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词图式“X不得”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变异*

2021-03-25李思旭

关键词:朱子语补语现代汉语

李思旭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

近年来,汉语学界对“X不得”的句法语义特征和历时演变展开了持续的研究。下面仅以历时角度讨论“X不得”词汇化和语法化的研究为例:对“怪不得”的研究,主要有张富翠[1]、陈宝珠[2]、王利[3];对“了不得”的研究,主要有徐时仪[4]、王丽玲[5]、赵丽华[6];对“恨不得”的研究,主要有王灿龙[7]、袁雪梅[8]、李广瑜[9]。除了这些期刊论文的个案研究,还有对“X不得”进行整体研究的硕士学位论文,如董玲玲[10]、张明友[11]、陈宝珠[12]、石阳[13]。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张明友[11]、陈宝珠[12]、石阳[13]并没有区分是成词的“X不得”还是短语关系的“X不得”,而是把两类不同性质的“X不得”混在一起进行研究。虽然董玲玲[10]研究的是已成词的“X不得”,但也只讨论了“怪不得”“了不得”“舍不得”“恨不得”这4个词语,相对于现代汉语中已经成词的13个“X不得”来说,依然略显单薄。

本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4]已经收录并标注词性的“怪不得”“怨不得”“巴不得”“恨不得”“由不得”“了不得”“见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等13个词语进行研究。按照词性的不同,这13个“X不得”可分为三类:动副兼类词“怪不得”“怨不得”“由不得”等3个;动词“巴不得”“恨不得”“见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等9个;形容词“了不得”。我们将重点研究动副兼类词“怪不得”“怨不得”“由不得”,动词“巴不得”“恨不得”,形容词“了不得”这6个词语。此研究的特色是,放在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不C”产生和发展的大背景下,来探讨这6个词语的历时发展演变脉络,最后尝试归纳出“X不得”的共时变异及其历时形成机制。

由于这6个词语汉语学界已有很多研究,因而在此结合北大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对这6个词的历时形成过程只作简要梳理,将研究重点放在学界还未研究或研究较少的“X不得”的语音弱化、词性及语义固化程度、有无相对应的肯定形式、能否作补语、成词时间与形成机制这五个方面,尝试从宏观上对构词图式“X不得”内部13个成员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展开归纳分析和解释说明。

一、动副兼类词“X不得”的历时演变

“X不得”中的动副兼类词有“怪不得”“怨不得”“由不得”3个,就此尝试讨论这3个词的历时演变问题。《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怪不得”的解释是:1)动词,不能责怪;2)副词,表示醒悟(明白了原因,不觉得奇怪)[15]239。《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怪不得”的解释是:1)动词,不能责备,别见怪;2)副词,表示明白了原因,对某种情况就不再觉得奇怪[14]477。“怪不得”从宋朝开始出现,并且都是动词的用法,表示不能责怪,如:

(1)也怪不得州郡,欲添兵,诚无粮食给之,其势多招不得。(北宋《朱子语类》)

(2)某尝说,怪不得今日士大夫,是他心里无可作做,无可思量。(北宋《朱子语类》)

到了元朝,“怪不得”动词用法继续使用的同时,如例(3),还出现了副词用法,表示明白了原因,不再觉得奇怪,如例(4)和例(5)。

(3)你两个果来得蹊跷,怪不得那老儿;如今也不依官儿,也不依娘子,依了我罢。(元《全元曲》)

(4)怪不得小生疑你,偌大一个宅堂,可怎生别没个儿郎,使得梅香来说勾当。(元《西厢记杂剧》)

(5)婆子看那妇人,心下想道:“真天人也!怪不得陈大郎心迷,若我做男子,也要浑了。”(元《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明朝时期,副词“怪不得”使用频率进一步提高,如:

(6)怪不得马公公说你是个鬼推。这等看起来,真是个鬼推。(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7)好词,好词!关情之处,令人泪落,真一时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二刻拍案惊奇》)

(8)张四道:“你这嚼舌头老淫妇,挣将钱来焦尾靶,怪不得你无儿无女。”(明《金瓶梅》)

清朝和民国,副词“怪不得”广泛使用,如:

(9)不识抬举的东西!怪不得人人说戏子没一个好缠的。凭你甚么好人,入了这一行,都弄坏了。(清《红楼梦》)

(10)洪秀全听了哦了一声道:“怪不得军师方才没有派给他的实职,此人竟以百骑下了柳州,才情非小。”(民国《大清三杰》)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怨不得”的解释是:1)动词,同动词“怪不得”;2)副词,同副词“怪不得”[14]1615。“怨不得”南宋出现一例,元朝没有用例,明朝也只有下面这一例。“怨不得”后面带的都是体词,此时的“怨不得”都是动词。

(11)扯碎了网巾你休要怪,擒了你四鬓怨不得咱。(南宋《快嘴李翠莲记》)

(12)“怨不得别人,该入日这私窠子!没要紧的多嘴,就一顿入日杀也不亏!”(明《醒世姻缘传》)

从清朝开始,“怨不得”后面可以带动词性短语或小句,此时的“怨不得”都是副词。民国时期,副词“怨不得”继续大量使用。

(13)天子大乐,便问包公道:“真好剑法,怨不得卿家夸奖,他的袖箭又如何试法发?”(清《七侠五义》)

(14)柳洪暗暗的纳闷道:“怨不得人说包公断事如神。我家里事他如何知道呢?”(清《七侠五义》)

(15)他想:没料到小儿童林有这么好的功夫,怨不得他成名!(民国《雍正剑侠图》)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由不得”的解释是:1)动词,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2)副词,不由自主地[14]1583。“由不得”最早出现在北宋,是动词,表示“不能依从,不能由着……做主”。

(16)三代而下,造历者纷纷莫有定议,愈精愈密而愈多差,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北宋《朱子语类》)

(17)顾佥事道:“在家从父,这也由不得他。”(元《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到了明代,“由不得”动词用法继续使用的同时,如例(18),还从动词进一步语法化为副词,意思是“不由自主地”,如例(19)。

(18)酒至半酣,庞统与法正商议曰:“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明《三国演义》)

(19)把家中娶孟玉楼之事,从头至尾告诉了一遍。这妇人不听便罢,听了由不得珠泪儿顺着香腮流将下来。(明《金瓶梅》)

到了清代,表“不由自主地”义的副词“由不得”使用频率进一步扩大,如:

(20)那林黛玉本不曾哭,听见宝玉来,由不得伤了心,止不住滚下泪来。(清《红楼梦》)

(21)到了这个时候,凭你苏青青的脸皮再厚些儿,也由不得满面上涨得通红,低下头去。(清《九尾龟》)

此外,我们对近代汉语中“由不得”两种词义的分布情况做了调查,发现差异很大[16]。在近代汉语174个有效例句中,表示“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动词义的例句仅有58个,如例(22);其余116个例句中的“由不得”全都是表示“不由自主地”的副词义,如例(23)。

(22)这个事我不过是接手儿,怎么来,怎么去,由不得我作主。我倒说了两三回,仍旧添上这两分的。(清《红楼梦》)

(23)姓梁的问他何日归来。他听了,由不得眼圈儿一红,说道:“此去行踪无定,倘事不败,明年此时便是我……”(民国《清代宫廷艳史》)

现代汉语则恰好相反,在194个有效例句中,有66个表示“不由自主地”的副词义,如例(24);剩下的128个都表示“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的动词义,如例(25)。

(24)低着头默默坐着,整整坐半夜,不说一句话,把主人的心都坐酸了,叫人由不得产生“他吃过晚饭没有?”的猜想。(高晓声《“漏斗户”主》)

(25)“娱乐圈的饭,真的不容易吃,连肥瘦都由不得自己,样样受控制。”(岑凯伦《还你前生缘》)

二、动词“X不得”的历时演变

“X不得”中的动词有“巴不得”“恨不得”“要不得”“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9个,下面主要讨论前两个词(即“巴不得”“恨不得”)的历时演变。《现代汉语八百词》对“巴不得”的解释是:动词,迫切期望,可带动词、小句作宾语[15]52。《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巴不得”的解释是:动词,迫切盼望[14]17。“巴不得”最早出现在南宋,出现时已经成词,元代继续使用。

(26)那边王老员外与女儿并一干邻佑人等,口口声声咬他二人,府尹也巴不得了结这段公案。(南宋《错斩崔宁》)

(27)众人都想道:“拾得钱财,巴不得瞒过了人。哪曾见这个人到去寻主儿还他?也是异事。”(元《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从明代开始,动词“巴不得”大量使用。

(28)做元帅的人,巴不得一战成功,威加万国,岂可阻人的兴头。(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29)龙香道:“不须嘱咐,我也巴不得你们两个成了事,有话面讲,不耐烦如此传书递柬。”(明《二刻拍案惊奇》)

在清朝,动词“巴不得”继续广泛使用。

(30)做妻子的,巴不得丈夫报功立业,奋力王家,岂是我留恋你,不要你出门?(清《东度记》)

(31)王仁道:“你们是巴不得二奶奶死了,你们就好为王了。我并不要什么,好看些也是你们的脸面。”(清《红楼梦》)

此外,在近代汉语中还有个跟“巴不得”表义和用法基本一致的动词,那就是“巴不能”,如:

(32)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能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明《醒世恒言》)

(33)庞太师巴不能包公早早动身,不啻拔去眼中钉,即出班奏道:“臣有奏”。(清《狄青演义》)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恨不得”的解释是:动词,表示急切地盼望做成某事(多用于实际做不到的事),必须带动词作宾语[15]269。《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恨不得”的解释是:动词,急切希望(实现某事)[14]534。“恨不得”六朝时开始出现,不过还是短语,其结构关系是“恨+不得O”,是动宾短语,表示“因不能……而感到遗憾”。

(34)屈原才华,宋玉英人,恨不得与之同时,结佩其绅。(六朝《全梁文》)

(35)时仪亦恨不得尚公主,而与临侯亲善,数称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仪又共赞之。(六朝《三国志》)

唐朝时期,短语关系的“恨不得”继续使用,如:

(36)睹乱臣贼子背恩干纪,必攘袂叱吒,恨不得醢其肉,饮其头。(唐《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37)又按杨得意诵长卿之文,武帝曰:“恨不得与此人同时。”(唐《通典》)

从北宋开始,“恨不得”发生了词汇化,但是用例较少,元朝也偶有用例。

(38)读得这一篇,恨不得常熟读此篇,如无那第二篇方好。(北宋《朱子语类》)

(39)皮氏心爱赵昂,但是开口,无有不从,恨不得连家当都津贴了他。(元《玉堂春落难逢夫》)

从明朝开始,动词“恨不得”大量使用,使用频率非常高。

(40)王莲儿恨不得一口凉水把个黄凤仙一口吞在肚子里,抖擞精神,越战越勇。(明《三宝太监西洋记》)

(41)听圣僧说的,并非别事因金丞相下来见驾,实因金丞相说太后病重,恨不得立时医好。(清《续济公传》)

跟“巴不得/巴不能”相似,“恨不得”也有近义动词“恨不能”,如:

(42)知远曰:“臣在建州得手诏,闻陛下龙体有恙,恨不能插翅飞至阙下,省视陛下。”(明《五代秘史》)

(43)噗哧,肩头上又中了一支袖箭,恨不能肋生双翅逃出店外,只得蹿在房上跃脊而走。(清《小五义》)

除了以上讨论的“巴不得”和“恨不得”,动词“X不得”还有“要不得”“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7个。

“要不得”明代一开始出现时,并不是动词,而是形容词,主要作补语,相当于“不得了”,如:

(44)娘道:“我儿,端的渴杀我也!救我一救!”李逵道:“我也困倦的要不得!”(明《水浒全传》)

(45)两个你打我下儿,我打你下儿顽耍。把月娘、玉楼见了,喜欢的要不得,说道:“他两个倒好相两口儿。”(明《金瓶梅》)

到了清代,“要不得”发展出动词的用法,如:

(46)我道:“像这种当个顽意儿,不必问他真的假的,倒也无伤大雅。至于那一种妄谈祸福的,就要不得。”(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见不得”刚开始出现的时候表示“看不惯”的意思,如例(47),同时还兼有“不能看见、不能见到”的意思,如例(48)。

(47)还有一个小兄弟,叫做孙虫儿,虽然是我的亲手足,争奈我眼里偏生见不得他。(《全元曲》)

(48)不教放筵前过盏,几时得酒阑人散?直恁般见不得歌舞吹弹。(《全元曲》)

动词“X不得”中的“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5个词语,最早都出现在北宋《朱子语类》中,例句分别如:

(49)它当初也说那里险阻,人必来不得;不知意之所不备处,才有缝罅,便被贼人来了。(北宋《朱子语类》)

(50)然到得不服,若征伐也免不得,亦如征有苗等事,又如黄帝大段用兵。(北宋《朱子语类》)

(51)今人多连看“公正”二字,其实公自是公,正自是正,这两个字相少不得。(北宋《朱子语类》)

(52)如是又数日,不得已,随众入室。揭帘欲入,又舍不得拜他。(北宋《朱子语类》)

(53)辛幼安亦是个人才,岂有使不得之理!(北宋《朱子语类》)

三、形容词“了不得”的历时演变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了不得”的解释是:形容词,1)大大超过寻常,很突出;2)表示情况严重,没法儿收拾[14]820。《现代汉语八百词》还列出了“了不得”的第三种用法——表示程度深,只作补语[15]368。动词性结构的“了不得”最早出现在北宋,在句中作谓语。例(54)中,“了不得”还保留动词的性质,后接宾语“这事”,译为“不能了结这件事”。例(55)中,“了不得”不带宾语,开始独立使用作谓语,译为“门外事不能了结”,即不能解决的意思。

(54)今来欲教吏部与二三郎官尽识得天下官之贤否,定是了不得这事!(北宋《朱子语类》)

(55)若只守个些子,捉定在那里,把许多都做闲事,便都无事了。如此,只理会得门内事,门外事便了不得。(北宋《朱子语类》)

元代“了不得”仅有一条用例,该句中“了不得”已不再是先前“没有能力,不能了结”之意,而是发展成为形容词性,在句中作谓语,意为“情况严重”,表示如果夫主知道的话会被惩罚。

(56)咳,你说甚麽话?我夫主知道时了不得,再来休说这般不晓事的话。(元《朴通事》)

明代是小说兴盛的时期,随着口语化小说的出现,“了不得”的语义迅速丰富起来。例(57)“了不得”在句中作谓语,“一发了不得”意为“一发不可收拾”,形容这样一来“情况严重”。

(57)闰娘羞阻道:“妈妈昨日没些事体,尚且百般丑骂,若今日知道与哥哥有些甚么,一发了不得!”(明《二刻拍案惊奇》)

清代,“了不得”作谓语时,有“情况严重”和“不同寻常,很突出”两种含义。例(58)中,“了不得”作“这宗官司”的谓语,说明这官司的案情严重。例(59)中的“了不得”作谓语,表明读书人的记性超乎常人,很突出。

(58)偷盗圣上的万寿珍珠灯,并且又黑夜入院衙刺杀钦差大人,这宗官司了不得。刘寨主没有你的事,我绝不肯将你父子株连重案。(清《三侠剑》)

(59)子安道:“你们读书人的记性真了不得,怎么把古人的姓名、来历、朝代,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从清初开始,“了不得”在小说中大量出现,“了不得”除了表示“程度深”和“不同寻常,突出”,分别如例(60)(61),还出现一例表“情况严重”,如例(62)。

(60)郭安见他如此,真是乐得了不得,连忙扶起来道:“好孩子,真令人可疼!往后必要提拔于你。(清《七侠五义》

(61)哪知春瑛和诚夫,真是一对儿郎才女貌,双方交谊虽新,情况已深到了不得。(清《八仙得道》)

(62)小的女儿近日病的了不得,这三四天茶饭一点也不吃,只是昏昏沉沉的睡觉心里想要见大爷一面,死也罢了。(清《绿野仙踪》)

民国时期,“了不得”作不同的句法成分(谓语、补语、定语)时,表达的语义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可见,“了不得”在民国时期,语法特征逐渐稳定。

(63)王大经一见一府两县,竟敢不奉上司命令和他抬杠,这一气可是更了不得了。他等府县走后,便叫粮差去抓。(民国《大清三杰》)

(64)曹三爷一度出浴,就把这李专员带回公馆,有此阔东家,少爷的名片,当比老爷更风光。两个人要好到了不得。(民国《民国演义》)

(65)生下来这孩子,将来是了不得的人物,你们须好好看待他。(民国《清代宫廷艳史》)

四、“X不得”的共时变异与形成机制

(一)语音弱化差异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4]收录的这13个“X不得”中,“不”都标注为轻声(bu),不一致的是“得”:1)“怪不得”“怨不得”“恨不得”“由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舍不得”“使不得”9个词中的“得”都标注为轻声(.de);2)“少不得”的注音比较特殊,是“dé”,其中的“得”仍然读原调;3)“巴不得”“了不得”“见不得”3个词中的“得”注音是“.dé”:注音上标调号,注音前再加圆点: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4]“凡例”的说明,即表示“得”一般轻读“de”,有时也可以读原调“dé”。《现代汉语八百词》[15]一共收录了6个“X不得”:“巴不得”“了不得”“怪不得”“恨不得”“免不得”“舍不得”,其中的“不得”全部标注轻声(.bu.de)。

此处讨论的这13个“X不得”,《近代汉语词典》[16]一共收录了9个:“巴不得”“恨不得”“见不得”“舍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使不得”“由不得”。其中“不得”仍标原调的是“恨不得”“少不得”,都标轻声的是“来不得、免不得”。只有“得”标轻声的是“使不得”“由不得”“舍不得”,只有“不”标轻声的是“巴不得”“见不得”。

从上面的词典对“X不得”的注音可以看出,只有《现代汉语八百词》[15]比较一致,所收录的6个词中“不得”全部标注轻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4]对“不”的注音比较一致,全部是轻声,但是对“得”的注音就出现了不一致:13个“X不得”中,“少不得”读原调,“巴不得”“了不得”“见不得”既可读轻声也可读原调,其余9个词都读轻声。《近代汉语词典》[17]则比较混乱,不仅后缀“得”有轻声和原调两种不同标注,而且中缀“不”也有轻声和原调两种不同标注。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13个“X不得”中的“不”和“得”到底是都标轻声,还是具体到每个词语又有所不同呢?其实已有的研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赵元任在讨论可能补语时指出,轻声的补语在可能式中恢复它的声调,如“看.见”和“看.得见”,唯一不恢复声调的轻声补语是“得”字本身:“要.不.得”,即“得”字仍然是轻声。在动词之后加一个轻声的“得”表示可能,如“吃得”“说得”“做得”“懂得”“记得”“认得”。这些词的否定式是在中间插入“不”,加“不”之后“得”字仍然是轻声,如“吃不得”“要不得”“认不得”“做不得”“说不得”“晓不得”[18]211,212。

因而,如果按照赵元任先生的观点,这13个“X不得”后面的“得”都应该标轻声。那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4]中标原调(dé)的“巴不得”“了不得”“见不得”“少不得”4个词中的“得”,应该作统一处理,即都应该标注为轻声(de),而不是“巴不得”“了不得”“见不得”3个词中的“得”一般读原调,偶尔读轻声,“少不得”中的“得”仍然读原调。

(二)词性及语义固化程度差异

这13个“X不得”中,“怪不得”“怨不得”“由不得”3个词是动副兼类词;“巴不得”“恨不得”“见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9个词是动词;“了不得”是形容词。由此可见,“X不得”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动词作谓语,副词作状语还是少数。

“X不得”在语义固化方面存在差异。1)“巴不得”“恨不得”“了不得”语义固化程度最高,其中“不”是羡余(redundant)成分,在词语语义贡献度上已经不起任何作用。2)动副兼类词“怪不得”“怨不得”固化程度次之。作副词时,“怪不得”“怨不得”的语义固化程度较高:都表示醒悟义,其中“不”也已成为羡余成分。作动词时两个词的语义固化程度较低:都表示不能责备,其中“怪”“怨”表示的“责备、责怪”义基本都被保留,“不”还在表否定义。3)“由不得”“见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9个“X不得”的语义固化程度相对低一些,其中“不”还在表否定义,并且这几个“X不得”都可以变换为“不能X”(上面“怪不得”“怨不得”也可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这几个词的释义,都提到“不能……”,比如“见不得”(不能遇见)[14]639、“要不得”(不能同意或不能容忍)[14]1526、“来不得”(不能有)[14]772、“少不得”(不能缺少)[14]1150、“使不得”(不能使用)[14]1189。

总之,这13个“X不得”中,除了“巴不得”“恨不得”“了不得”和副词用法的“怪不得”“怨不得”,其他的动词或动词用法的“X不得”(“由不得”“见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怪不得”“怨不得”)的语义固化程度都很低,其中“不”还在表否定义,词语都能变换为“不能X”。

固化程度不同的“X不得”,其中“不”“得”的性质也有差别。固化程度高的“巴不得”“恨不得”“了不得”以及副词用法的“怪不得”“怨不得”,其中的“不”可理解为副词性质的构词成分,意义完全虚化,“得”可看成是“后缀”。固化程度较低的“由不得”“见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舍不得”“使不得”9个“X不得”,其中的“不”可理解为复合词的构词语素,意义已经发生虚化,“得”可看成是“类词缀”。赵元任指出,汉语中有最小可能补语或后缀(Minimal Potential Complement or Suffix)的“得”。在动词之后加上一个轻声的“得”表示可能,这个“得”是后缀,如“吃得”“说得”“做得”。这些词的否定形式是在中间插入“不”,因而这个“得”还不是一个纯粹的后缀。但加“不”之后,“得”字仍然是轻声,如“吃不得”“要不得”“认不得”“做不得”“说不得”[18]211。

这13个“X不得”中,“巴不得”“恨不得”有近义词“巴不能”“恨不能”,并且构造也基本一致,即都是把“得”换成“能”。“由不得”“了不得”“舍不得”“见不得”4个词有相对应的同素逆序词,分别为“不由得”“不得了”“不舍得”“不见得”。“由不得”和“不由得”在作副词用法时,两者都表示不禁或不由自主,例句可以互换而意思不变,如“相声的特点就是叫人由不得(不由得)发笑”。“了不得”和“不得了”在表示情况严重时,两者也可以互换,如“可了不得(不得了),他昏过去了!”。“舍不得”和“不舍得”表义基本相同,如“他从来不舍得(舍不得)乱花一分钱”。“见不得”和“不见得”语义相差甚远,不能互换:“见不得”表示不能让人看见或知道,如“雪见不得太阳”,而“不见得”则表示不一定,如“他这么做不见得是件坏事”。

(三)有无相对应肯定形式的差异

“X不得”有无对应肯定形式,已有的研究中也有所涉及。赵元任认为,后缀“得”的结合面不是无限制的广泛的,有些例子的正反两式有很不相称的专门意义,有的词以否定式为主,肯定式是逆派生(back formation)。例如“不见得”是不大可能的意思;肯定式“见得”是逆派生,只用于修辞性问话:“你怎见得他不来?”“舍不得”的肯定式“舍得”跟否定式(“舍不得”)同样常见。“了不得”的肯定式(“了得”)也是逆派生,如“这还了得?”“怪不得”“怨不得”连逆派生的形式也没有。“恨不得”跟以上的例子都不同,它不是“恨得”加“不”,是“恨”加“不得”[18]211。刘月华认为,由“得|不得”构成的可能补语,表示主、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某种动作),其中的可能补语有些是熟语性的,已与前边的动词凝结成一个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常用,如“恨不得”“怪不得”“巴不得”“顾不得”“算不得”只用否定形式,“舍得(舍不得)”“值得(值不得)”“记得(记不得)”肯定、否定形式都用[20]。朱德熙认为普通话的“V得”应分析为“V得得”,其中一个“得”因叠音而脱落。比如“说得得”脱落为“说得”[19]。

在此研究的这13个“X不得”中,“怪不得”“怨不得”“巴不得”“恨不得”“少不得”5个词语都没有对应肯定形式的“X得”,其余的“由不得”“了不得”“见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舍不得”“使不得”8个词语都有对应的肯定形式,如“由得”“了得”“见得”“要得”“来得”“免得”“舍得”“使得”,并且这些双音节肯定形式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4]中都有相应的词条。比较特殊的是“由得”“了得”“见得”“舍得”这几个词,它们都有两种否定形式:一是“不”居于中间,类似于中缀,即变为“由不得”“了不得”“见不得”“舍不得”;二是跟一般的否定一样,否定词“不”位于被否定成分的前面,即变为“不由得”“不得了”“不见得”“不舍得”。其中“了不得”形式上看是“了得”的否定形式,但是语义上两者并不存在肯定与否定关系,两者表义基本相同,都表示“不平常,很突出”,因而可以互换,如“这个人武艺十分了得(了不得)”。

(四)能否作补语的差异

“怪不得”“怨不得”“由不得”“免不得”“少不得”“使不得”这6个“X不得”不能作补语,“了不得”“要不得”“来不得”“见不得”“巴不得”“恨不得”“舍不得”这7个“X不得”或者单独作补语或者跟其他成分组合后作补语。

“了不得”“要不得”“来不得”可以单独作补语。形容词“了不得”无论是近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可以单独作补语,近代汉语的见上文例(60)-(62),现代汉语的如:

(66)他说到这儿拍起胸膛来了,好像激动得了不得,可真是把大伙给说住了。(刘流《烈火金刚》)

(67)她的眼睛里滚着闪亮的泪珠子,我看见她托着头倚在桌子上的样子,憔悴得了不得,一下子好像老了许多似的。(白先勇《玉卿嫂》)

“要不得”一开始作补语是出现在明代,此时的补语标记是“的”,如例(68)。到了民国时期,补语标记既可以是“的”,也可以是“得”(共计10例都出自《清朝秘史》),如例(69)、(70)。

(68)如今生了好不好一个满抱的小厮儿!一家儿欢喜的要不得。(明《金瓶梅》)

(69)却说高宗即位以来,五谷丰登,四方平静,把朝中这一班盛世良臣,闲得要不得。(民国《清朝秘史》)

(70)原来涵春家屋舍,原本是荜门圭窦,简陋得要不得。(民国《清朝秘史》)

到了现代汉语,“要不得”作补语已经很少使用了,在北大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只检索到2例,如:

(71)有钱人家送到封闭式学校。可那封闭学校是啥?我都打听过了,教学质量差得要不得,成绩都是瞎编的。(梁鸿《中国在梁庄》)

(72)赵姑母去了不到十分钟就回来了。从门外就半哭半笑地喊:“静儿!静儿!姑母可是老的要不得了!”(老舍《老张的哲学》)

近代汉语中“来不得”不能作补语,比如例(73)中的“来不得”不是动词,是短语,表示“不能来”,而不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14]的动词义“不能有;不应有”。现代汉语中“来不得”可以作补语,但是用例很少,比如例(74)中的“来不得”相当于“不得了”。

(73)笑襄阳老子痴,近着这剡溪,夜黑,险冻的来不得。(《全元曲》)

(74)美娟小姐生日,叨陪末座。全部预定,散客免谈哦!牛得来不得了!(微博)

“见不得”不能单独作补语,必须跟其他成分组合,或者跟“人”组合成习用语“见不得人”,然后作补语,如:

(75)将其黑得见不得光的金钱进行“清洗”,然后便可堂而皇之地供其挥霍。(1994年《报刊精选》)

(76)还有,这些男人干嘛这样死盯着她?难道她女装丑得见不得人吗?(凯琍《打工情妇》)

现代汉语“巴不得”“恨不得”“舍不得”也不能单独作补语,而是后接动词性短语或动词,然后一起作形容词的补语。“巴不得”主要出现在“A得+(巴不得+动词性短语)”结构中,如例(77);“恨不得”主要出现在“A得(的)+(恨不得+动词性短语)”结构中,如例(78)、(79);“舍不得”主要出现在“A得+(舍不得+动词)”结构中,如例(80)。

(77)祖斐张大嘴,难为情得巴不得有个地洞可以钻进去。(亦舒《异乡人》)

(78)昨天他只不过喝了四十多斤黄酒,今天头就痛得恨不得一刀把脑袋砍下来。(古龙《陆小凤传奇》)

(79)看了看三团长高拧子,那家伙急的恨不得马上出发打枪。(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80)昨夜很温暖,市子兴奋得舍不得入睡。她翻看着希腊喜剧剧本《女人的议会》直到深夜。(《生为女人》)

(五)成词时间及形成机制差异

据陈宝珠的考察,“X不得”格式产生于晚唐五代时期,此时仅仅有凝固化的趋势,没有成词的“X不得”[12]。到了宋代,“X不得”开始凝固,出现了成词的“X不得”。文中研究的这13个“X不得”词语,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宋代成词,有的是在北宋,如“怪不得”“恨不得”“了不得”“见不得”“来不得”“免不得”“少不得”“使不得”,有的是在南宋,如“巴不得”“怨不得”。还有的成词较晚,如“舍不得”在元代成词,“要不得”在清代成词。据我们对历时语料的调查,在唐诗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表示能性的述补短语关系的“X不得”,如“遮不得”“卷不得”“侵不得”“渡不得”“救不得”“招不得”“求不得”等,如例(81)。后来的五代,“X不得”继续使用,如例(82)。

(81)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唐《白居易诗》)

(82)西天有贼,盗佛额珠,欲取其珠,佛额渐高,取不得。(五代《祖堂集》)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X不得”绝大多数都在宋代成词,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动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这可以从汉语能性述补结构“V不C”产生和发展角度得到解释。

根据已有的研究,一般认为晚唐五代“V+不得+O”开始出现,用例不是很多。到了宋元时期,“V不得”格式发展迅速,“V不得”不断凝固,“V”与“不得”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开始出现成词的“V不得”。比如魏培泉就认为,“V+不得”因为经常后带小句宾语而逐渐熟语化,如“说不得”“定不得”“由不得”“巴不得”“少不得”等[21]。

这些“X不得”词语,有的是通过词汇化产生的,有的是利用动补构词模式直接产生的。“怪不得”“了不得”“舍不得”等分别是由句法结构词汇化为副词、形容词和动词。“恨不得”是由跨层结构词汇化为动词。利用动补构词模式直接产生的有“巴不得”“由不得”,这两个词虽然意义固定,但是却找不到词汇化过程。

猜你喜欢

朱子语补语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Zhang Zai’s Neo-Confucian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Positioning ofHis Material Force Theory
《朱子语类》中几种常见处置式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重新认识朱子的“读书法”——以《朱子语类》之“卷十”“卷十一”为例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