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鼓纹样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2021-03-25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本园铜鼓纹样

陆 莹

(南宁市武鸣区标营新区幼儿园 广西·南宁 530000)

1 概述

XX地区是骆越文化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壮乡”。壮族特色浓厚,铜鼓、壮锦等民族元素随处可见,壮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各式各样的铜鼓纹样。壮族文化在幼儿园日益受到了重视,研究者们对铜鼓文化传承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铜鼓纹样应用于幼儿绘画活动的应用研究少之又少。而且我园是城区新办幼儿园,园内的绘画教学内容缺乏创新,绘画题材较少。针对XX地区浓厚的地方特色壮族传统大环境,以及本园园本课程建设大方向,本园开展为期一个月《歌圩节》的壮族特色课程。笔者依托《歌圩节》园本课程的开展,通过铜鼓纹样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探讨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力求号召多方面共同努力,真正发挥铜鼓纹样在幼儿园的传承和促进进幼儿个体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 内容与实施

2.1 铜鼓纹样融入幼儿绘画活动的困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等,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本土资源,激发幼儿对家乡、本土文化的热爱之情”。虽然《纲要》中对此有明确的要求,但是真正将铜鼓纹样资源作为地方特色绘画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其融入幼儿园绘画活动中的教师与幼儿园在目前还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教师认为铜鼓纹样的特征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差甚远,铜鼓颜色暗沉,而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部分教师认为最棘手的是如何选材以及教师本身对铜鼓纹样不了解。如何打破传统单一纸笔室内绘画活动局限,将铜鼓纹样有创意、有效融入幼儿绘画活动中,我们展开了调查研究。

笔者针对铜鼓纹样绘画活动的实施困境设计问卷,老师们回答如图1:

图1

在铜鼓纹样运用到幼儿园绘画活动中,您认为有什么样的困难?

根据数据显示,教师自身对铜鼓纹样不够了解时间精力有限,收集选择活动内容较辛苦;教师自身的绘画水平不高对幼儿的指导不科学;幼儿园的绘画材料有限班级人数过多;设计幼儿感兴趣的铜鼓纹样绘画活动等为主要困难。综上可知,最大的困难就是教师自身对铜鼓纹样不够了解时间精力有限,收集选择活动内容较辛苦。

笔者还专门针对铜鼓纹样绘画活动的实施困境,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进行访谈:“根据您的教学经验和对孩子的理解,您认为将铜鼓纹样融入幼儿园绘画活动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和困难?应该怎么解决?”老师们的答案如下:

教师1:铜鼓纹样比较抽象,幼儿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也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连续纹样的画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幼儿不易掌握。我认为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给铜鼓纹样进行涂色练习,让幼儿在涂色过程中感受图案、线条的组合、排列等,加深对铜鼓纹样的认识,再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2:孩子对铜鼓纹样不了解,导致在绘画活动中依样画葫芦的状态。

教师3: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没有规划好,要画几种纹样,分配得不均匀。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合理的分配。

教师:4:不知道铜鼓纹样有哪些。

教师5:铜鼓纹样相比常规绘画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技能的难度,需要比较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6:孩子们对铜鼓文化的认识不够,因此幼儿还只是模仿,没有创造性。

教师7:对铜鼓的历史不是很了解,绘画基础不够。

教师8:不够了解铜鼓。对于纹样不熟悉。教师自身要深入的去了解铜鼓纹样。

教师9:困难是如何引导幼儿学习连续纹样的画法。解决方法:师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提高线条画技巧的活动,可以在美工区投放相关的线条画材料、铜鼓纹样图,让幼儿探索、思考、模仿、创造。

综上所述,教师们认为主要的困境是自身的因素如:对铜鼓纹样了解不够深入,较难设计更符合幼儿需要的铜鼓纹样绘画活动,以及自身绘画基础较薄弱。其次则是幼儿自身的绘画基础较薄弱,连续纹样画法有一定的难度;铜鼓纹样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最后幼儿园有关绘画活动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及其不丰富,培训机会也少。我们需要迫切的解决这样的困境。

笔者在本园开展铜鼓纹样运用于幼儿绘画活动的调查时还发现,一线教师在幼儿绘画活动教学中难以落实《指南》课程标准。表现一是单一纸笔的教学活动仍然比较多,知识本位的教学服务于固定模式的绘画活动,幼儿为主体的价值难以体现;表现二是活动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不同的教师教学起落点不同,教学依据是教材内容和个人经验。

2.2 实践的思路与策略

“铜鼓纹样在幼儿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经过一年、三个轮次的实践与修改,邀请本园三个年级的幼儿共同参与。课题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所用教材,笔者依据《指南》课程标准和铜鼓纹样资源,分年龄将铜鼓纹样运用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经过先大班后小班、先一个年级后所有年级的推进过程,并加强教与学策略的研究与指导。这也是教育教学创新的具体举措之一。研究过程中用《指南》精神指导教学,观察实践反馈,边推进边修订完善。这是一个将铜鼓纹样资源融入幼儿绘画活动具体化的过程,也是推进幼儿深度学习、传承铜鼓文化过程。

2.3 突破困境的过程与方法

2.3.1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活动前开展说课活动,梳理活动设计。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活动,做好活动的各项准备。活动后及时进行评价、反思,帮助教师梳理问题突破实践困境。鼓励教师开展有创新的铜鼓纹样绘画活动,突破传统采用单一纸笔开展绘画活动的局限,以多种形式开展铜鼓纹样绘画活动。

2.3.2 教师结对帮扶

本园教师教龄差异大,不同的教师教学起落点不同,教学依据是教材内容和个人经验。通过教师结对帮扶,对突破固有的绘画教学模式以及单一纸笔绘画形式的困境有很大的帮助。教师结对帮扶是让新手教师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也是老教师突破自己局限,更上一层楼的最佳方式。

2.3.3 以大带小,幼幼互动

通过开展“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让大班幼儿去介绍自己设计的铜鼓。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让小班、中班的幼儿进一步深入感知欣赏铜鼓纹样的美。同时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励大班幼儿自信的表述自己设计的铜鼓。

2.3.4 总结提升

通过三轮的实践-调整-再实践的绘画实践活动形式,进行针对性的总结梳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突破困境,寻找将铜鼓纹样融入幼儿绘画的模式和方法。

总之,结合幼儿以大带小的互动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欣赏铜鼓纹样的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这契合《指南》的精神:“教师应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通过实践-调整-再实践的形式,将铜鼓纹样有效融入幼儿绘画活动中。同时利用教师结对帮扶的形式突破传统绘画活动的局限,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创新的将铜鼓纹样融入幼儿绘画活动中,顺应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

“铜鼓纹样在幼儿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在本园开展实践研究后,师幼的绘画技能得到显著提升;美化幼儿园大环境的同时,也传承了铜鼓文化;推进本园园本课程的建设,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3 实践与创新

以铜鼓纹样绘画活动为支点融入壮族民族优秀文化扩展到幼儿园教育多元化,把以往研究中将铜鼓纹样应用到建筑、工艺品设计产业中的传承文化方式转化为融入到幼儿绘画活动中。深入挖掘铜鼓纹样的艺术价值与教育意义,为保护民族文化做出尝试。

首先,形式创新。铜鼓纹样融入幼儿绘画活动不仅局限于教室,还可以走出教室,美化幼儿园小路。其次,资源创新。通过将铜鼓纹样融入大班户外水粉画活动,符合本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发展需要,丰富课程资源。最后,模式创新。通过实践,探索出可行的壮族文化融入幼儿绘画活动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模式。

“铜鼓纹样在幼儿绘画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其最重要的创新之处就是帮助了教师梳理铜鼓纹样资源,明确教学依据。结合图案简单、排列整齐的纹样核心知识,对幼儿年龄阶段特点进行分层次描述,符合幼儿学的标准、教的标准和评的标准,能够有效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4 效果及影响

在幼儿方面。通过铜鼓纹样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实践研究,幼儿的绘画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加深幼儿对铜鼓纹样的热爱,弘扬与传承铜鼓文化。在教师方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壮族文化素养,树立教师对铜鼓文化的正确认知。在幼儿园方面,将铜鼓纹样资源创造性融入幼儿绘画活动,提升铜鼓纹样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质量,是对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补充,为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实践助力。在学前教育资源方面。探讨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是丰富学前教育教育教学资源的前瞻性思考和有益探索,为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在铜鼓纹样课题开展的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幼儿绘画技能也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们整体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幼儿园的环境也有了改变。但是笔者对于铜鼓纹样研究还不够深入,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留下了一些困惑。

首先,我们需要深入探索不同的绘画形式以及材料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发展,思考铜鼓纹样还可以以哪些形式更好的融入课程中。其次,铜鼓纹样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不应只是绘画活动的一种形式。最后,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铜鼓纹样的特点以及价值。

展望未来,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将终身学习落到实处。同时教师们需要不断思考、实践与反思,在教中研,在研中思,在思中得在才能更好的将铜鼓纹样融入课程中。

猜你喜欢

本园铜鼓纹样
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
快乐的小铜鼓
铜鼓渐成收藏潜力股
端本园的一个下午
袁飞纹样设计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