。
1.活动的设计
笔者依据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双平台(蓝墨云班课、批改网)为依托,用信息化设计课堂8个教学环节(如图1),并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活动的实施
(1)课前“预”学
任务1:启动预习
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蓝墨云班课,发布课前预习指令,学生在手机移动端登录UMU信息化教学平台,观看故宫介绍视频,完成预习任务。
任务2:学情诊断
接着,教师借助批改网,发布故宫介绍任务,学生在平台上对建筑物基本信息进行提问,完成讨论发帖。最后,教师通过AI智能学情诊断器,对学生的发帖进行诊断,诊断出学生提问存在句式单一、结构不紧凑等问题(如图2)。
然后,教师根据平台上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备课。
任务3:巩固单词
针对词汇问题,教师利用口语100手机APP发布单词操练任务,学生有针对性地巩固单词,再让学生通过口语100手机APP的人机对话软件熟悉相关的表达句型。
(2)课中“悦”学
一递进:借助游戏,激活思维
任务1:游戏导入
借助flash动画开展词汇泡泡游戏竞赛,让学生学中玩,学中乐,再次巩固单词,教师进行预习情况点评。
二递进:突出重点,引入思政
任务2:思政结合
教师首先借助全景客让学生观看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体验式学习,完成课本相关听力训练,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
其次,巧搭支架,学习课文(如图3)。
首先,情景支架。以中国国家图书馆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创设情景,让学生讨论中国国家图书馆基本信息,提炼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
接着,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借助流程图把图书馆的进程和历史罗列出来,巧妙搭建了语言和内容支架。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下,根据结构框架,完整地介绍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搭建结构支架。
最后,巧搭情感支架。学生体验了信息化写作学习过程,对介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的方法有深入的认识,感受到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践行文化育人。
三递进:突破难点,培育素养
活动3:VR虚拟现实
教师创设VR场景,帮助学生触碰真实情景,学生戴着VR眼镜实地感受中国国家图书馆宏伟壮观,操练句型,完成情境式体验。
活动4:讲练结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中国国家图书馆进行资料搜集、整合,选取,自主进行写作练习,并上传到批改网,获取智能批改和诊断。
四递进:项目实训,工学结合
在完成语言的充分操练之后,开展项目实训,营造“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学中乐”的课堂氛围。
活动5:引入“一带一路”
教师借助UMU平台播放“一带一路”微视频,发布任务学生小组讨论并搜集资料,自主选择图书馆,用英语进行写作,践行文化育人。
活動6:自主写作
设定情境,布置实训任务,借助批改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AI智能分析和评分,获取实时的评价,并做进一步修改。
活动7:搜集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搜集选定图书馆的资料,制作PPT,上传到UMU教学平台。
活动8:情景演绎
借助全景客,帮助学生触碰真实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图书馆介绍,并录制视频,上传平台,通过手机对自己的综合表现进行AI 智能分析,实现自评、智评。
活动9:连线外教
小组展示,通过QQ屏幕分享,远程连线外教进行点评,并通过UMU投票器评选出“英文写作能手”。
(3)课后“延”学
一运用:技能节演绎
参加学校技能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馆介绍的征文比赛。
二运用:导游词配音大赛
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市中职学校学生导游词配音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养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3.活动的评价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运用人工智能诊断学情,发布任务、分析平台、批改作品,还设计了评价体系。具体如下:以课前、课内、课外三维度为一层指标,构建二层指标,根据二层指标依次收集学生在学习各环节中的得分,乘以相应权重汇集至一层指标,再由一层指标汇集得到学生总体的评价分数(如图4)。
此外,教师还利用UMU信息化平台、批改网和口语100手机APP实现全过程多元化智能评价,还设有自评、互评和机评。
四、实践感悟
本学期在19级的英语写作教学活动中运用了人工智能,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转变,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获取写作智能评价,学生线上、线下的进行写作的兴趣更浓厚,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教师的写作课堂变得更灵活更轻松,课堂更高效,知识拓展更广(如图5)。
五、结语
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学情诊断、任务批改、智能分析、智能评价,优化写作教学策略,营造集“趣、智、美”为一体的智能化学习环境,实现了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究活动,“赋能”中职英语写作教学,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英语素养。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