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创伤严重性评估中的价值
2021-03-25贾玉庆张金龙
吕 涛,贾玉庆,张金龙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吉林 长春130011)
随着交通发展、社会压力增加,高能量损伤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1],在临床中正确评估伤情可以有效降低严重高能量损伤的死亡率。现阶段很多创伤中心使用创伤严重性评分(ISS)来评估高能量损伤的伤情,依赖于大型检查设备、存在时间滞后性,可能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D-二聚体是体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通常用于血栓类疾病的诊断,但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高能量损伤患者D-二聚体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升[2]。现选取吉林省一汽总医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收治的113例高能量损伤骨折患者,分析D-二聚体与创伤严重性关系,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吉林省一汽总医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选取接受治疗的高能量创伤骨折患者113例,其中男性77例、女性36例。
1.2 分组
使用ISS评分对113例高能量创伤骨折患者进行评估,将其分为轻度创伤组(ISS≤16)、中度创伤组(16
1.3 方法
三组患者均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血查D-二聚体。检测方法为胶乳免疫比浊法,机器型号为日本积水CP-2000,试剂盒为仪器配套。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三组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对比,中度创伤组、轻度创伤组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创伤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创伤组、中度创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血中D-二聚体水平对比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工作压力加大,车祸及坠楼导致的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这类高能量损伤多见四肢脊柱骨折,通常合并头胸腹部损伤,根据近些年提倡的损伤控制理论要求,对于轻度损伤的患者应早期对骨折进行最终治疗,而对重度损伤的患者,骨科应给予简单固定,减少手术对患者的二次损伤[3]。这就要求对患者的创伤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现阶段ISS评分被认为是创伤危重分级最好的评估手段,但这种评分方法,需要大量检查,而有些影像学检查在患者外伤初期并不能很好的反映损伤情况,会影响ISS评分准确性和时效性[4]。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分解产物,临床上常用来检测各类血栓性疾病[5]。近些年研究发现D-二聚体和多发性创伤存在一定关系,朱学清[6]认为多发性骨折患者体内D-二聚体水平高于单一骨折患者。邹德平等[7]发现入院24小时内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概率更高,并指出D-二聚体水平为多发性创伤严重性及合并症的预测指标之一。本实验发现在严重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中24小时内D-二聚体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损伤患者,而轻度及中度损伤组24小时内D-二聚体升高水平没有明显区别。考虑原因如下:虽然D-二聚体变化也受到年龄、血管条件、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8-9],但严重的多发损伤患者基本都存在多个重要脏器损伤,机体失血较多,多存在失血性休克,出现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体内凝血机制激活,纤溶系统亢进,可将交联的纤维蛋白水解形成大量D-二聚体释放出来。而轻度及中度损伤组,多数病情早期未达到失血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程度,所以D-二聚体水平不会出现明显变化。在严重创伤患者初期出血虽然较多,但机体初期可以通过血液浓缩、血管收缩、动员储备血容量、活化骨髓等机制补充红细胞及血红蛋白[10],这样使得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并不会出现很大变化。而D-二聚体临床检测方法简单,对严重创伤的早期失血评估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患者受伤初期就可以评估伤情严重情况。王学林[11]认为D-二聚体与C 反应蛋白可以提供急诊创伤性休克早期病情评估依据。临床上应充分重视D-二聚体检查,可以给严重性创伤患者争取到进一步检查和处置的时间,准确行ISS评估,提高救治成功率。
综上,严重创伤患者早期D-二聚体水平会明显升高,且其检测方法简单,对高能量损伤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可以在早期有效的评估病情严重性,提高救治成功率。但D-二聚体水平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轻度及中度损伤患者中区别并不是很大,所以仅凭D-二聚体水平评估创伤严重性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需结合临床其他评估方式提高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