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畅气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1-03-25贾秋颖
贾秋颖,王 檀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长春 130021)
从庚子岁初的武汉,到庚子岁末的东北,在与新型冠状病毒的不断抗争中,探求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一直以来都是医学工作者努力追求的工作,从古代医籍中去寻找蛛丝马迹,来帮助我们寻找对抗病毒的有效治疗途径,也不失为一种手段。
1 气一元论
中医是古朴的哲学思维,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认为“气”是构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天地之间的气按整体可分为“阴”和“阳”两种,而阴阳二气的气交形成了人。人体形成以后,所出现的所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亦是依赖“气”而形成的。
2 “气”的运行是世间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源动力
《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1]这是中医学理论中最经典的关于气运行的论述。古朴的中医学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最基础的物质,而“气”的运动是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气”运动的方式即为“气机”,即是“升降出入”理论。气机运行正常是保证机体正常的基础,一旦气机发生变化,则百病皆生。黄元御[2]也提出“一气周流”,更有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3]将人体比作小的宇宙,大气运行的方式是以“圆运动”的方式完成的,人体适应自然,因此体内“气”的运行方式也是以“圆运动”的方式来完成。更将气机的运行从升降浮沉上升到圆运动,这对后世都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3 气机运行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生理特性不同,决定着各自的气机运行方式的不同。最有特点的比如肺的宣发肃降,肝的条达,脾与胃的升清降浊,而这些运动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彼此之间都是互相依赖,共同完成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4]提出:肝居左的升,一定与肺居右的降是共同完成的,从而形成圆的运动。而在治疗疾病时,也是要让人体内部的圆运动与自然界的圆运动相吻合,才能保证机体的健康。再如: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因此五脏的运行方式如果按升降出入来讲,是“入”;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因此六腑的运行方式为“降”,五脏与六腑的这种各自的运行模式在人体内也是相对的。清周学海[5]《读医随笔》中说“无升降则无以为出入,无出入则无以为升降,升降出入,互为其枢者也。”
人体气的运行是永恒的,是一刻不停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生不停的气化反应,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代谢过程正常进行下去。“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一旦这种运动停止,那么也就意味着人体的消亡。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百病生于气”之说。朱丹溪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6]。故此调畅气机复常的原则就成为治疗疾病的基本治则[7]。
4 气机升降理论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应该说温病学说的产生也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在对《伤寒论》的继承和发扬过程中形成的。温病学说的辨证体系虽不同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但是无论是三焦辨证还是卫气营血辨证,其与六经辨证体系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温病学说在其辨证体系指导下,在治疗上非常注重清、透、润三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温病大家叶天士首创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8],明确提出温病的治疗一定要以“透邪”为要,并有“透风于热外”“透热转气”“急急透斑为要”等论述,这些论述无不是在强调“调畅气机”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而此次针对新冠病毒,无论我们在早期的“在卫汗之可也”,还是在中途的“通腑泄热”,还是在后期的“扶正”,都是体现着“调畅气机”的重要性,要么给邪以出路,要么运转中轴,使气机运行正常而驱邪外出。
5 探讨在新冠疫情期间以“调畅气机”理论出发而应用的方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9]。无论是武汉疫情,还是此次发生于东北的疫情,都可以归为寒湿疫范畴[10-11]。
对于寒湿疫的治疗,亦可以遵循温病的治疗原则。在温病治疗过程中,“调畅气机”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近代温病大家赵绍琴老先生非常注重宣展气机,解郁透邪的治疗原则[12-14]。近代伤寒大家张锡纯[15]对气机升降理论尤为重视,“在下之气不可一刻不升,在上之气不可一刻不降,一刻不升则清气下陷,一刻不降则浊气上逆”,在调畅气机升降时常把调理脾胃气机升降置于首位。著名中医学家蒲辅周[16-17]特别擅长从调畅气机方面入手治疗疾病。
5.1 小柴胡汤
在《伤寒论》的体系中,小柴胡汤是针对少阳枢机而设立的一张方子,在其病机当中,含有上焦的郁热,患者会有口苦的表现;有中焦脾胃的虚弱,所以患者会有“嘿嘿不语饮食”;在下焦还会有水饮的上冲,患者会出现“心烦喜呕”等表现。所以,针对上、中、下三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的情况,治疗上必须以宣畅三焦为主。所以方剂中不仅有清上焦热的黄芩;也有健中焦脾胃的人参、炙甘草、大枣;又有化下焦饮邪的生姜、半夏,整张方子兼顾上中下三焦,使三焦通畅,中轴运转,气机自然畅通无阻。三焦被认为是气运行的道路,从这个角度来看,小柴胡汤打通了气运行的道路,自然为气机的调畅打下基础和保障。
5.2 升降散
清代医家杨栗山在治疗温病时自创升降散,方中寒温并用,升降相因,宣通三焦,条达气血,使周身气血流畅。正如杨氏所说:“僵蚕、蝉衣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而杂气之流毒顿消矣”[18]。近代医家蒲辅周[19]:“瘟疫与四时温病不同,是杂气为病,杨栗山《伤寒瘟疫条辨》论述颇详,临床灵活运用杨栗山十五方(升降散加减方)治疗杂气瘟疫疗效很好。”蒲老不仅自己擅长应用升降散治疗热病,并将其传承下去,目前升降散已经成为蒲老一派的常用方剂。
6 小结
此次在新冠救治过程中,也常常会将升降散配伍其他方剂联合应用,其主要目的也是“调畅气机”,使气的运行顺畅,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其实,无论我们以《内经》之“升降出入”理论,还是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无外乎都是要达到“气机调畅”的目的。在此次新冠救治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在温病治疗过程中“气机”的重要作用。我们常常说李东垣是张仲景最好的学生,我们发现在李东垣补益中焦的理论下,其实也是与“圆运动”的理念不谋而合的,其目的无外乎是将处于中轴的脾胃功能恢复,达到正常的运转状态,使体内的“气”正常的运转起来,这样才可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保证。
此次在对新冠患者的诊治过程中,也发现在重患患者的治疗中,采取补益中焦、补气养血的治法,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这除了有“扶正”的意义以外,应该还存在着“补足中土,调畅气机”的作用。这也提示了,当处于中焦的脾胃功能恢复,如车轮转动起来之后,会给疾病的预后带来有利的条件。同时,还发现在新冠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虽然经过大量的输液,后期依旧会出现阴伤较重的症状,考虑后期疾病化热严重,也就提示在疾病发热很重的情况下,对于清热药的剂量使用也不可过重。因此,我们使用了石膏、知母这一类的药物,石膏解肌清热,不伤津液,知母清热不伤阴。实践证明,这两味药确实在此次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