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范
2021-03-25史楠
史楠
(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陕西 西安 710003)
本技术规范适宜关中灌区、渭北补充灌区。
1 产量指标
关中灌区亩产400~450公斤,渭北补充灌区350~400公斤。
2 基础条件
2.1 土壤肥力
活土层25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0克/公斤以上,速效氮含量6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磷含量2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钾150毫克/公斤以上,耕作层土壤容重1.2~1.4克/立方厘米。
2.2 生产条件
土地平整,有保灌条件。
2.3 选用良种
品种的生态型是指品种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关中地区冬性品种宜选用小偃54、小偃503、武农148、陕229、西农88、小偃6号,半冬性品种宜选用陕麦150、郑麦9023、绵阳19、陕253。生产强筋小麦应选用陕150、陕253、郑麦9023等品种,其他品种均为中筋小麦品种。
3 产量结构指标
根据关中渭北灌区的生态条件和小麦幼苗、器官、籽粒的形成条件,小麦生产的主攻目标应以增加亩穗数、穗粒数为主,兼增千粒重。
多穗型品种小偃54、小偃503、西农88、陕229、武农148,亩成穗数40万~45万穗,穗粒数26~28粒,千粒重39~40克。
大穗型品种陕麦150、陕253、郑麦9023、绵阳19等,亩成穗数35万~40万穗,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38~42克。
4 长相指标
4.1 壮苗标准
冬前基本达到安全越冬叶龄指标,幼穗分化进入单棱期至二棱初期,冬性品种七叶一心,半冬性品种六叶一心,偏春性品种五叶一心。越冬绿叶率高,生长点积累糖分多,有冻干叶尖,无冻死叶片。
4.2 群体动态标准
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冬性品种,亩基本苗12万~15万,冬前群体70万~80万,春季最大群体100万。大穗型品种亩基本苗14万~17万,冬前群体 50万~60万,春季最大群体60万~70万。
4.3 叶面积系数
冬前为1.2~2.0,拔节期为3.5~4.0,挑旗期最大为5.5~6.0,抽穗期不低于4.1~5.0。
5 栽培枝术措施
5.1 整地施肥
前作收后,要抢时耕翻,翻后随即耙耱,做到土细疏松,上虚下实。根据前茬地力基础,进行科学的配方施肥,按产量指标培肥地力,一般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化钾6~8公斤左右。总施肥量中的全部有机肥、磷肥和60%~70%的氮肥及微肥结合播前整地1次施入,30%~40%的氮肥结合灌水在拔节期施入。
5.2 备好种子
最好选用包衣种子,没有包衣的种子要精选,做到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霉变、无损伤,选后晾晒。种子发芽率和纯度要求达到国标二级以上。
5.3 药剂拌种
亩地下害虫在1000~2000头的田块,采用半量拌种,即5公斤种子用5克辛硫磷兑水0.35~0.4公斤,配成药液,喷洒在麦种上,搅拌均匀后堆闷12小时,再与5公斤未拌药的种子混合均匀即可播种。地下害虫每亩2000头以上的田块,应采用全量拌种。对抗散黑穗病较差的品种,要用千分之一的粉锈宁拌种。
5.4 适时播种
采用按叶龄定积温,按积温定播期的方法,确定最佳播期。冬性品种冬前气温降至0℃以前,≥0℃逐日积温达到620℃~640℃的日期,或日平均气温连续3日稳定下降到16℃~18℃时为适宜播期,一般关中西部是9月28日~10月3日,关 中 东 部 是10月1日~10月5日;弱冬性品种≥0℃的逐日积温达到580℃~600℃或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14℃~16℃时为适宜播期,一般关中西部是10月3日~10月8日,关中东部是10月5日~10月10日;偏春性品种≥0℃的逐日积温达到450℃~500℃或日平均气温稳定降到12℃~14℃时播种为宜,一般关中为10月15日~10月20日。
5.5 适量规格播种
用“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播量”的方法,做到适量播种。播种要求采用机条播,做到播种深浅一致,下籽均匀,无断条,无漏播,无重播,播行端直。播种方式:三密一稀种植,三行麦占30厘米,空行占30厘米;二密一稀种植,窄行10厘米,宽行25厘米,要求做到行距规则。播后及时打畦,畦宽2米左右,畦长20~30米,畦埂高10~12厘米,引水渠畅通,为节水灌溉创造条件。
6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科学,实现个体健壮,群体合理,产量三要素构成协调。
6.1 冬前生长期管理
这个期间主攻早分蘖、多分蘖、分壮蘖,使单株叶片数、分蘖数、次生根达到越冬壮苗标准。主要措施:①小麦进入冬前分蘖至越冬前,若播前没有进行蓄墒灌溉,要及时灌分蘖水,中耕保墒、促发壮苗,保苗安全越冬。②小麦出苗后遇雨、灌水或因其它原因造成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通气保墒,促进根系和幼苗健壮生长。
6.2 春季管理
主攻早返青、早生长、穗足、穗大、粒多、粒重。
6.2.1 返青期主要措施
及时划锄,有利于通气、提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苗早返青、早生长;对播种早、群体大、麦苗长势旺的麦田,可在早春进行镇压,对徒长的麦田,进行深锄断根、镇压等措施予以控制。
6.2.2 起身期主要措施
对生长正常、群体适中的麦田一般不追肥、不浇水,以免引起徒长。起身期是化控、麦田除草的关键时期,当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每亩用巨星1~1.5克兑水30~40公斤进行麦田化学除草。
6.2.3 拔节期主要措施
在3月底4月初小麦拔节前后进行追肥浇水,追肥量应占氮肥总投肥量的40~50%。高肥田、壮苗、群体适宜、底肥适宜的田块宜晚(4月初或拔节后),肥力低、群体少的田块宜早(3月底或拔节前)。
6.2.4 抽穗灌浆期
认真抓好保墒防病工作,达到养根保叶,促多花多粒和增粒重。主要措施是根据长相,若后期可能脱肥,结合灌水可亩施穗肥尿素2.5~4公斤,可增加穗粒数、粒重,改善籽粒品质。孕穗扬花期前后,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次,浓度是尿素2%,磷酸二氢钾0.3%,预防干热风危害。
6.2.5 成熟收获期
小麦达到成熟标准,要抢时收获,及时脱粒、晾晒,做到丰产丰收。籽粒晒干入库时水分不能高出13%,对优质专用小麦要单收、单打、单晒、单贮,以满足用粮企业的需求。
7 病虫害防治
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予以防治。
7.1 锈病
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兑水75~100公斤喷雾,或用80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700倍液喷雾防治。
7.2 白粉病
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100公斤,在早春喷洒一次即可,基本上可以控制危害,并可兼治锈病。
7.3 赤霉病
在齐穗扬花期用50%多菌灵、50%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每亩100公斤,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流行,一般用药1~2次。
7.4 麦蚜
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10~12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或用尿洗合剂(尿素、洗衣粉和水之比为1∶1∶300~500)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