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中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途径思考

2021-03-25牛敏静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公众政府信息

牛敏静

(中共铜川市委党校,陕西铜川 727031)

如今,人们已经身处大数据环境之中,生活节奏、工作效率、生产建设等在大数据的积极作用下日渐加快,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也在大数据的影响下得到实质性的满足。以大数据环境为导向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不仅可以有效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优化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还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加强应用基础研究,为建设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对于此,国家政府要善于改变现有的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给予大数据充分的认识,将其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借此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从而为经济社会的长久发展保驾护航。

一、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big data)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发展而来的,具有容量大、数据类型多样、速度快、灵活性高、真实性等优势。由于大数据的研究对象不同,所以其含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数据研究机构Cartner 认为:大数据的处理模式应不断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以便适应海量、复杂的信息资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大数据在信息获取、储存、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远高于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其特征包括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传、多样的数据类型等。维克托·麦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可脱离随机分析法的捷径,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笔者认为,虽然大数据能够帮助人们获取新知,创造更多有利的价值,但其无法在计算机内进行单独运行,而是一种分布式构架,同时需要云计算给予支持。

二、大数据环境中社会治理创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环境中社会治理创新的机遇

1.社会治理的平等性机遇

“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部分,对我国社会治理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逐步提升,衣食住行均得到了满足,即便如此,改革开放前遗留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不平衡与不充分的问题随之出现。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公民的行为、生活等都会以数据的形式呈现,且有着较高的真实性,将各地区公民的个人信息汇编成册存储于大数据之中,既便利了公民自身,又能为政府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依据[1]。

2.社会治理的民主化机遇

新时代创新型社会治理的构建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而公众的积极参与需要社会治理的民主化与开放化予以保障。受封建社会的影响,我国传统社会治理时期存在一定的诟病,社会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较为局限,国家政府只能通过代议制民主程序才能听到社会声音,但这些社会声音大多是悦耳的,难以映射出社会发展的真面貌。而在大数据环境中,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逐渐推翻了传统治理,公众反映切身利益和观点的渠道愈发多元,拥有一定的主导权,可以就社会治理等公共议程与政府保持大体的一致性,这样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参与热情,实现社会治理的民主性。

3.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机遇

区别于新时期,传统时期的社会治理存在诸多弊端,如信息失真,社会治理缺少科学性与准确性等。上述问题的存在,除了与公众的单一利益诉求,政府单一标准化的社会治理有关外,还与信息获取渠道限制有关,书、信、电报等方式对信息的传递,会通过官僚组织的层层审核,一旦触犯其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便不复存在,或者是按照官僚组织的意愿被迫修改,这种做法很难保证信息和数据的真实性,政府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也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无法或错误落实还会提升社会治理成本,公众的基本权益也无法得到切实有效地保障。如果以大数据为导向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一方面能够丰富信息获取渠道,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实时性,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其治理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二)大数据环境中社会治理创新的挑战

1.治理理念面临挑战

在两千余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影响下,传统时期的社会治理模式多以政府本位和权利本位为主,公众依然处于被管理地位,无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如此一来,不仅会降低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与满意度,激发公民矛盾,而且导致政府垄断社会公共事务,造成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行政成本也因此提升。

2.治理主体面临挑战

首先,政府社会治理的单一性导致信息数据不全面。传统时期社会治理模式中,不论是市场、社会,还是公众均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且具有多元化特征,可为政府的决策和治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可在单一治理体系的影响下,多元化的社会资源名存实亡,无法为政府所用,社会治理的效率及创新也因此受到影响[2];其次,单一的政府治理主体无法汇聚社会共识。政府作为社会唯一主体,应具备较强的民主意识,赋予公众一定的权利,使其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但从实际来看,为了提升治理效率,政府大多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治理,压制公众的各项行为,这样非但无法获得良好的治理效果,还会反其道而行之,激化社会矛盾,无法提升公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社会信息真实性面临挑战

据了解,因信息获取渠道不通畅导致的信息失真情况屡见不鲜,政府获取到的信息数据量较少,且无法从中辨别真假,如果在错误信息的引导下开展相关工作,不仅会引发社会矛盾冲突,还会提高社会治理成本。另外,获取社会信息内容缺少真实性还会导致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不能得到实质性解决,政府无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社会治理效果也会停滞不前。

三、大数据环境中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途径

(一)健全社会治理大数据发展战略

在大数据环境中,要想实现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政府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制定大数据发展战略,明确社会治理的发展目标,即实现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最终达到社会治理创新的目的。首先,国家政府要结合实际所需,颁布有关扶持政策内容,引导和鼓励各行各业加大对大数据的应用力度,借此实现发展理念的创新,积极参与到大数据研究平台的建设之中;其次,善于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经验,结合我国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现状,对现有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创新应用内容和方式进行优化,并注重新理念的渗透[3];最后,做好相关调研工作。为了保证大数据在社会治理中的合理运用,了解大数据对社会治理发展的影响,国家政府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各领域进行调研,同时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综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特点,对符合我国发展国情与社会发展特点的社会治理大数据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

(二)注重传统型社会治理理念向现代型的转变

以大数据环境为导向的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以现代型社会治理理念为依托,重视政府本位与权力本位理念的改变。首先,政府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在新时期下,政府的职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不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市场、社会和公民均有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并且具有较强的公平性,既可以为政府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信息,又能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合作与协商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权力本位转变为权利本位。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中,政府要改变一家独大的发展理念,善于放权,赋予公众应有的权利,这样有助于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减少或消除因滥用权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社会治理创新的实现,除了与政府本位转变为社会本位,权力本位转变为权利本位有关外,还应重视公众的主体地位,注重官本位向人民为中心转变,即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细化来讲,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政府在社会治理期间,要给予公众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维护公众的基本利益,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与满意度,进而实现大数据环境中社会治理创新。

(三)加强动态管理模式的科学实施

大数据是在互联网、云计算、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运行的,所以其灵活性较高,信息获取速度较快。对于我国政府而言,要想发挥大数据具有的优势,就要注重动态管理模式的合理运用,其管理内容也应与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首先,与优秀企业进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打造大数据电子政务平台。在平台的作用下,信息获取渠道与沟通途径会日渐完善,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愈发广泛,可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真实有效的社会信息。对于政府而言,可通过大数据电子政务平台了解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内部协调工作,制定出多元化的解决方案,以期解决社会矛盾;其次,以社会大环境为依据,建立完善的问题预警处理系统[4]。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和社会治理现状,构建完善的社会发展问题预警处理模式,解决动态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同时进行查漏补缺,借此监管海量数据信息的储存情况,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消除或减少社会发展存在的风险。

综上所述,大数据环境中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与智能化,促进社会治理总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应给予大数据高度的重视,依托社会治理现状,积极探寻更多的社会治理创新发展途径。

猜你喜欢

公众政府信息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订阅信息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展会信息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