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角下社会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模式探究
——以斗门区莲洲镇乡村实践基地为例

2021-03-25黎诗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基地育人

黎诗扬 杨 军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广东·珠海 519087)

0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应树立‘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三全育人”是以学校育人为主,家庭和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相互覆盖的育人格局。这一理念不仅是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更是要求高校运用这一理念调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与力量,进一步转变和完善教育理念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可以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设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可以积极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驻军部队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积极搭建实践基地育人平台(葛志亮2013)。当前许多高校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上一方面不断地增加基地数量,另一方面整合资源与基地密切合作以提高基地的质量,但仍然存在专业特色不突出、基地建设不稳定、组织实施缺乏力度、参与各方的职责与义务模糊等问题。本文通过总结社会实践基地在实践育人方面的现状与不足,以乡村实践基地为例,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个维度探究协同育人模式,从而达到完善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深化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效果的目的。

1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社会实践基地的意义

1.1 重要场所:拓展第二课堂,实现全员育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基地建设,可以为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稳定的平台,提供更多实践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同时,通过服务社会、了解国情,有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此外,作为课堂理论教育的有效补充,可以发动专任教师、辅导员以及基地负责人、社会人士加入育人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理念。

1.2 重要载体:构建长效机制,实现全过程育人

实践育人基地是开展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开拓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建设的重要环节。稳定的、健康的实践基地能够使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规模化,有利于实践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实践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李秀美2006)。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的长效、系统性的实践锻炼机会,有利于输送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通过依托社会实践基地这一有效载体,构建适应学生成长规律的社会实践体系,可以有效覆盖和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形成长效育人机制,最终实现全过程育人。

1.3 重要举措:整合校企资源,实现全方位育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资源整合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目标,可以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资源优势,并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不断整合各类资源,达到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发挥平台的作用,社会实践基地可以使得大学生在成长培养的过程中,不断获取优质资源,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2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2.1 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情况,以广东省珠海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对于社会实践基地的反馈与认识。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样本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所属专业类型四个方面,具体如图1所示。样本的性别比例基于平衡,专业设计的类型以文史师范类与理工科学类为主。

图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类型上来看,绝大部分同学有过社会实践活动的经历,从未参加的同学仅占0.78%。超过一半的同学以社会调查类实践活动为主,占55.74%,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来自专业实习类实践活动,科研创新类实践活动占10.78%。从参与动机方面来看,自主参加略多于学校要求,分别占比52%和48%。进一步分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因,与专业相关的原因排第一,占比30.21%;由于学分要求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占比29.07%,与专业相关的原因接近排在第二。

从参与社会实践的收获调查来看,学生比较赞同通过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社会,同时专业能力方面也得到了一些提高。具体如图2所示。

图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

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来看,学生比较倾向于选择由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活动,或由老师组织带队予以指导的形式,两者比例接近。相对来说不愿意选择老师带队全程监督的相对管制更多的方式,如图3所示。

图3: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从调查对象对于自己所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来看,存在问题最大的来自于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动力不足,其次就是缺乏专业老师指导和学校缺乏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出现问题是目前社会实践活动运行最大的阻碍,同时来自学校的政策保障和来自老师的指导支撑不够。再者,实践活动本身缺乏专业性,以及缺乏固定的实践基地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具体如图4所示。

图4: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2.2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原因剖析

从“全员育人”层面来看,社会实践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在高校中,往往是辅导员代替社会实践教育导师的角色,其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受到许多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不足以满足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教育需要。另外,社会人才资源在高校社会实践过程中的作用显著,在社会实践基地项目开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社会人才资源在实践育人中的积极作用,是社会实践基地协同育人的关键问题。

从“全过程育人”层面来看,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于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大学生实践教育考评制度、奖惩措施等制度的不完善,大学生实践教育具有复杂性、动态性、普遍性,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对效果、参与度、创新能力难以标准化考评。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会带来实践育人长效性缺乏,无法贯穿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从“全方位育人”层面来看,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需求与高校社会实践教育的单一化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成为关键。根据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项目的不同,结合大学生专业特色,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实践基地资源,能有效提升高校与实践基地协同育人实效。

综上所述,通过“三全育人”视角重新审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高校与实践基地之间的协同育人模式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从理论层面上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鼓励社会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学习。从制度层面上通过设定专业实践目标,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学科体系与社会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体系,可以做到全过程考核。从实践层面上,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可以做到全方位育人。

3 “三全育人”理念下乡村实践基地的协同育人模式

3.1 功能目标

紧扣乡村发展主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斗门区莲洲镇乡村实践教学基地,围绕珠海市东西部发展不均衡、乡村发展进入新时期、乡村发展需要智力支持的实际,充分发挥学院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房地产开发管理的专业特长,围绕莲洲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乡村土地开发等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为莲洲镇幸福村居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在乡村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活动开展过程中,紧紧围绕从专业的实践锻炼学生、从深入乡村认知启发学生、从社会服务的组织和参与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能力锻炼等视角,将专业课程训练和社会实践服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活动参与和组织中得到全方位锻炼,已经成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这种模式已经在学院的其他实践基地合作中得到复制推广。

3.2 建设路径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乡村实践基地为依托,通过实践教学和实践项目的开展,培养专业课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双导师”模式探索,整合学校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的社会人才资源,构建实践育人教师队伍体系,实现全员育人。

完善基地制度建设,实现全过程育人。以“乡村实践基地”为依托,不断完善基地制度建设,及时跟踪和评估实践育人实效,实现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保障全过程育人。结合在校地联合培养项目开展情况,及时跟踪和评估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基于现状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修正意见,为基地建设过程中实施的项目进一步推进、项目选择提供指导,保证基地建设过程中的所开展的项目层次分明、效果显著。通过对项目的选择与设计、实施效果评价,结合项目团队的归纳分析,逐步探索出乡村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科学实现路径,为面向乡村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全方位育人。根据协同育人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通过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以课程建设需求为基础,与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展开合作,实现全方位育人。通过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不动产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构建,全面提升不动产应用型人才的综合能力。一方面,充分利用莲洲镇乡村特色产业、乡村人文自然景观、乡村社会治理、乡村环境发展现状资源,为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实习提供场所和实践项目依托。另一方面,依托乡村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乡村基层党建资源,依托学校自足发展课堂、社会服务课程体系框架,开展面向乡村服务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融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实践基地建设目标,以合作共建的原则、互利共赢的局面形成基地建设长效机制。

4 结语

本文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围绕目前高校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社会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模式。通过以乡村实践基地为例,紧扣乡村发展主题,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践行实践育人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功能目标,在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制度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层面,实现三全育人理念,提升高校与乡村实践基地协同育人实效。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基地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基地我的连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