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祛邪”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1-03-25孙婉莹张雪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疫毒邪气扶正

王 月,孙 丹,孙婉莹,张雪松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疫”的准确概念是指“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病的总称”[1]。其病机关键为“湿、热、毒、瘀”[2]。《黄帝内经》中提及邪盛正衰的思想,认为疾病的发生转归与人体的正气和邪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因此,扶助“正气”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中医药凭借其特有的中医辨证理论及中药配伍等优势,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

1 中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

1.1 病机

中医认为“寒湿疫毒闭肺”是新型冠状肺炎的病机关键。本次COVID-19感染具有强烈的流行性、传染性,归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也有医家认为属于瘟疫、戾气范畴。然而针对此次疫情的临床表现特点,根据其病因病机,现代医家分别有湿温、湿毒、寒湿疫、瘀毒等不同称谓,从辨证角度分为湿邪郁肺、寒湿壅肺、湿毒闭肺、湿热疫等不同证型。其病机关键为寒湿疫毒闭肺。

1.2 传变过程

冬季是新冠肺炎的高发期。气候的异常容易出现瘟疫,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从轻到重的过程,体现在人体上,就是从表到里,从轻型到普通型,再到重型以及危重型的过程,基本上遵循卫气营血逐步发展的过程[4],过程如下。

1.2.1 轻型 这一个阶段,疫病邪气入侵,寒湿疫毒在体表,也就是在卫分。机体卫外抗邪。这一阶段在表的邪气分入上焦中焦。入侵上焦,使肺受邪,入中焦,使脾胃受邪[5]。本期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恶寒发热,咳嗽等肺受邪毒侵袭的表现,同时也会出现胸闷,便溏等邪入中焦,损伤脾胃之症。此时舌质淡或淡红,舌苔多白腻,为寒湿郁肺碍脾之象。湿性粘滞重浊,若湿邪不去,则寒亦难除,故本期治法为化湿解毒,宣肺透邪,可选藿香正气散、达原饮、败毒散等化裁[6]。

1.2.2 普通型 病虽由寒湿,然疫病伤人,传变最速。这一阶段,邪气继续深入,突破了卫表,通过了半表半里,完全到了里位[4]。这时邪在气分。寒湿疫毒凝结在里,正邪交争,加之肺气郁闭,阻滞气机,郁久化热。素体阳盛之人或是素体湿热之人,热象更加显著。在上焦肺系,此时由寒湿化热,热盛伤津,炼液成痰,就会出现干咳或者痰黄粘稠难咳,可伴随身热,胸闷气短,喘促气急等症状。肺与大肠相表里,热从肺经直入阳明大肠,肠腑失于濡润,阳明燥屎内结,阳明腑实,大便秘结不通,甚则出现潮热谵语。故本期当宣肺解毒,通腑泻热,可选用宣白承气汤、藿朴夏苓汤等化裁[6]。

1.2.3 重型 这一阶段是由于卫气不足,抗邪无力,正退邪进,邪入营分,耗伤营阴。由于寒湿疫毒阻碍肺络,肺气郁闭,阻滞气机,肺失宣肃,肺为华盖,又为水之上源。肺的宣降功能失常,水道不通,津液无法正常布散。此时阴虚火旺,进一步耗伤肺阴,出现咽干,咽痛,咽部充血,干咳少痰等表现。若耗伤胃阴,可见口干口渴等表现。津能载气,若津液受伤严重时,津不足以载气,就会出现气短乏力,心阴匮乏,则出现心阳浮越,可见心悸,面红等表现。本期当养营清热,兼化湿邪,可选用清营汤、清宫汤等化裁。

1.2.4 危重型 这一个阶段,邪气继续深入,由于肺气郁闭,阻滞气机,肺气虚损,阴阳俱损,阳气失于温煦,无力推动,气机不畅,凝滞血脉,血行迟缓,瘀血自成。营阴大损,热迫血行,血溢脉外,可以导致瘀血。肺气郁闭,肺朝百脉的功能失司,血液运化失常,导致血瘀。瘀血阻滞经络,经络不通,肺内疫毒无以从经络排除,就会导致肺的功能受损,甚至有肺部纤维化的可能。瘀血阻滞心络,胸阳闭阻,心脉不畅,则会出现胸闷,心痛等表现。瘀血若与痰浊互结,闭阻心包,则会有呼吸困难、神昏谵语等表现[7]。本期应扶正活血通络,兼化湿浊,可用参附汤、四逆汤等峻补阳气之剂化裁[6]。

1.2.5 恢复期 这个时期是身体经受住疫气入侵之后,获得了具有特异免疫力的新生正气,然后把体内邪气痰浊祛除,身体虽得以转机但却处于虚弱状态。此时大约处于临床治疗期恢复期。此期患者热已退,喘促好转,多表现为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由于寒湿疫毒损伤肺脾,耗伤气阴。肺气不足,则气短,倦怠乏力,活动后明显;脾虚运化无权,则纳差;湿邪留恋,困阻中焦,则呕恶、痞满、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为气虚之象。本期应健脾益气,扶正祛邪,可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等化裁[10]。

结合上述分析,新冠肺炎乃是寒湿疫毒所致,核心病机为寒湿疫毒侵袭,凝结在肺,耗损正气,伴有阴伤。其首要病位在肺,其次在脾胃,应重点从寒湿辨治,以散寒除湿,辟秽解毒,健脾化湿,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5],然而患者体质有阴阳偏盛之别,各地气候、地理环境也有不同,因此临床仍以辨证论治为主,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新冠肺炎的认识及治疗,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还应不断探索和完善。

1.3 治疗

1.3.1 祛邪为先 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8]。“扶正祛邪”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治疗方法。“扶正”,即扶助正气,也就是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西医也叫作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祛邪”,即祛除邪气,也就是祛除外来的致病因素。人体发生疾病是由于正气与邪气相互抵抗斗争,我们可以把邪气当成是“敌”,把正气当成是“我”“敌我交战”“敌”强则“我”败,“我”强则“敌”败。温病下不厌早,早期发汗解表去热,祛痰、重症开窍醒神,都是祛邪外出的治疗法度。因而治病当以祛邪为先。

新冠肺炎属“寒湿毒疫”范畴,疫毒内攻于肺,加之湿邪之性黏腻,致使肺气郁闭不通,邪气难以外透;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传导功能失司,肺气愈加不通,病情逐渐加重。故在治疗过程中,以逐邪为重,取肺胃同治之法宣肺通腑。不然邪气留存体内,无论外界怎样进行干预治疗,都无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3.2 正气强弱对预后的影响 在中医内涵中,气被认为是构成世间万物最基本的物质,浩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9]。因此,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是人体能够正常进行各项生理功能的重要前提。正气的强弱不仅是人体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也严重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及发展。外来邪气入侵机体,正气抵御外邪,因正不胜邪而发病。但发病后,正气较强者,则病情轻,病位浅,预后良好;正气较弱者,则病情重,病位深,预后较差,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如淋巴细胞数降低,则提示有正不胜邪之势;心肌酶升高,LDH升高,D-二聚体升高等,提示有热毒波及心营,气阴耗伤,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气不帅血,同时阴血被灼,瘀热内阻。因此在正气不足时,适时在方剂中加入人参、附子、黄芪、红景天、干姜等补气温经之品,对截断疾病的发展及逆转疾病的转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3 扶正的时机把握 正所谓“扶正祛邪”,“祛邪”既已先行,切不可忘记“扶正”。然而,“扶正”虽重要,却应该看好时机。姜良铎[10]认为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扶正”一刻都不可缺。新冠肺炎乃“寒湿毒疫”,需用大剂量清热化湿解毒之品进行治疗,顾护正气,可以避免发生内闭外脱征象。在正常“祛邪”治疗的基础上,初期加用黄芪、人参;进展期加用益气护阴的太子参、西洋参;疾病恢复期,若气不运脾,脾胃虚弱则可以选用党参、茯苓、白术、豆蔻、香橼、佛手等益气健脾,若气不摄津,气阴两伤则可以配伍沙参、麦冬、石斛、玉竹、芦根等益气养阴生津之品。

1.3.4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 目前官方推荐的重型肺炎的5种中药注射剂为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值得一提的是血必净注射液。2020年3月23日,张伯礼院士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提出了“三药三方”[11],其中,血必净注射液是唯一入选的中药注射剂[12]。同年4月1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血必净新增适应症“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血必净注射液作为一种中药制剂,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之上的,制成了以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为主要原料药的中药注射剂,其作用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13]。其中也包含了温经补血的当归以扶助正气。

2 小结

总之,扶正和祛邪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所谓“正盛邪自祛”,是通过增强正气,祛邪外出,从而恢复健康。所谓“邪去正自安”,是指消除致病因素的损害,如发汗、通腑、祛湿、除痹等方法,达到保护正气,恢复健康的目的。临床根据患者症状表现、证候特点,仔细判断邪气的深浅、正气的强弱,即可以先攻后补,也可以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

猜你喜欢

疫毒邪气扶正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惊闻疫毒(新韵)
两手
紧抓“疫毒”病机,对证施治新冠肺炎
幸福来自感动
画说中医
别轻易拔罐刮痧
薛博瑜教授从祛湿及解毒论治乙型病毒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