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海从肾论治膝骨性关节炎
2021-03-25赵长伟赵长华潘贵超赵文海
赵长伟,刘 浪,安 璐,赵长华,潘贵超,赵文海*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长春 130033;4.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2208)
膝骨性关节炎多以膝关节周围疼痛、酸麻、沉重、僵硬,甚至关节伸屈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55岁以上人群多见,被称为“头号致残疾病”[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3]。属于中医“膝痹病”范畴,分为气滞血瘀证、风寒湿痹证、肝肾亏虚证、湿热蕴结证[4]。赵文海教授为天池伤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流派学术工作室),依据东北地域特点,通过对发病因素的研究,认为随着人体肾精逐渐衰落,精血不足以濡养筋骨,加之劳伤、外邪侵袭,而致瘀血阻络成痹,即“肾虚为本、血瘀痹阻为标”,总结出了“益肾、活血除痹”的独特诊治思路与方药,即从益肾填精入手,使骨骼得濡养而强健,气血周流则经脉通畅,其病可愈。笔者通过跟师学习,现将其临证经验系统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本病常以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及筋骨失衡为特征[5]。赵文海认为,痹证多因气血运行不畅,邪侵入络,凝滞关节而致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如《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涩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然《中藏经》记载:“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若肾中精气充足,骨髓得以化生,则骨骼得以濡养,肢体活动自如,骨骼坚硬、身强有力。若肾中精血逐渐衰退、亏虚,筋骨失养,加之劳伤或六淫之邪侵袭,必致气血运行失常,经络受阻,而出现肾虚骨损、血瘀痹阻的致病因素。
1.1 肾虚骨损
肾者,主身之骨髓。肾的精气盛衰与骨骼有着密切关系。肾中精气充足,则骨髓得以化生,亦骨骼得濡养而坚韧;若肾中精血亏虚,骨骼不能得到濡养,从而影响了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出现免疫力下降,易出现骨损、萎软,因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肾中精气处于衰落阶段,精血亏虚不能濡养膝之筋骨,而致筋骨痹,形成肾虚骨损的内因。
1.2 血瘀痹阻
赵文海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与筋骨密切相连,因其发病多为机械性损伤,从而筋骨劳伤,气血运行不畅,脉络不通,瘀血阻痹,导致筋骨失衡而发病,正如《理伤续断方》云:“筋骨差交……劳伤筋骨……行步不前。”若感受风寒湿邪气,侵犯骨骼,风邪易侵犯经筋。因东北地域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冬季降雪,蒸发小,气候湿润,低地多沼泽(冷湿),形成了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筋骨劳伤、筋脉失养,乃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的条件[6]。因气血损于内,风寒湿之邪伤于外,瘀血停积,气血阻滞,致筋脉失养,筋、骨损伤而致。
2 辨证施治与方药
本病为慢性关节退行性病变,本虚标实(正虚邪实)为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7-8],治疗应以扶正祛邪为主,益肾、活血、除痹即补肾壮骨,活血止痛、通络除痹,益肾填精,骨骼强健,血液得以运行,经脉通畅,筋骨得之所养而痹除。辨证分为两大类,血瘀阻痹、风寒湿侵袭,以邪实为主;肾中精亏虚,骨骼萎软,则以正虚为主[9]。赵文海自拟“腰腿痛宁”方加减辨证施治,经临床二十余年应用与验证,疗效显著。其药物的组成:鹿角霜、熟地黄、当归、鸡血藤、薏苡仁、伸筋草、申姜、狗脊、北黄芪、五灵脂、乌梢蛇、延胡索(醋炙)、地龙、乳香、龙骨、牡蛎、牛膝、蜈蚣等。功效:补肾活血壮骨、化瘀通络止痛。方中具有独特对药应用,如鹿角霜配熟地黄,调益肾中阴阳,益髓壮骨;申姜伍黄芪,温补脾胃升阳,行血益肾;当归辅熟地黄,补血填精强骨,行血止痛,当归辅黄芪,调气血养筋骨;薏苡仁通利筋骨而除痹;地龙、蜈蚣、乌梢蛇三味相配,增强走窜之力,活血通络止痛除痹,内通脏腑,外达经络。因发病因素的不同,可在“腰腿痛宁”方基础上随症加减。
2.1 益肾壮骨
因肾中精血不足,骨失所养而出现膝部周围疼痛,站立、行走困难[10]。舌质红或淡红,苔白或薄白,脉沉细或沉细无力。故应益肾填精壮骨,兼以活血通络。偏于肾阴虚者,加枸杞子、菟丝子、女贞子补阴益精;气虚甚者,加党参以强正气,气足则血行;伴有寒邪入侵者,加熟附子、桂枝以驱寒止痛;伴有热者,加金银花、忍冬藤、虎杖、生地黄以清热解毒凉血;痰瘀互阻者,加木瓜、白芥子、薏苡仁(加量)以化痰除湿,通络散结。
2.2 活血除痹
因经络不通,瘀血阻痹而发,其症则出现膝部的周围疼痛,甚至疼痛如针刺,关节的屈伸活动不利,或僵硬[11]。舌质淡红或暗红,苔白或厚腻,脉弦紧或弦细。故应活血化瘀除痹,兼以祛风除湿散寒。痛较剧烈者,可酌加桃仁、红花、穿山甲以加强化瘀通络止痛之效;寒邪偏胜者,加威灵仙、姜黄、桂枝增强驱寒之效;湿邪偏胜者,加泽泻、茯苓、白术、苍术以除湿;寒湿转热者,加黄芩、黄柏以加强清热凉血燥湿之效。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58岁,工人。2017年12月16日初诊。患者左膝疼痛6个月,加重15天。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膝疼痛,行走、上下楼梯时疼痛加重,遇寒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15天前再次因劳累致症状加重,休息后症状无缓解,故来我院就诊。查体:膝关节周围轻度肿胀,局部压痛,挤压髌骨时有压痛和磨擦感。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无力。X线片示:左膝关节面硬化,髁间隆起变尖,左膝关节间隙变窄。诊断为左膝骨性关节炎(肾虚夹瘀)。治拟益肾壮骨,通络除痹止痛。腰腿痛宁方加桃仁10 g,红花10 g,熟附片5 g,威灵仙10 g。水煎服,日1剂,分3次口服,连服10剂。
2017年12月25日复诊,患者左膝稍痛,活动不利,行走、上下楼梯时仍疼痛明显,畏寒减轻,纳差,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前方加莱菔子15 g,炒白术15 g以理脾行气,嘱连进10剂。
2018年1月4日3诊,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好转,左膝酸痛,关节活动自如,无畏寒症状,行走、上下楼梯时稍感疼痛。舌质红,苔薄白,脉缓。按初诊方再进10剂。嘱患者加强膝关节无负重锻炼,以巩固疗效。
2018年1月15日4诊,患者膝部症状基本消失,饮食及睡眠基本正常,日常生活劳作尚可。嘱患者继续服用前方1个月后随访,患者无明显症状。
按语:此患者系肾中精血逐渐衰退而出现亏虚,致膝之骨骼失于濡养,日积月累,筋骨受损,营卫失调,气血受阻,经脉凝滞,筋骨失养,加之过度劳累,而生本病。予以腰腿痛宁方加减,治以益肾壮骨,兼活血通络,温阳祛寒。以鹿角霜配熟地黄,调益肾中阴阳,益髓壮骨;申姜伍黄芪温补脾胃升阳,行血益肾;当归辅熟地黄补血填精强骨,行血止痛;当归辅黄芪调气血养筋骨;薏苡仁通利筋骨而除痹;地龙、蜈蚣、乌梢蛇三味相配,增强走窜之力,活血通络止痛除痹,内通脏腑,外达经络。桃仁、红花以加强化瘀通络止痛之效;熟附片、威灵仙增强驱寒止痛之效。二诊患者疼痛症状减轻,因活血后易致脾气失调症状,故加入莱菔子、炒白术理脾行气;三诊患者诸症减轻,仍伴有肾精不足、瘀痹之象,故续服前方,并加以锻炼。四诊患者疼痛症状不显,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故嘱患者继服上方以固疗效,症状得消。
4 小结
赵文海秉承国医大师刘柏龄的学术思想,“因地、因时” 治异,发挥道地药材优势,注重“治痹者须辨病因,审查邪之盛衰,别其主次而施治,方达其效”[10]。其原则在于消除或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标本兼顾[11],通过发挥天池伤科流派对药治疗骨病特点,达到药物间药效互补,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与辨证施治理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