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因控果:浅析基于因控论的社会舆情管理
2021-03-25任懿平
笔者通过分析影响社会舆情因素、以国内最新舆情案例为例,阐述舆情发展规律,试图从控制舆情影响因素出发,实现控制舆情导向的结果,以证实因控论的逻辑可说明性。说明作为舆情管理者,在深刻把握舆情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舆情主体、舆情对象、舆情媒体、舆情本体及舆情管理过程等因素,能够达到引导舆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目的。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舆情规律,可以通过控制舆情发展的“因”,实现对舆情发展“果”的引导和控制,推动舆情结果向着正面发展。
社会舆情管理的影响因素
社会舆情的主体分析
舆情主体是指社会公众和网民。社会的进步,社会人群的自然更替,老的一代普遍文化层次较低的网民逐渐被高知识人群所取代。那些处于社会较低层的网民由于自身人生经历和所处时代的影响,对社会的突发的影响巨大侵害社会底层人群的事件普遍非常敏感,他们往往会联系到自身的处境,对弱者表达强烈的同情,若社会有对弱者的不利的决定,他们往往会声讨或声援,引发全社会关注,甚至产生社会动荡。
社会舆情管理的对象
舆情管理对象指社会事件。这些舆情管理的事件不是人们日常的有规律的机械式的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的蝇头小事,而是一些超乎正常生活范围,突破人们生活习惯、刺激人们神经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多变性、刺激性的事件,社会公众和网民普遍感兴趣的事情。他们能够迅速地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引发人们的联想,是舆情学研究的主体。
社会舆情管理的本体分析
舆情管理的本体是社会公众或网民在舆情对象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意愿、态度、意见。它反映社会舆情表象的特征,是社会舆情的“温度计”。有着广泛影响的社会舆情本体往往带有情绪高度兴奋,甚至亢奋失控的表征,这种本体如不加引导可引发一座社会矛盾火山的爆发,引发社会动荡和甚至变革。
社会舆情管理的媒介
舆情管理媒介是舆情传播的介质。目前,舆情媒介有传统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有因互联网发展诞生出的博客、微博、论坛、即时通讯、网络电视、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新媒体。社会舆情管理的媒介是舆情主体活动的舞台,舆情对象展示的窗口和渠道,显示舆情本体热度高低的计量器。
社会舆情管理的过程
社会舆情管理的过程是指舆情管理者在舆情发生、发展、消亡的各个不同阶段所采取的预测、研判、引导等各项工作的总和。
社会舆情管理相关规律
舆情阶段演变规律
同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样。社会舆情根据其构成的五大要素的不同阶段的特征表现,在舆情演变中有潜伏阶段、形成阶段、扩散阶段、扩张阶段和消退阶段。
舆情纵深发展规律
一是与社会公平正义密切相关的议题越来越受社会公众和网民的关注。二是持续的、具有影响力的讨论越来越深层次,并且若某项深层次问题若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即使解决了个别问题,由于舆情的巨大惯性,或在意见领袖的诱导下,仍会有余波兴起,甚至掀起冲天巨浪的社会舆情。三是舆论重点直指社会管理层敏感领域,引发社会公众对政策的持续关注。四是公众关注点已从最初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追问方面发展到反思制度方面。这充分反映出中国公民意识在不断觉醒、要求行使国家治理的公民权利的强烈愿望。
以因控果,实现舆情结果的正面引导
建立舆情预警机制
要运用科学的大数据技术、数量统计分析技术,通过图表进行趋势分析和地域信息分布分析。通过高科技使舆情管理者准确把握舆情发展节奏和发展的方向。通过以上预测工作,使舆情管理者根据舆情发展过程几个阶段演变规律,准确预见网络信息中能够引起关注效应的部分舆情信息,使舆情管理者主动发起网络舆论讨论,从源头上对网络舆情加以干预。
社会舆情对象方面
一是要善于发现舆情。唯有敏锐的目光才能一叶而知秋,洞察世事于毫末之中,作为社会舆情管理者要有这种能力,唯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在社会舆情的战场的斗争中处处占据上风。二是要开展动态跟踪。充分运用社会舆情管理规律,对具体案情进行分析、解剖,抓住案情的痛点和关键点,痛下决心,对负面社会舆情,出重拳,下猛药,打压其产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负能量。三是舆情管理者要有充分的应对、引导、化解舆情的心理准备。四是发挥传统媒体的阵地作用。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党报党刊等权威媒体在舆情热点之前,首先要冷静思考,认真研究舆情事件报道的角度和报道的方向,坚定争取的政治方向,发挥党的喉舌的作用,对网络传播不跟风,被热点事件牵着鼻子走,而是应当引导社会舆论,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与蔓延。
社会舆情管理媒介方面
一是正确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该采取堵的方法就要立即采取堵的方法,这种方面主要实用于面对突如其来无法控制在短时间内挽回的的负面舆情或者煽动网民,攻击党和国家制度的信息和言论,舆情管理者可通过控制舆情管理媒介采取控制ISP服务商来控制网站方式,及时切断虚拟空间與现实社会的联系,依法进行责任等措施,缓和舆情的破坏力。疏的方法的运用情况:当舆情有时间控制并且能够控制时,就有采取疏的方法,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堵的方法,就会使社会舆情主体产生更多的质疑,引发更大的声浪。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
二是切实转变社会舆情管理方式,由原来的舆情管理直接管理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以法治的基本逻辑促进互联网运行的有序化,致力于培育健康的网络生态基质。营造健康、文明、文明、有序、充满正能量的社会舆情生态。
社会网络本位方面
一是把握社会公众和网民情绪波动规律。社会公众及网民的愤怒情绪和亢奋的精神状态,都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引导的,舆情管理者只有在充分了解人情世故,对人的喜怒哀乐发展规律有了充分地掌握,才能对民众或网民情绪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二是控制激发人们情绪失控的情况发生。一件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使舆情出现节外生枝,激发舆情发展的情况发生,如悲情事件建议停播娱乐节目,欢喜事件停播败坏兴致的节目。给社会公众和公民缓解激动情绪的环境。否则,就会火上浇油,惹恼社会公众和网民,加重激烈情绪的产生。如2015年8月12日发生的特大爆炸案,造成165人死亡,8人失踪,79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的天津港爆炸案发生第二天,即8月13日,天津电视台没有播出与爆炸事故有关的内容,却仍在热播韩剧和动画片,受到社会公众的大范围指责。惹恼了社会公众和网民,大大增加了负面社会舆情。
三是在事件处理上,对那些恶意散播虚假信息造成严重恶劣影响的直接责任人,要在处罚方式允许的幅度内适用较接近上限进行处罚的定格处理方法,以舒缓社会公众和网民的义愤心理;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诉求,以缓解社会焦躁的不满情绪。
提高社会舆情管理者的素质
现在,我国社会舆情已经形成了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并存的舆论宣传生态系统和二者既相互争斗又相互依存的复杂局面。面对日趋严峻的局面,有的社会舆情管理者存在网络时代的“本领缺陷”问题,有些基層干部仍处于“菜鸟”水平,根据调查,现在有数量不小的干部职工还没有将互联网作为珍贵的资源来加以充分的利用,而是将宝贵的网络变成了他们简单的接受新闻的平台,甚至将网络当成了简单的娱乐工具。他们对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当危机发生后,老的办法不管用,新的办法不会用。迟迟不做反应。一是鼓励加强自学。提高社会舆情管理的基本功,具有驾驭社会舆情市场的强大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通过外部施压推动。将舆情管理者对网络知识的学习效果作为对他们督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作为指挥棒,指导社会舆情管理者的学习舆情管理知识的行为。三是政府部门要广泛搭建舆情管理知识培训的平台。为社会舆情管理者学习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使他们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通过对舆情管理的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作为舆情管理者,在深刻把握舆情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控制舆情主体、舆情对象、舆情媒体、舆情本体及舆情管理过程这些因素,能够达到引导舆情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目的。这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舆情规律,可以通过控制舆情发展的“因”,实现对舆情发展“果”的引导和控制,推动舆情结果向着正面发展。
[本文系课题: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成果(XSP19YBC062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任懿平 基于因控论的舆情管理研究)研究成果]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