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试点与宏规划的辩证关系及其运用
2021-03-25袁玫鹃
摘 要 学校管理中,依托学校中长期规划的宏规划和依托学校创新实践的微试点是提升管理质效的重要抓手,二者具有目标和对象上的统一性,同样具有随机与固定、点和面的矛盾性。因此,必须将试点与规划、微观与宏观紧密结合,用足用好两个抓手,充分运用二者关系,不断创新管理举措。一方面,要以点带面,在宏规划框架内加强微试点实践,具体来说就是:激活文化微试点,从文化特色上提高规划的人文性;整合作息微试点,从分类施策上提高规划的精准性;点燃兴趣微试点,在队伍建设中提高规划的创新性;优化信息微试点,在技术革新中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要提纲挈领,在微试点应用基础上优化宏规划架构,包括:开展制度化管理,完善管理机制;开展场景化建设,创设和谐关系;开展家校社联动,在管理中实现全员覆盖、全程育人。
关键词 学校管理 微试点 宏规划 创新
学校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单元,在办学独立性、自主权不断增强的同时,也面临着各项教育政策的落地生效、管理对象的多元诉求、管理手段的持续创新,这都呼唤科学、持续、稳定与智慧的学校管理措施[1],其中,依托学校中长期规划的宏规划和依托学校创新实践的微试点成为提升管理质效的重要抓手。从学校管理专业化的维度,微试点主张开展各种鲜活的实验、探索,为了学校管理的内部优化做好基础性工作。宏规划则是对学校管理实践中各种微试点的归纳整合、前瞻观察与深远预判,为学校管理创设了目标明确、绩效评估科学的环境,两者相辅相成则相得益彰。一定意义上看,微试点是保障宏规划不断优化的创新点,宏规划是激发更多管理创新的微试点的有机集合。要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就必须从二者的辩证关系上入手,将试点与规划、微观与宏观紧密结合,用足用好两个抓手,充分运用二者关系,不断创新管理举措。
一、学校管理微试点与宏规划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微试点与宏规划作为学校发挥自主性开展管理工作的体现,是“自主权力-资源转化-内生性制度”的微观与宏观的统一[2]。二者既有目标对象上的一致性,也有措施应用上的对立性,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当前学校管理实践中微试点与宏规划的基本规律。
1.二者具有统一性
学校管理实践活动不是一项短期工作,而是需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实施学校中长期规划、树立和打造学校品牌的系统性工程。试点在规划中体现并谋划,规划在试点中检验并修正,二者在管理中紧密结合,重点实现了两个方面的统一。一是目标统一,保障学校稳定健康发展。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环境、教育教学技术与教育理念等都在发生变化。学校管理微试点就是为了解决各种新问题、新现象、新矛盾与新观念的管理探索,如针对父母离异造成的“事实孤儿”现象,学校组织教师作“爱心父母”的微试点,对这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情感充分发展具有有效的弥补作用,有助于完善学校的学生管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宏观规划的完善。宏规划就是立足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从学校长远发展与学生未来成长成才的层面,对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做出结构优化性的提升,尤其是删减甚至废除某种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与其中的某些条款等,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励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两者统一于学校的稳定、科学与全面地发展。二是对象统一,服务教师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决定了任何创新微试点都是以服务教师和学生的学业学习、道德品质培养、兴趣发展与身体健康为追求的;宏规划则是以宏观保障性的方式,既激发、保护与包容各种服务学生的微试点,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建设体制机制。在管理实践中,学生是微试点创意的起点,是检验、完善与实现宏规划的成果体现者。
2.二者也具有对立性
微试点是现实层面的异彩纷呈的管理创新探索,宏规划是理想层面的志存高远的前瞻引领。其中,宏观规划中包括试点的实施和推广,而微观试点中体现规划的原则和导向。一定意义上讲,微试点是“摸着石头过河”,有其不确定性;而宏规划是先谋而后定,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前者是渐进式管理导向,针对试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到合理对策,形成管理经验;但后者是既定式管理模式,在规划中能够对大多数管理方向进行明确,主张能够通过明确的机制进行有效运作,以达成既定目标。这样一来,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矛盾对立。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机与固定的矛盾。学校管理是一项相对严肃的综合性工作,如同一部精密的仪器进行运行,其中规划是整体仪器的说明和计划,而试点是对个别部件的改进和优化。管理成效的取得需要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对学校既定制度执行下去,需要将国家教育管理政策严格落实下去,体现在规划中就是要把握大的方针政策不偏移、总体目标导向不出现偏差。但在试点过程中受到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多重元素影响,管理试点的设计上有可能与规划不相符,或者相关配套元素不具备,试点的对象选择上与规划的重点方向不一致,试点的成果不具备广泛推行可行性,试点经验无法复制等,都会导致试点的随机收益与规划执行所需的既定收益出现较大差异,从而影响管理成效。二是点与面的管理效果矛盾。宏观规划是需要将学校管理放在一个全面客观的角度,与外部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市场主体、教育行业协會等各类组织单位相衔接,综合考虑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多个方面工作。而微试点是在这些管理实践中选取一个点或方面进行创新,这就导致出发点是单一的,对管理成效的追求是不同的,特别是多个试点因利益诉求存在相互比拼、成本内耗的问题。同时,宏规划是将学校管理作为学校长期发展的重要抓手来看待,是对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管理活动的谋划和蓝图。但微试点更多着眼的是当前管理活动的改进,是通过解决当前问题有可能指导未来工作的探索。综合来看,无论从涉及工作面上,还是涉及工作阶段上都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以点带面,在宏规划框架内加强微试点实践
在学校管理体系内,宏观规划是顶层设计,是学校较长一段时间管理活动的方向遵循。在学校“宏规划”的框架内,开展对学校现行的管理体制机制具有突破功能的微试点实践,是与时俱进优化学校管理的有益探索。
1.激活文化微试点,从文化特色上提高规划的人文性
校园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最具活力、创造力与激情的文化类型之一,是广大师生微试点的百花争艳的集中表现和成果的结晶。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尊崇个性文化资源”的微试点,以“加强特色文化建设”[3],是学校管理“宏规划”中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以师生兴趣为切入点,鼓励师生积极开展地方文化寻源活动。如焦作地区的学校学生可以开展自己喜欢的太极拳门派的寻源活动,包括创始人、形成、发展与门派特色定型等相关探寻活动。学生可以搜集相关史料、物品与制作访谈专辑等,并转化为校本学科素材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其次,以学校及其周边的各种先进人物为切入点,鼓励师生开展榜样人物事迹及其精神的提炼与弘扬活动。如校外的见义勇为、勤劳致富、善于创新等榜样,校内的骨干教师、模范教师、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或少先队员与孝心少年等,通过一年年的总结、积累、沉淀与传承,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滋润、感染与激励广大师生不断创新。
2.整合作息微试点,从分类施策上提高规划的精准性
学校的作息制度作为学校管理与运转的骨架,是学校宏规划的基础与主要内容之一。尽管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作息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在减负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下,结合学校实际对作息时间开展微试点,是突出与发挥学校宏规划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根据不同年级开展微试点。出于保护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不同的年级可以在保证基本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做出相对灵活的作息规定。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冬季可以比高年级的学生晚一个小时到校;学校中高年级的足球、篮球类等兴趣班学生,可以在下午增加一个小时或课时的训练时间。其他的如在某种特殊时期,例如在新冠疫情时期的复学,不同阶段学校的上学与放学的时间就采取了分年级的错峰试点,以减少学生集聚的现象等。其次,走读制与寄宿制下的作息微试点。出于资源最大化运用、学校最优化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绩效最大化等追求,国内的学校存在着走读制、寄宿制与两者并存的管理模式,不同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作息微试点。
3.点燃兴趣微试点,在队伍建设中提高规划的创新性
学校善于整合与运用教师的特长、专长与兴趣爱好,引导与激励广大教师据此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是尊重与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激情的有益探索,也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微试点最多且绩效最好的举措。首先,关于激励教师强化与创新教学基本功的微试点。对广大教师而言,发展如普通话、粉笔字、硬笔书法、软笔书法与课件设计等基本功,并使其成为自己的专技特长,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助力作用。如普通话较好的老师不仅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也能打造更切合教学内容主题的课堂情境,以及在学校的各种群体性活动中担任主持人等,既为学生树立榜样,也能展现教师的优秀风采。其次,发展教师教学基本功以外个人兴趣特长的微试点。如非音乐教师的歌唱与乐器演奏特长、非舞蹈教师或体育教师的舞蹈与武术特长,以及其他的工艺制作、演讲、航模、轮滑、街舞与跑酷等。学校要创设让特长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广大师生在身边特长榜样的感染中,去发現与培养自己的高雅兴趣。对学校比较可行的,就是创设更多的实践性、探究性、边缘性、试验性、交叉性与原创性的试点特色课程,如舞蹈、武术、美术、音乐的融合与创新,能让广大师生在时尚体育的学习、训练与创新中,体验到健身、健美、医疗与娱乐的幸福;再如基础教育阶段的每日演讲课,既能在特定时期宣传与弘扬相关文化及其精神,也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口才。
4.优化信息微试点,在技术革新中提高规划的前瞻性
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应用为学校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在立足信息化硬件与软件的基础上,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微试点,是提高教育教学绩效与实现师生减负的重要举措。在各种现代化联网设施的支持下,学校能开展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微试点比较多,且深受广大师生与家长的欢迎。首先,学生学业学习针对性辅导微试点。学校或教师利用各种教学APP与通讯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学生本人或家长的要求,对学生开展学业学习的辅导工作。如针对因病缺课的学生可以采取教师直播教学或即时视频辅导的方式。其次,特殊时期或特殊项目的学生管理微试点。学校或教师依托某种信息化软件,以向特定范围学生或全体学生通过发送网络链接与采取某种网络打卡等方式,对学生开展诸如夏季的防溺水、交通教育、春秋季节的传染病防治、网络安全教育与各种特定节日的主题宣传教育等管理工作。如组织学生观看关于阻隔病毒的安全第一课、防溺水的自救技能视频、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技能教育视频,以及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检查与批改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三、提纲挈领,在微试点应用基础上优化宏规划架构
学校“宏规划”是从学校整体与长远发展的理想层面,优化整合各种微试点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塑造恰当的管理氛围以保障授权的有效执行”,把“激发团队反思”与“促进学校管理团队绩效提升”统一起来[4]。
1.制度化管理: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制度环境
学校宏规划在学校发展中就是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机制体制和制度的统称。首先,以前瞻性为微试点做出保障。以各学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宏规划为例,学校依据国家教育部与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精神,为学校各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激励性的保障,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与青年先锋号等评选活动,保障了各科教师结合学科实际开展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科教学创新。其次,以宽容性为微试点创设了试错的宽容机制。尽管在“宏规划”的具体条款中,也有着关于惩戒、惩罚的规定,但只要是出于学校发展大局与为了搞好教育教学的善意努力,哪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后果也可以宽容。例如在学轮滑兴趣小组的活动中,出现学生意外受伤的现象,相关辅导教师并不会因此受到处罚,学校会运用校园意外险等方式善后,以保护广大教师在微试点中的积极性。再次,以稳定性有效降低与避免微试点对学校发展的冲击。学校宏规划作为学校最稳定的体制机制与发展规划,具有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如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一般是三年或五年,并不因微试点的变化而发生整体上的变动,能有效维护学校发展大局的秩序。如关于教师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各种微试点,并不能改变要强化普通话、书法、教学设计与教材内容整合等基本功,也只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基本功展现出来。
2.场景化建设:创设和谐关系,打造良好氛围
学校宏规划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创设和谐工作关系,让大家在愉快、互助、欣赏与竞争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专业才华与学科专业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绩效做出贡献。首先,各种奖励性的宏规划为广大师生树立了向各种榜样学习的微试点氛围。在奖励机制的引领下大家都在积极地寻找榜样、学习榜样,并以自己的各种微试点去争做榜样。如教学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做教学能手,具有发明创造才华的教师可以做各种小发明,擅长舞蹈且学习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可以做舞蹈特长生等,以扬长避短的方式去发展与展现自己。其次,各种群体性友谊活动机制为广大师生创设了交流与加深情感的时空。用宏规划的方式组织各种校园群体性活动,以形成激情、进取与竞争的文化氛围,为广大师生开展更多形态的情感交流创设机制。如春秋季的校园运动会、教师节师生篮球或足球友谊赛与元旦文艺汇演等,学校一般用宏规划的方式确定一个基本的方向,但具体的实践展开需要相关微试点去实现。例如学校春季运动会上可以增加一些学校特色性的体育节目,以项目的多样性、丰富性与趣味性赢得广大师生的青睐,也提升了学校相关宏规划的内在魅力。
3.家校社联动:管理中实现全员覆盖、全程育人
学校管理尽管是学校的主要职责,但依然需要社会、家庭、政府部门与其他单位的支持与配合,以形成全程与全员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首先,家校社联动宏规划为家、校、社之间的微试点互动创设了体制机制的依据。作为“重视管理评价体系的顶层设计”的家校社联动宏规划,就是在以学校为核心的基础上,创设服务与强化学校管理的全程化、全员化、全面化与即时化的体制机制,为各种微试点提供保障、指导与创意启发。以寄宿制学校的学校宿舍管理为例,为切实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与综合素质”[5],学校后勤部门可以邀请家长代表与社会代表等参与“具有专业素质”生活老师的招聘工作,以赢得社會、家长与其他方面的全面支持。其次,家校社分工宏规划为家、校、社开展独立职责的微试点提供制度支持和启发。由于学生的成长时段分为学校时段、家庭时段与社会活动时段,在特定的时段内需要具有主导职责的管理主体独立开展管理工作并承担责任。如学生在家庭中要根据家长的要求开展一定的家务劳动,践行尊老爱幼的美德等,以正能量、积极、阳光与科学的微试点去丰富与实现宏规划。
学校管理模式作为一个系统、科学的工程,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实际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与优化。微试点是从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微观层面,做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试点,激活广大师生的创新激情;宏规划是从保障学校科学发展的宏观层面,做出革命性的重大探索,以规范、督导与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与各种微试点。总之,微试点以自身的活跃性与创造性,不断地冲击与激活着学校宏规划的与时俱进;宏规划以自身的规范性与稳定性,为微试点创造安全与包容的环境,两者从不同层面确保学校管理及其模式的科学运行!
参考文献
[1] 李霞.英国学校业务管理职业:现状与挑战[J].外国学教育,2019(05):44-52.
[2] 陈丹,孟繁华.城乡学校一体化管理的场域分析——基于北京市一体化管理学校调研[J].教育科学,2018(05):4-10.
[3] 赵亮.文化管理:未来学校管理的核心[J].当代教育科学,2019(01):27-31,60.
[4] 仇勇,李飚,王文周.授权型校长对学校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北京市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报,2019(03):115-124.
[5] 马福全.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瓶颈与突破[J].教学与管理,2018(12):20-23.
[作者:袁玫鹃(1984-),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武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