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奉献诠释编辑的幸福

2021-03-25陈浩凯

关键词: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长沙

陈浩凯

哲学家蒙田说:“真正的学者,就像田野上的麦穗。麦穗空瘪时,他总是高傲的昂着头。麦穗饱满而成熟时,他总是低垂着脑袋。”

编辑十一载,年届耳顺,我依然像一个艰难的爬行者,肩负着《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展的重任——学科与创新、学术与个性、专业与品格、责任与情怀,艰难探索,既不能昂起“高傲”的头颅,也不敢低垂着“自信”的脑袋,唯愿做一个勤奋的思想者,一个称职的编辑“匠”。

一、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首次结缘,要追溯到1994年,那一年的《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第三期发表了我的一篇学术论文《湘西土乡文化困境中的价值取向——孙健忠小说片论》,尽管上大学期间我就在《长沙晚报》等报刊上发表过小文、小诗,但是,正经八百的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还是第一次,时任《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副主编的李传书教授,亲自操刀做文章的责任编辑,给予我热情地指导和莫大地鼓励。当时的《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在学术圈内很有影响,传播范围比较广泛,我的论文发表后不久,时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的孙健忠先生就邀请我到他家做客,围绕我的论文和他的创作谈了差不多一个下午,相谈甚欢。交谈中,孙健忠先生对我的论文给予了高度评价,他非常认同我在论文中的一些观点:比如“艺术的触角,构筑在双重文化的背景上”“艺术表层下的冲突是对湘西社会文化形态的理性再现”等等。同时他也谈了自己的创作思想、审美情趣,并鼓励我继续从事文艺批评的工作。作为“青椒”(青年教师),论文的发表和与孙健忠先生的“坐而论道”,成了我终生难忘的记忆,可以说,没有《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学报)》对我的提携和扶植,就没有我继续做科研的动力和底气,就没有我和文学大家的结缘和论道!

第二次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相交有点戏剧性。2010年8月下旬的一天(具体时间不记得)晚上,时任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的王耀中教授亲自给我打电话,大意是说我任社科规划办任主任已超过6年了,按照学校规定应该轮岗,想把我轮岗到期刊中心做副主任,兼任《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如果我不想轮岗去做期刊中心副主任,就让另外一位同志来做期刊中心副主任,我还是留在社科规划办不动,让我考虑,可以和夫人商量,但不能对外人言说,要求我第二天早上回话,云云。其实不需要我太多思考,组织上的考虑是非常成熟的,第二天上午我给正在召集党委会议的王耀中书记短信回话四个字:“服从安排”,王书记即时回复三个字“好好好”!就这样,2010年8月,一个从未接触过编辑工作的“菜鸟”,被“赶鸭子上架”走马上任期刊中心副主任,兼任《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自此,一干就是11年,真是“十年一觉编辑梦,黄昏渐喜风雨路”!

做主编,做编辑,对我来说真可谓是“雄关漫道”,从原来的做管理工作,转换为现在做编辑业务工作,需要我“而今漫步从头越”。好在前任主编们创建了团结协作的编辑部文化,好在我遇到了两位非常好的业师——刘范弟、谢明子。第一次到编辑部与刘范弟老师、谢明子老师见面,两人用非常友好的笑容表达了对我的欢迎,告诉我编辑业务很专业、很细致、很繁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历练,要我不要着急慢慢来,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这些友好的态度和恳切的话语,安慰了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坚定了我做好这份工作的信念。

刘范弟老师论年龄是我的兄长,论学识和资历是我的老师,学历史出身,为人非常低调有原则,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人非常友善。记得我第一次向他请教工作方面的问题时,我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一个学生辈的生手,要做老师的“领导”,我不知道如何面对与开口,当我坐在他办公桌前面的时候,他看出了我的拘谨和忐忑,首先说:浩凯,你是学中文出身的,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不要怕,我支持你!目前,你就放心地把具体工作交给我和明子两人,你只要把好意识形态关就可以了。朴实的话语,让我如沐春风,立马释然!在刘范弟和谢明子两位老师的支持下,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三人亦师亦友的关系也得到了发展,办公室里经常能看到刘范弟老师笑意盈盈的酒窝,能听到谢明子老师温情款款的“冷笑话”,编辑部充满了快乐和温馨!

谢明子老师温婉玲珑,出身于文学世家,其父谢璞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儿童文学家,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我读过谢璞先生的《珍珠赋》:“芙蓉花开的日子,……一望无际的莲荷,……处处闪耀着珍珠的异彩”,令人神往!谢明子不但长相酷似父亲,而且遗传了其父的文学基因,文学功底深厚,爱憎分明,内心充满阳光,只可惜没有去做文学家!当然,文学家的气质和功力,对谢明子老师成为一位出色的编辑来说,锦上添花。在我的印象里,她工作时非常投入,而且效率奇高,一篇文章很快就可以编辑完成,相比较而言,她一天能完成的活计,我得干两天才能完成。由于她工作效率高,年轻富有朝气,除了做责任编辑以外,她还主动承担了许多繁琐的编务工作,从不邀功,对我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虽然我们同事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她留给我的印象却始终是那么的完美姣好!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正是因为有了像刘范弟、谢明子,还有后来加入我们团队的黄园、欧阳文这样优秀的老师、同事、朋友,我们的工作才一直在进步。回顾十一年来,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5年3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2016年1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获评“第四届湖南省优秀期刊装帧设计奖”,《科技哲学研究》栏目获评“第五届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奖”。

2017年8月,集结出版《当代科技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一书,并与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全国性科技哲学学术研讨会。

2018年11月9-11日,承办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三十年大会,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吴尚之、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刘贵芹、中宣部出版局原副局长刘建生、湖南省教育厅巡视员葛建中、国家新闻出版署新闻报刊司处长卓宏勇、教育部社科司报刊处长田敬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蒋重跃出席大会并讲话。长沙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付宏渊、校长曹一家出席大会。全国高校文科学报负责人及代表近400人参加大会。

2019年4月12-13日,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2019年度人工智能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

2019年6月21-23日,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合作承办“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新诗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了《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诗研究优秀论文集《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百年新诗研究论集》的首发仪式。

2019年11月,《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科技哲学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学报编辑部被授予“优秀会务单位”荣誉。

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19版)》报告,《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合影响因子0.824,在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学科类别436种期刊中,影响因子全国排名第60位,影响力指数排名全国第99位,进入期刊Q1区间。

近三年来,《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影响因子实现历年增长10%的目标,到2020年,复合影响因子达到0.904。

我本人也在2015年10月被评为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

蓦然回首,我与《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结缘27年,做《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11年,“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感叹之余,不知老之将至,然初心犹在。

二、不惧坎坷路,风雨踏歌行

春华不堪剪,岁月太匆匆。做主编十一年,我始终带着一种坚毅期盼,在艰难地行走中苦苦寻找。

寻找以规范、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来呈现作者的思想与研究成果;

寻找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传播方式;

寻找最鲜明的学术品格、独特的学术个性、最具品位的学报样式;

寻找办刊人的责任与担当。

……

虽然,我们在栉风沐雨中成长,上下求索,在拼搏中求知,在开拓中创新,但是,筚路蓝缕,备受艰辛!

我在2010年8月担任《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之职,自己还没有获得预期的成长与进步,2012年10月,谢明子老师调离编辑部赴河南郑州工作,2013年9月,刘范弟老师荣退,平时热闹和谐的编辑部就只剩下我“孑然而立”。从这个时期开始,我一个人集编务、责任编辑、编辑、校对、出版发行、档案资料保管员、主编于一身,这种状况下我苦撑了整整5年,直到2018年10月随着欧阳文教授的加入,编辑部才有两位正式在编的编辑。

这5年里,我的内心无比地挣扎,在“边缘”与“中心”,“主流”与“辅助”的比较中痛苦挣扎!原来在科研部门做负责人,人前风光,现在行走在边缘,苦雨孤灯。全年6期杂志,期均24篇文章,跟踪学术会议,寻找学科专家,认真选题策划,论文初审,与作者沟通,文章编辑,“三审三校”,结排成膜……事无巨细,“黑加白”“六加一”是常态,睡梦中都在编辑加工文章。但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迷茫过,后悔过,我也曾把这种情绪写进自己的日记里面。记得我写过一首《编辑吟》的诗歌,其中几句是这样写的:

业靠边沿挤,学傍末流分。

连日案前伏,终年字里沉。

久坐腰发病,长思费精神。

华发颜已老,鬓白眼将浑。

欲偷闲居静,不堪重担身。

更有行程涩,复以鞭笞频。

显然,这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凄苦度日,无可奈何,以至于最后还感慨道:

学科无名册,研究似离群。

操刀为嫁衣,何言报国恩?

殷殷前辈言,切切告子孙。

积翠临苍海,立志居昆仑。

命达顺水意,人穷逆风存。

但是,这种消极的情绪并没有让我意志消弭,编辑人的责任、作者的期许、领导的关怀,都给予我无穷的动力,我就像豁然出笼的雀鸟,将所有的心思和精力倾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倾注到学报的改革发展,就像朝霞中的满眼绿色,迎着每一阵清风,尽情的舒展飘逸。我深深地认识到,“边缘”也好,“辅助”也罢,都只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树高千尺能够享受到阳光,小草虽矮依旧可以拥抱雨露,尽管取舍万殊,但欣于所遇。

在这5年中,我坚持倡立“专栏特约主持人”制度,坚持以研究方向设置栏目,以研究问题组织稿源,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易显飞教授,湖南省优秀青年专家易彬教授等社科名家的大力支持。

2010年与易彬教授合作开设了《中国诗歌研究》栏目,至今已编辑出版40余期,发表论文130余篇,2019年,出版新诗研究论文集《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百年新诗研究论集》。

2011年与易显飞教授一起创办了《科技哲学研究》栏目,至今已编辑出版60余期,发表论文近300篇,2017年8月,集结出版优秀论文集《当代科技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一书,2019年该栏目获评“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这5年,给予我最大帮助的莫过于编辑部的黄园,她是易彬教授的研究生。2013年5月,黄园以勤工助学形式进入学报编辑部实习,2015年7月学成毕业。由于编辑部除我以外没有正式编辑,我邀请黄园留下来协助我的工作,经反复请求和协商,最后,学校同意以劳务派遣的模式(城南模式)进入学报编辑部工作,后几经续聘一直延聘至今,在编辑部实习和工作期间,黄园先后于2013年10月、2020年10月通过了出版专业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考试,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是编辑部的业务骨干。

我和黄园合作之初,她只是帮我做一些编务和“对红”工作,约稿、选稿、编辑加工等工作我来完成,排版、校对、印刷、编务工作黄园来做,我们合作非常默契和愉快。黄园是一位非常聪明、肯学习、善思考的人,早在文法学院本科就读时就是一枚学霸,后经免试推荐成为易彬教授的研究生,专业素养很好,在同门中成为翘楚。难能可贵的是,黄园对学习、对工作极其负责,为人率直,心底无私,吃苦耐劳,不计较个人得失。勤劳肯钻的精神和心底无私的品质,造就了黄园的迅速成长,大约在2016年下半年左右,我就让她慢慢地独立编辑文章,担负编辑的责任,2017年以后,我就把编辑加工的任务完全交给了她,她的确不负众望,几年的编辑没有出现重大的编校质量问题,获得了作者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现在的黄园更加成熟和自信,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编辑“匠人”,还在努力做一个期刊学术的“思想者”,在《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工作的几年时间里,先后写了两篇学术论文,分别获得湖南省高校学报研究会优秀年会论文二等奖、三等奖,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我真心地希望黄园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

欧阳文教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对于学术问题非常较真,2018年10月,从学校别的部门调入编辑部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她的调入不但鼓舞了我的信心,更是充实了编辑部的力量。到底是教授,欧阳文进入角色非常快,现在也成为了骨干编辑。

为了提高文章的编校质量,避免重大差错,我们编辑部制定了一个《编辑工作十个核对检查重点》:一是领袖人物讲话原文、出处、时间必须仔细核对。二是国家领导人的活动照片等必须仔细核对。三是国家出台的各类文件名称全称、文件编号、发布时间、实施时间、终止时间等必须仔细核对。四是对于重要历史事件的称谓、定性等必须仔细核对。五是关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疆问题必须仔细核对。六是国名、地名、单位名、涉及政治问题的法定称谓等,必须仔细核对。七是人物、事实、时间和引文等必须仔细核对。八是插图、表格、符号、计量单位等必须仔细核对。九是参考文献、注释、索引等必须仔细核对。十是语言文字、标点符号等必须仔细检查。欧阳文和黄园两位编辑对这十个核查重点非常重视,在编辑加工文章时认真执行,避免了不少的错误。比如作者把《湖南统计年鉴》错写成《湖南省统计年鉴》,把“两个维护”错写成“两个坚决维护”,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错误的表述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等,都被她们的火眼金睛一一揪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我接手后历经11年艰辛地发展,有风有雨,更有阳光灿烂,我们虽不是“拓荒牛”,但我们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负重前行,我们都坚信,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只要倾力而为,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做自己的“真心英雄”。

三、万里征程远,秣马再启程

缘起云霞岭,风雨十一年。对于学报而言,年华正盛,就像路边的白杨,挺拔屹立。对我个人而言,则是走过了自信、成熟、内敛,走过了青松般的冷峻深远。对镜自顾,两鬓银霜,就像平常一样,我经常为逝去的青春和11年与学报的相交而感怀,也为将来的工作时刻准备着。

万里征程远,秣马再启程。

新的时代,卓越期刊的召唤,我们不能也不该停滞不前,前面11年的历练,自己乐此忘忧,真正感觉到一个期刊人的责任与荣誉。《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办于金盆岭,历经更名,风雨兼程35年,如今,在美丽的云影湖畔,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作为主编,我思考更多的是学报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品格定位。

我们遇到期刊发展最好的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卓越期刊建设。2018年11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随后,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的意志。2020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2021年5月10日,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再次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在新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形势下,《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该如何发展?我们的思考是走专业化、数字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实现精品、数字、高端发展的目标;努力向专业化期刊转型,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我们要继续设立专业栏目、出版专门问题研究专辑、做好专业化期刊转型准备;数字化方面要在数字化出版、域出版、优先出版上下功夫;集约化发展就是要实现内容上的整合发展、手段方法上的融合发展。要建设一批精品栏目、实现期刊编校和内容传播数字化流程。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把学报建成凝聚高端学者的聚合平台、宣传学科实力的展示平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平台。

我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题为《高校社科学报办刊模式优化策略——基于对中外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办刊模式的比较分析》,在文章中我对高校社科学报提出了5点对策建议:

1.做好顶层设计,引导“学科专业化”道路。

2.坚持政府主导,力推“编”“研”合一。

3.体现学术风格,聚焦特色发展。

4.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5.服务教育改革,助推“双一流”建设。

现在看起来,这些观点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不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认为今后高校学报的发展还要在一定区域、一定行业内做好“发展联盟”,明确各自学科定位,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把办刊的重点锁定于专门学术领域、专业学术人才,让高校社科学报回归学科化,进而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

“教育者,非为以往,非为现在,而为将来”。办刊亦然,学报不单单是荟萃科技成果、凝聚科技人才、展示科研实力的平台,还应该是引领学术发展,推动未来创新的平台,主编无疑是这个平台的核心和灵魂,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需要不断扩大学术共同体的范围和品位,需要具有更加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和学术把握力。

“使我们相恋的/是共同的痛苦/而不是狂欢”。编辑有编辑的苦恼,主编有主编的心酸,只不过这种苦恼和心酸不被一般人所认知。但是,我们共同的痛苦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学报和个人的不断超越,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名状的痛苦,又让我们与学报苦苦相恋,不能舍弃。尽管,岁月不居,转眼间我和学报相爱相守11年,剩下4年多的时间我也将会退休,但是,我将用什么办法实现学报与自我的超越呢?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这11年,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生了决定性的转型;这11年,长沙理工大学办学层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11年,《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跨越了“而立”之年,脱胎换骨!我们在思考我们是从事什么工作、思考什么问题、为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几年的对象存在已经过去,但纪念的意义和眼光必须朝着未来。“一片初心终不改,清茶煮字似耕田。”前行的道路或许依旧曲折,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加尖锐,但翻越大山就是花海,只要初心依然,信念永恒,我们必将坚毅前行!

猜你喜欢

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长沙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长沙之旅
昆明理工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我眼中的长沙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