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

2021-03-25杨凡毅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教学内容

杨凡毅

(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思政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增强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与亲和力是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关键课题。红色资源具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实践价值,有助于大学生在学与做的结合中直接参与、亲自体验,使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魅力得以充分彰显,因此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但是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当中,普遍出现了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认知性不强和实践性不强等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要加强对红色资源的认知力度及实践教学力度,在此基础上丰富高校思政课的红色资源网,创新发展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新形势下做好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和主动权,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联性

(一)红色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正确导向

1.理论导向

理论导向体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将红色资源的理论性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理论性为导向,规范思政教学的具体内容,保证思政教学方向的正确性、合理性。有关红色资源的理论内容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各种理论成果以及国内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来的理论思想与专著等。[1]这些理论成果都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是革命先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以正确的理论思想为导向,是高校思政课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教育内容准确性的基础。以理论武装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是高校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方法。因此,让红色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提供理论导向,奠定思政课的政治理论基础,明确高校思政课的具体方向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关键一步。

2.立场导向

立场导向在红色资源运用于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清立场,清楚所处位置产生的影响,使其对立场观念有准确认识,进而深入对理论的理解,明确自己的价值与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我党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在丰富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提高人们的整体意识形态。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就是要保证思政课的精神核心,明确坚持共产主义导向的重要性,培养具有正确立场导向的“四有”青年。因此,应把握学生对共产主义立场的认识与态度,在红色资源与思政课的创新融合中,通过重点突破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坚持正确立场的重要性。

3.价值导向

一是教育价值。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了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构成了我国高校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成为了青年大学生非常宝贵的精神营养,是增强思政课教育实效性的难得素材。这些鲜活的素材能够帮助大学生们重塑信仰,坚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激励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与信念刻苦学习。

二是历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我国近现代及至当代,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过一大批影响我国历史发展的著名人物,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或以历史遗址、遗迹等物质形态留存,或以爱国主义等文化形态传承。富有时代色彩的高校思政课堂赋予历史性,以史为鉴,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的根本内涵。

三是文化价值。“我们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2]红色资源作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其文化价值毋庸置疑。要使高校思政课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沿,需将红色资源融入课堂,融入教材,融入学生头脑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红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高度契合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向度,是我国高校思政课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鲜活教材。

(二)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精神上一脉相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红色资源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是我党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凭借这一精神力量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才能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3]

因此,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红色资源的精神支柱,也是高校思政课需要向当代大学生宣扬的思想立场。失去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尤其作为正处于树立正确“三观”关键期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将会迷失人生方向。而将红色资源作为高校思政课的切入点,正是在精神上与高校思政课的培养点相契合,使高校思政课真正做到把符合三观的理想精神真正深入到学生的脑中,牢记心中,成为毕生的信仰,从而在精神上达到与高校思政课要求相一致的目的。

(三)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在教育上相辅相成

1.红色资源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虽然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目的清晰,但是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仅限于生涩枯燥的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学生普遍反应难以理解与掌握。因此许多高校虽然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但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实质性的改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仍是虚大于实。红色资源可以通过文献分析品读、实地参观实践等多样的传授方式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当中,可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学生对于思政课乏味的固有观念,增加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思政课通过教学传播了红色资源

教学过程也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资源丰富了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同时,思政课也通过教学途径传播着红色资源,使高校思政课成为传播红色资源的新方式、新途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红色资源简单地写入教科书中,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来源。高校思政课的职责就是把学习这些红色资源所带来的“正能量”,通过教学的方式传播出去,使高校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先辈拼搏向上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人才基石。

二、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认知性不强

认知性教学是指带有认知目的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教学过程,在高校思政课中表现为对教学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性。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当中,涉及到红色资源理论思想以及专著讲解的内容并不是很多,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材中对理论的讲解过于粗略,提及的理论范围比较片面;另一方面则是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对此类内容涉及较少,学生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

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当务之急。学生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红色资源的价值,教师也只是采用单向灌输模式,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将红色资源作为思政课教学内容,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基础上,还要注重在教学方法上对红色资源的加工转换,加强教学方法的认知性,深化红色资源引入思政课堂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

“全部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如何抓好知和行的关系,也就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认识是在实践推动下的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认识必须统一于实践,这就是可以运用于教学方法中的知行统一观。在红色资源转化为理论知识融入思政课的情况下,学生对红色资源的认识虽然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做到内化于心还相差甚远。如今的教学方法仍多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强行灌输,学生对于红色资源在教学内容中的融入并没有表现出极大兴趣。这样的红色文化教学,只有“知”,没有“行”,是教学方式的错误示范。只有在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反复推动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时才能切实做到知行合一,避免干讲理论,忽略实践的错误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红色资源在融入思政课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以及教师讲授来进行理论灌输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思政课对红色资源的利用只停留在表面,仅是单一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式,对线上教学的开展不够深入,没有运用好红色资源在网络平台上的内容信息,学生也没有过多的教学体验。参与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有了网络信息化的助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在高校思政课中。虽然一些高校的思政课加入了红色资源的实践教育环节,但教师的讲授并不到位,认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会自我感知,而实际上学生对红色资源的精神价值却一知半解,实践教学最终只能沦为费时费力的“无用功”。因此教学方法单一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所有高校都一拥而上地盲目采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点,只是效仿教学与灌输教学。

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

(一)加强红色资源认知力度,开展叙事领悟教学

叙事领悟教学就是师生通过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以及在事件的体验过程中领悟的真理,以此来交流分享彼此对生活的感悟,加深自身的情感认知力度,从而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展现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英雄人物的历史事迹每一个都可以成为思政课教学的案例。教师在对红色资源进行叙事领悟教学时,还可以将自己的切身体悟和所见所感叙述出来,或者邀请学生一起参与进来,增强学生对于红色资源的认知力度。让学生在学懂弄通红色资源的本质意义的背景上,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整合红色资源,开展一体化实践教学

目前红色资源在融入思政课教学时的内容是较为分散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课上内容的分散。当教师讲授到某一章的内容时,仅是简单引出了理论相对应的红色故事,并没有将理论知识等有序地讲述出来。第二,课下实践的分散。在高校纷纷开始进行实践式体验教学的同时,对红色资源的参观浏览变成了一种表面的形式,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感悟交流。第三,理论与实践的断层。光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实践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只有将理论传授、实践体验、精神领悟融为一体,将红色资源贯穿于其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红色资源教育动能,使红色资源教育真正地入脑、入心、入行。

红色资源是具有独特教育品质的资源,这种教育特质将深刻地影响红色资源教育教学全过程。[5]在整合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实践教学成为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以红色资源为载体,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正如马克思所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6]在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时,要把历史转化为课程、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使“看、听、思、悟、行”融为一体,构建寓教于思、寓教于行的教学模式。

(三)丰富红色资源网,开展网络传媒互动教学

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协同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课堂和新机遇。网络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只有以先进技术为载体的先进文化,才能传播我们的先进文化,巩固我们的意识形态,在全球软实力的较量中掌握主动权。[7]网络传媒技术以数字化为基础,对文字、音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传播,并且能使各种传媒信息之间建立起有机逻辑联系,构建一个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有机系统。首先,师生可以共同建立展示红色资源的博客、微博等公开的网络交流平台,让老师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学生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关于红色资源的最新动态。其次,利用好慕课等网络学习平台上有关红色资源的课程,以网课的形式纳入思政课教学当中,对学生网课中学习到的内容掌握情况的考查,可以计入思政课的平时成绩。网络传媒与红色资源开发、思政课教育教学三者有机结合,拓宽红色资源网,加强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是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路径选择。

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入,要在协同创新发展的前提下,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学习思政教育和红色资源的主要内容,深挖其价值导向,真正做到知识与精神的融会贯通;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在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下,做到寓教于行,寓教于理;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合理的灌输式教育不能丢,并且要更加注重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启发,让学生真正领悟红色资源所要传达的精神含义。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对于新形势下做好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教学内容
红色是什么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追忆红色浪漫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