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高中新设科目“数学课题探究”及其启示

2021-03-25安彦斌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韩国

摘 要 韩国2015年修订高中数学课程新设“数学课题探究”科目,首次通过选修课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该科目包含“课题探究的理解”和“课题探究的实行与评价”两部分。由于重视对探究过程的理解,以选修课为平台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且在课程标准研制阶段针对实施难点规划了相应措施,该科目可对我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完善有所启示。

关键词 韩国 数学课题探究 研究性学习

2015年9月,韩国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高中数学课程,新设选修科目“数学课题探究”[1]。在该科目中,学生首先学习数学课题探究的方法、步骤和学术规范,然后围绕感兴趣的数学内容或现实事物选择主题、开展探究,最后发表探究成果并进行反思和评价。针对数学研究性学习单独开设选修科目,在韩国20世纪中叶以来的高中课程中尚属首次。本文对该科目进行考察,以期为我国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完善提供参考。

一、“数学课题探究”科目的开设背景

1.培养创新融合型人才的需要

韩国2015年修订课程将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创新融合型人才作为一项愿景[2]。修订后的数学课程将“创新与融合能力”纳入数学的“学科力量”,倡导以既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形成新颖且有意义的创意,并且注重数学内外的连结与融合。韩国以往的高中数学课程基本上是按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等特定领域设置选修科目,为适应创新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在既有基础上增设可以打通内容领域、跨越学科界限的选修科目。

2.改善学生对数学情感和态度的需要

在韩国,受升学和考试的影响,部分学生存在因课业负担重而对数学兴趣不高、信心不足的现象[3]。

因此,韩国《第2次数学教育综合计划(2015-2019)》提出促进轻松有趣的数学教育,具体措施有构建培养肯定态度与情感的数学课程、强化和现实生活相关联的内容、开展数学相关的读书活动等。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体现数学应用的选修科目,意在帮助学生体会感悟数学的实用性,理解数学的作用和价值,进而改善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4]。

3.促进以过程为重心评价的需要

韩国2015年修订课程的另一愿景是“通过改善学习经验的质量实现幸福学习”[5],从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参与,并将评价重心从结果转向过程。因此,教学活动需要调动学生既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以过程为重心的评价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恰当反馈,帮助学生完善学习经验、提高学习质量[6]。在数学课程中开设以探究式、项目式学习为主的科目,是对教学与评价新导向的一种积极探索。

二、“数学课题探究”科目的教学要求

“数学课题探究”以高一年级的必修科目为先修条件,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兴趣、能力和未来规划自主选修。

1.科目目标

韩国2015年修订数学课程将“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创新与融合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态度与实践能力”明确为数学的“学科力量”,并体现于各科目的目标中。“数学课题探究”的目标由总体和细化两部分构成,总体目标为:理解数学的概念、原理、法则并习得技能;养成数学推理和数学沟通的能力,数学地理解现实生活与社会、自然现象,并且合理地、创新地解决问题;作为数学学习者,养成妥当的态度和实践能力。

细化目标为:(1)理解数学课题探究的必要性,习得数学课题探究方法,培养数学课题探究能力;(2)数学地推理和沟通,以创新、融合的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为基础,数学地理解社会、自然现象,并合理、创新地解决问题;(3)具有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理解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作为数学学习者,养成妥当的态度和实践能力。

总体目标涵盖知识与技能、能力与应用、情感与态度三个层面,并具体化为3项细化目标:目标(1)属于知识与技能层面,对应“数学课题探究的必要性”,可从发现问题、学习探究过程、学习相互关照与合作的方法等角度理解[7];“数学课题探究方法”包括文献调查、案例调查、资料收集等,可在探究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选用。目标(2)属于能力与应用层面,对应于数学“学科力量”中的“问题解决能力”“推理能力”“创新与融合能力”“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目标(3)属于情感与态度层面,与数学“学科力量”中的“态度与实践能力”相对应,包括认识数学的价值、具备自主的数学学习态度等。

2.科目内容

“数学课题探究”科目由“课题探究的理解”和“课题探究的实行与评价”两部分构成:前者属于陈述性知识,旨在使学生了解数学课题探究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后者属于过程性知识,涵盖数学课题探究全程的诸项环节。“数学课题探究”科目的内容要素和成就标准见表1。

“数学课题探究”属于应用型、活动型科目,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内容要素和成就标准仅提示教学主题和探究过程,并未指定具体的数学内容和探究课题。这样,一方面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便于学生灵活选择探究主题;另一方面避免学生选题集中、僵化以及探究课题和成果逐年重复[8]。

第1部分“课题探究的理解”相当于绪论,可帮助学生形成事前认识。其中,“研究伦理”要求学生遵守学术规范,避免发生数据造假、剽窃、署名不当、引用标注不当等情况[9]。第2部分“課题探究的实行与评价”是探究活动的完整过程。根据内容要素和具体标准,可将探究步骤整理为:(1)选定探究主题、将探究问题具体化;(2)查找并研讨先行研究;(3)选择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4)开展探究;(5)整理探究结果、形成探究成果;(6)对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探究步骤可保障探究过程的规范性,也可为教学活动提供实施框架。

3.探究主题

“数学课题探究”科目的样本教科书借助案例展示了文献研究、案例调查、数学实验、开发研究四种研究类型的详细流程[10],每种研究类型的探究主题示例见表2。

表2中案例以所学数学内容为基础,也有赖于更深的理解和更广的视野,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选题方向看,探究主题可有以下五类:第一类,取材于课内,对相关的数学内容进行扩充、深化和连结,例如主题(1);第二类,着眼现实,通过观察或调查,发现其中的现象或关系,例如主题(2)和(3);第三类,联系直观与抽象,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数学现象及其本质,例如主题(4);第四类,应用数学开展设计或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的趣味性或实用性,例如主题(6)和(7);第五类,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数学,例如主题(5)。在各类选题中,学生都要在探究问题的驱动下,深化、扩充已学知识,或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或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提出新的知识或解决现实问题。

4.教学建议

“数学课题探究”的教学活动不宜落入知识灌输和解题训练的窠臼,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建议,可将教学活动应满足的要求概括如下:

(1)充分的学生自主: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关注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和作品类型。

(2)灵活的组织形式:学生可独立开展探究,也可合作完成,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富有责任感,均衡分担团队责任。

(3)完备的过程督导: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探究过程,积极提供反馈、建议和鼓励,并对探究过程实行中期检查。

(4)多样的成果类型:探究成果可采用数学小论文、STEAM型作品、海报、报告、数学杂志、数学动画(漫画)、数学报纸等形式。

(5)严格的学术规范:学生要充分认识研究伦理的重要性,在引用互联网资料或参考文献时,要确保信息的正确性并标注正确出处。

(6)公正的评价程序:对探究过程和结果都要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评价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要在开展探究之前提出。

三、“数学课题探究”科目的特点与启示

1.重视对探究过程的理解

“数学课题探究”科目不仅要求开展探究过程、完成探究成果,也重视理解探究步骤的意义和关联。借助逻辑线索,探究过程中步骤连结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零散任务,从而有助于将课题探究作为方法和能力迁移至整个的数学学

习中。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了课题研究的“选题、开题、做题、结题”4个环节,同时明确了各环节的细化工作[11]。以“开题”为例,课标列举了“选题意义、文献综述、解决问题思路、研究计划、预期结果”等细化工作。这种罗列可涵盖各环节的主要流程,但不利于揭示各项细化工作的意义和关联。有鉴于此,为使研究性学习不止步于“照章行事”,我国教师在指导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时,有必要说明和解释各项步骤的意义和关联,使学生能够“有所为”且理解“所以为”。

2.促进数学研究性学习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设置了“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专题,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机会,但该专题在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的建议课时总数仅为10。囿于课时,研究活动难以透彻,教师也难以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

韩国2015年修订数学课程将“数学课题探究”设为选修科目有3个优势:第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向有需求、有意愿的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学习机会;第二,可由具备相关业务能力的教师任教,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第三,课时较为充足,保障教师有时间、有余力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态度,也确保探究过程得以深入开展。

在我国,鉴于高中数学课程的课时及其分配,可考虑在国家、地方或学校的高中课程中增设相关的选修课,通过更充裕的课时和更有质量的指导,改善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和实施效果。

3.预判实施难点、规划配套措施

“数学课题探究”科目在课程标准的研制阶段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了预判,并提出具体建议:针对教科书中的案例可能对探究主题和方法的选择造成限制,提出“持续开发和补充新的探究主题和活动方法”;由于探究的过程和结果难以采用传统的纸笔评价,提出“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应对多样化的探究活动”;为帮助教师灵活备课,避免出现选题单一、结果重复的现象,提出“提供共享已积累案例的场合或网站”;考虑到教师的科目理解和指导能力对课程实施影响重大,提出“开展提供教学方法和资料的教员研修项目”[12]。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等内容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13]。这既与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重视不足有关,也与教师不熟悉相应的教学方法、不具备充足的学习资源有关。针对这些问题,除了要求教师作出积极的适应和改变之外,也有必要加强课程资源和教研的建设,从素材、方法、案例、评价等方面为教师提供系统且持续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 ????[M].??:???,2015:139-147.

[2][5][6] ???.2015 ?? ???? ?? ?? [???] ?? ??[R].??: ????????,2015:20-21,83-86,20.

[3][4] ?2? ???? ?? ?? ?? [EB/OL] (2015-03-16)[2019-12-30] https://moe.go.kr/boardCnts/view.do?boardID=294&lev=0&statusYN=C&s=moe&m=0204&opType=N&boardSeq=58701.

[7][9][10] ???.???? ??[M].??:????????,2019:8-10,12-14,21.

[8][12] ???.2015?? ??? ???? ?? ?? ?? II [R].??: ????????,2015:146,146-147.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5.

[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7.

[作者:安彦斌(1983-),男,天津人,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在韩国走马观花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如何通过研究性学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