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语义、句法及词汇化

2021-03-25庞金珍李思旭

关键词:句首句法语料

庞金珍,李思旭

(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一、引言

“四下里”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三音节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已收录了该词,解释为:名词,四处,也说四下[1]。据检索,截至目前,未见学界有关于“四下里”的专文研究,仅有蔡亚玲(2016)[2]从语法特征与词类归属角度对“四处”做了讨论,认为“四处”属于副名兼类词。通过检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得到关于“四下里”的有效语料共713条(现代汉语语料409条,古代汉语语料304条)。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语义、句法以及词汇化历程等方面,对其展开详细的分析。关于处所名词“四下里”,我们将在余论中进行简要论述。

二、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中高频使用的处所副词“四下里”具有不同语义特征,结合权威辞书及对“四下里”具体语料的考察,我们将其语义特征归纳为如下:

(一)周围各地义

“四下里”在表示“周围各地”语义时,其后所接内容的处所范围对于句子主语而言主观上是较小的,经常和“瞥”“看”等词共同出现。

(1)张无忌伸手按住她嘴巴,四下里一瞥,但见弥勒庙前后左右都拥满了丐帮弟子。(金庸《倚天屠龙记》)

(2)杨庭辉端起酒碗,四下里看了一圈,突然笑了,说:“今天这顿饭吃出了讲究,说好了大家在一起打平伙犒劳肚子,可是吃着吃着就开成了会。”(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例(1)中,张无忌瞥见弥勒庙附近拥满了丐帮弟子,可知这件事是发生在他周围不远的处所,眼睛可以看到的地方。例(2)中,杨庭辉看的是房间内吃饭的同伴们,这也是发生在他周围,因此对于句子主语来说主观上表达的处所范围较小。

(二)到处/四处义

“四下里”表示“到处”语义时,其后所接内容的处所范围对于句子主语来说主观上相对较大,不限于句子主语可视范围内,可以指各处。

(3)那时,希律王下令迫害基督徒,他杀害了约翰的哥哥雅各,为了进一步讨好犹太人,他又四下里搜捕彼得。(《圣经故事》)

(4)海面上波涛汹涌,塞科和同伴们四下里搜寻飞机残骸。(鄢瑾《传递异国士兵同情心的金戒指》)

例(3)中,他为了讨好犹太人,肯定会不惜代价地搜捕彼得,所以“四下里”代表的处所范围主观上必然是较大的。例(4)中,塞科和同伴去大海中搜寻飞机的残骸,一定也是大面积寻找,不仅仅局限于小的处所范围内,带有夸张意味。

(三)各个方面义

经过对全部有效语料的详细分析,我们发现处所副词“四下里”不仅可以指处所范围的大小、距离的远近,还具有指事件或者行为状况的各个方面的语义内涵。“四下里”表示“各个方面”义时,一般与表示消极意味的事件共同出现。

(5)“蹶方长智”,是有条件的,摔倒了,要四下里瞧一瞧,前后想一想,从中总结、感悟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这样,才会避免重蹈覆辙。(1995年《人民日报》)

(6)说是一期水利工程的资金安排还有不足,全县缺额一百零六万。这还是小事,县里准备四下里挤挤自己解决。(1995年《作家文摘》)

例(5)表达的是摔倒了,就要各个方面都瞧一瞧,看一看,从其中总结出经验和规律性的东西,避免重蹈覆辙。例(6)中,水利工程的资金缺额,县里可以从财政、民政等各个方面挤凑出来。通过以上两例不难看出,无论是从摔倒中总结规律还是凑出水利工程缺额的资金,这些都是带有消极色彩的事件或状况。

处所副词“四下里”在句中主要起修饰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的作用,常常表现为“四下里”后所接内容的处所范围对于句子主语而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既可以距离句子主语较近,表示小的处所范围;也可以是距离主语较远,表示大的处所范围。同时,它也表示事件或动作行为发生的多个方面。

三、处所副词“四下里”的句法特征

处所副词“四下里”的句法位置较灵活,多出现在句首和句中,其后接谓词性成分,构成“四下里+VP”结构;而且“四下里”的共现成分也很丰富,常与代词、副词以及小句等共现。

(一)处所副词“四下里”的句法位置

处所副词“四下里”句法位置比较自由,可以位于句首、句中,但不能位于句末。

处所副词“四下里”位于句首,其前多省略主语。

(7)四下里看了看,他们发现悬崖里有个隐蔽之处,不过有人经过时,他们很容易被发现。(《龙枪夏焰之巨龙》)

(8)几万叛军失去指挥,四下里乱奔,一直逃到十几里外,才喘了口气停下来。(《中华上下五千年》)

处所副词“四下里”位于句中,其后接谓词或谓词性成分,构成“四下里+VP”结构。

(9)城内城外的火光在天空接联成一片,城外城内的敌兵立时四下里散开。他们摸不清我们的主力在哪里,不知道我们一共有多少人,他们只能给各处以同等的注意。(老舍《火葬》)

(10)清朝换了民国,霓喜着了慌,只怕旗装闯祸,把十几双鞋子乱纷纷四下里送人,送了个干净。(张爱玲《连环套》)

处所副词“四下里”没有发现用于句末的语例。仅处所名词“四下里”有一条用于句末的例句。

(11)敌兵到了,他笑了笑,喊了声“杀”,把手榴弹掷出去,他把火柴划了,点着了麦秸,一捆捆的抛在四下里。(老舍《火葬》)

据统计CCL语料库中关于“四下里”的全部有效例句,我们得出“四下里”主要分布于句中。它处于句中的例句共261条,占现代汉语语料的64%;处于句首的例句共148条,占现代汉语语料的36%。由此可知,“四下里”更倾向于出现在句中。此外,我们发现不管是处所副词“四下里”还是处所名词“四下里”都没有单独使用的情况。

(二)处所副词“四下里”的共现成分

首先是处所副词“四下里”与人称代词共现。“四下里”可以和主语共现,主要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共现,在所有有效例句中未发现它与第二人称共现的情况,且大部分都是和第三人称共现。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副词“四下里”大多出现在小说体裁中,而小说为了达到叙述范围大、覆盖面广的目的,大都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如例(12)和例(13)。

(12)一进大厅,我四下里望着想找个人告诉我关于凯瑟琳的消息。(《呼啸山庄》)

(13)……他想得挺难过,想得头又晕起来了,他四下里听听看看,没有什么动静,忽然感到自己孤单得可怕。(刘流《烈火金刚》)

其次是副词“四下里”与其他副词共现。“四下里”常常与范围副词“都、尽”,时间副词“便、才”,否定副词“不能”等共现,另外还能够与频率副词“又、总是”等共现。

(14)此时厢房中四下里都坐满了人,有的坐在地下,有的坐在桌上,更有三人在床沿坐下。(金庸《雪山飞狐》)

(15)也有些人便四下里寻找鸟窝,却终究没有寻到,大家便很失望地站在古树下叹惜,也想不起回去看看自己的家。(1998年《人民日报》)

(16)其实他们是沿着一个方向走得太远,已经不能四下里张望了,你只要沿着他前进的方向去询问,就会发现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博学的人。(张炜《羞涩和温柔》)

(17)此时汽车戛然而止,老关忙即跳下车去,摸摸腰间的勃郎宁,又四下里瞥了一眼,就过去开了车门,威风凛凛地站在旁边。(矛盾《子夜》)

再次是处所副词“四下里”修饰动词性的短语或小句。“四下里”既可以接动词性的短语,如例(18)中的“睃了一眼”,又可以跟动词性小句,如例(19)中的“鞭炮在继续响”。

(18)这回不再硬拽,老老实实先卸盖子,规规矩矩再取线子,四下里睃了一眼,把三颗手榴弹捋在一处绑在一棵小树上。(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19)天空里青悠悠灰蒙蒙的,有的是云,有的是硝烟气,四下里鞭炮在继续响。(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值得注意的是,副词“四下里”后所接的动词大多为持续性动词[3],因为“四下里”多表示大的处所范围或事件的多个方面,因此事件或动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四、“四下里”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动因与机制

处所副词“四下里”是在处所副词“四下”成词的基础上形成的,副词“四下”于元代成词,表处所。李思旭(2017)[4]认为,汉语的三音节词很多是在双音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词的构成经常利用已有的词汇成分作基础。而三音节处所副词“四下里”就是由双音节处所副词“四下”+副词词缀“里”共同构成。“四下里”最早出现在元朝,此后固化程度日益加深。下面我们将从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词汇化历程展开论述,进而探讨其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

(一)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词汇化过程

处所副词“四下里”是由处所副词“四下”+副词词缀“里”组成,结合语料可得出,此时,“里”的词汇意义已经完全脱落,该词词义主要由“四下”来表示。下面来看“里”的虚化和副词“四下里”的词汇化。

1.“里”的虚化

早在先秦时期,汉字“里”就作为名词出现并被广泛使用,语义为衣服的里子、内衬[5]。如例(20)。

(20)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诗经·邶风·绿衣》)

汉代是“里”作为方位词的构词成分的初级阶段。西汉时期,位于名词后的“里”才开始出现。[6]到东汉时,“里”的方位性得到加强,已经完全与名词性成分组合构成空间方位词。如例(21)中,“殿”指高大的房屋等建筑物,加上“里”后空间方位更加具体明确,表宫殿中。

(21)臣窥思之,与绥和时相似而有异,被服既不同,又来入云龙门,而称伯夏教入殿里,与桓贤言。(东汉·严可均《全后汉文》)

唐宋是“里”开始向词缀演变,并彻底成为词缀的时期。如例(22)中,“背地里”的意义主要由“背地”来表示,“里”的词汇意义已经脱落。

(22)看时也似是个好人,然背地里却乖,却做罪过。(北宋·朱熹《朱子语类》)

元明清时期,“里”仍然和名词等词根搭配,但“里”使它们的词性发生了转变,此时“里”真正完成了虚化,成为标示副词词性的词缀。[7]例如:

(23)且说冯剥皮平空里得了一万银子,心上快活不过,后听得饥民抢闹,冷秀才同银两俱不知所之,心上大是狐疑。(清·李百川《绿野仙踪》)

2.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词汇化

据观察,我们发现三音节形式的“四下里”最早出现在元代。

(24)众将士,俺四下里抓寻玉兔去来。(元·徐征《全元曲》)

(25)俺这里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有一日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四下里安营,八下里扎寨,兵打你城池,马践你山川。(元·徐征《全元曲》)

在例(24)中,处所副词“四下里”表“到处”义,说明“俺”抓寻玉兔的处所范围是非常大的。例(25)中,“四下里”表“周围各地”义,表明安营是在要攻打的城池周围,其处所范围是有限的、相对较小的。以上两例中,“四下里”均在句中作状语,且语义丰富,但都表处所。

明代,处所副词“四下里”开始广泛使用。此时“四下里”的句法位置也丰富起来,它既可以位于句中,也可以位于句首,其后跟动词性短语或小句,限定整个句子。同时“四下里”还出现了与副词连用的现象。

(26)进到里面,四下里搜寻一番,不见个甚么宝贝,只见那五十名番兵走将进来,周周围围看着一池子清水。(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

(27)忽然四下里喊声大震,原来是樊城曹仁闻曹操救兵至,引军杀出城来,与徐晃会合。(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例(26)中,“四下里”后接动词性短语“搜寻一番”,表明搜寻的处所范围。例(27)中,“四下里”与副词“忽然”连用,构成“状语+(状语+中心语)”的句式,且语序不可调换。

至清朝及民国,“四下里”处所副词的地位更加稳固。如例(28)和(29),副词“四下里”作为状语分别修饰动词“寻觅”和“散开”。

(28)韩二爷来到树林,四下里寻觅,并不见大哥、三弟,不由心下纳闷。(清·石玉昆《七侠五义》)

(29)那些猎户都是些惊弓之鸟,谁也不敢随他去,四下里分头散开。(民国·徐哲身《汉代宫廷艳史》)

综上可知,“里”附着于副词“四下”之后,其作用仅仅是标志副词词性,且具有舒缓句子语气的作用,但并不参与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词汇意义。

(二)“四下里”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

董秀芳(2011)[8]认为,语言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这种演变还具有不被使用者所察觉的特性。“四下里”的词汇化正是在这种影响下进行的,同时它的词汇化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所处的句法位置、语义演变、隐喻机制等都会推动它固化成词。

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词汇化动因是语义虚化和句法位置的改变。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得出“里”已经虚化为标示副词词性的词缀并无实义,它与“四下”发生交融,直至固化成了新的处所副词“四下里”。因此,语义虚化是“四下里”演变成处所副词的重要动因。张谊生(2000)[9]指出,句法位置变化,实词进入状语的位置是副词形成的重要途径,与虚化成分共现的搭配成分、对举成分也对其副词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一个词只有高频出现在状语位置,才有可能向副词演变,而处所副词“四下里”常常出现在状语位置,频繁用于“四下里+VP”结构中。所以,高频次作状语是其向副词演变的起点,为其向副词演变提供了句法条件,这也是其演变为副词的重要途径。

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词汇化机制是认知心理学的组块化过程和泛化隐喻。由于“四下”和副词词缀“里”常常搭配使用,心理上的组块过程使得原来分离的单位变得相互依赖。相应地,原结构的较为清晰的理据性逐渐变得模糊甚至消失,因而促成了词汇化的发生。[10]于是,在组块心理的作用下,人们把它们作为一个完整体来看待,这就致使两者间的语法距离缩短,“四下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在副词形成的过程中,隐喻、转喻机制表现出了关键作用,其中泛化隐喻在处所副词“四下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里”由最初的名词——衣服衬里,引申出表示空间处所等抽象概念,进而再一步步通过泛化隐喻机制演变为没有实在意义仅标志副词词性的后缀。

五、余论

本文主要从共时与历时两个角度对处所副词“四下里”进行了详细分析。共时层面上,副词“四下里”有“周围各地、到处/四处、各个方面”等语义特征。它的句法分布也较灵活,可以用于句首、句中,没有出现于句末的情况且常与副词共现。历时层面上,分析了处所副词“四下里”的词汇化过程以及动因与机制,其词汇化动因是语义虚化、句法位置改变,机制为心理组块化以及泛化隐喻。

处所名词“四下里”在句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但大部分为介词宾语,与介词“朝、向、往”等构成介宾结构充当状语,分别如例(30)(31)。它的句法分布也比处所副词“四下里”更加灵活,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和句末。处所名词“四下里”与处所副词“四下里”最早都出现于《全元曲》中,明清后两者使用频率不断增加。

(30)四下里都是茫茫烟水,更有许多兵马,何愁官兵来到。(施耐庵《水浒传》)

(31)他也朝四下里瞭望。(杜鹏程《保卫延安》)

此外,杨爱姣(2012)[5]将“四下里”归为范围副词,笔者认为是不妥的,因为它不符合范围副词的一般要求。首先,范围副词语义上的总括或限制对象与句法上的修饰对象往往不一致,它可在修饰对象之前或之后甚至中间。其次,范围副词的总括或限制对象一般是句中的名词性成分,而非动词性成分[11]。笔者认为“四下里”既是处所名词又是处所副词,在句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处所名词“四下里”在句中往往充当主、宾语,处所副词“四下里”在句中多构成“四下里+VP”结构,修饰动作发生的处所。

类似“四下里”的三音节词还有很多,有关研究对语言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关注。

猜你喜欢

句首句法语料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英语倒装句用法归纳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
浅谈倒装句高考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