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羟维生素D 水平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21-03-25张增平翟国杰欧志杰黄志超肖国栋
张增平,翟国杰,欧志杰,黄志超,肖国栋
维生素D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作为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如维持血钙水平、预防骨折等[1]。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是维生素D 在体内的贮存形式,可反映体内维生素D 的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 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存在相关性,低水平的维生素D 人群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发生风险升高[2-3]。国内研究也提示,低维生素D 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发生有关[4]。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与脑卒中病人的预后明显相关。目前关于维生素D 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探讨血清25(OH)D 水平与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17 年12 月在苏州市明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 例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作为病例组,其中男36 例,女2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85 岁;②入院后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CT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5];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 分。排除标准:①近期服用维生素D 等可能影响骨代谢药物;②合并有胃肠道等影响吸收疾病;③既往患有结缔组织病、甲状腺疾病或恶性肿瘤等疾病;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疾病。同时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5 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7 名,女28 名。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收集病人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NIHSS 评分等临床资料。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饮酒、吸烟等。②血清25(OH)D水平测定: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病例组于入院第2 天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 水平,所有检测均有同一名专业技师完成。根据维生素D 的水平可分为充足(≥30 ng/mL)、缺乏(20~29 ng/mL)和不足(<20 ng/mL)3 个等级[6]。③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由具有2 年以上血管超声检查工作经验的医师完成。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观察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性质。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1.2 mm 或凸向管腔内的局灶性回声结构超过相邻区IMT 至少50%为斑块形成[7]。根据斑块位置、大小、内部回声情况、有无纤维帽及钙化形成,分为扁平斑、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及混合斑伴溃疡出血5 型,稳定斑块包括扁平斑和硬斑块,不稳定斑块包括软斑、混合斑及混合斑伴溃疡出血[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时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病例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OH)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两组年龄、性别、饮酒史、Hcy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2.2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轻型脑卒中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LDL 和25(OH)D 是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的Logistic 回归分析
2.3 两组25(OH)D 的分布情况比较 两组间25(OH)D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25(OH)D 分布情况比较 单位:例(%)
2.4 不同25(OH)D 水平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病例组中25(OH)D 水平缺乏及充足例数较少,因此,以20 ng/mL 的25(OH)D 为界限分为不足组(46 例)和相对充足组(14 例)。两组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LDL 水平、稳定性斑块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CRP 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相对充足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不同25(OH)D 水平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3 讨 论
脑卒中是导致我国成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及残疾的主要原因[9]。多项研究表明,除了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血清维生素D 缺乏与脑卒中的发生率升高有关[10-11]。我国一项研究纳入231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发现血清维生素D 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维生素D 水平下降与90 d 不良预后及死亡率升高有关[12]。Turetsky 等[13]研究表明低25(OH)D 与脑梗死严重程度及梗死体积明显相关。一篇Meta 分析共纳入了19 项研究,结果显示低水平的25(OH)D 与脑卒中发生率有关[OR=1.62,95%CI(1.34,1.96)]。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25(OH)D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25(OH)D 水平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5(OH)D 水平是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研究结果类似。肖雅娟等[14]研究发现维生素D 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有关。宋笑凯等[15]研究显示,脑梗死组病人血清25(OH)D 水平为(13.6±1.16)ng/mL,较本研究病例组水平低,考虑与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为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有关。关于低水平维生素D 增加卒中发生风险的机制,可能与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及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有关。Wang等[16]研究发现脑梗死伴有低水平25(OH)D 的病人,炎性因子水平升高。维生素D 有抗炎作用,低水平的维生素D 引起抗炎作用下降,可能与预后不佳有关。
维生素D 作为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参与骨质代谢、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等。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 受体存在于脑、肾、血管等组织中,与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17]。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卒中病人预后更差。Hao 等[4]分析上海市>45 岁的中老年男性人群维生素D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结果显示维生素D 水平下降与颈动脉IMT 增加及斑块的发生率升高有关。国外研究也表明低血清维生素D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18]。然而,一项针对Greenland 人群的研究显示,维生素D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无明显相关性[19];Deleskog 等[20]研究结果也显示,维生素D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纳入人群不同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脑梗死病人中,维生素D 不足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71.74%)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但维生素D 水平与斑块稳定性无相关性。有研究表明,不稳定斑块病人血清维生素D 水平较稳定斑块病人明显下降,提示维生素D 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斑块易损情况[21]。结果不同可能与纳入的样本量较小有关。
目前,关于维生素D 与脑梗死的研究较多,主要针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与正常人群、大血管病变与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正常人群之间血清维生素D 水平的研究,而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维生素D 水平的关系,结果提示在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同样存在血清维生素D 水平变化。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未观察病人短期及长期预后情况,尚需要深入的研究;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不足,不能代表人群整体情况,后续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