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1-03-25杨帆
杨 帆
(东莞理工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1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问题
1.1 教育理念发展滞后
由于办学定位、资源优势以及所处地域的差异,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目前仍是参差不齐,有的高校侧重于实践,有的教学侧重于理论。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内涵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目前多停留在教学评估层面,没有回归到育人价值上,忽略了教育的持续性与普惠性,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延伸十分有限。
1.2 协同效应作用有限
由于各级教育主体对创新创业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有所不同,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创业教育在不同环节上的差别开始逐渐被拉大。加上缺乏系统的制度保障,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时容易出现主体责任错位、资金不到位等问题,学校与区域之间、学校与学院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都未能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1.3 教育体系有待升级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不够深入,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缺乏系统规划、科学布局和动态调整,创新创业教育成果逐渐趋向同质化。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没有侧重点,在关键问题上的攻坚缺少实质性突破,课程教学、项目孵化、氛围营造等不同工作环节上分唱独角戏,关联度比较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1.4 与区域产业的结合度低
由于与政府组织、产业组织、商业机构等外部组织缺少有效联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集聚效应不够明显,容易陷入“闭门造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停留在学生层面、学校层面,未能与社会创新创业体系接轨,缺乏与外部组织互惠互利的联盟关系,进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循环在低水平中。此外,创新创业教育也没有瞄准区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在关键环节上缺乏前瞻性布局、持续性投入,这导致精品教育成果产出较少,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十分有限。
2 东莞理工学院构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提出背景
2.1 基础背景
作为“世界制造业之都”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东莞理工学院从办学之初就已开始谋划布局产学合作,每年为区域经济发展输出了大量应用型人才,“来东莞理工求学,留东莞发展创业”品牌理念深入人心。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学校高度凝炼了“产学融创”的理念,“产学融创”是指在区域创新体系中,聚焦于大学与产业的互促融合,大学作为知识创新主体、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大学与企业加强协同创新、政府作为介入和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各创新主体加上一些支持性群体,通过紧密对接、互动互促、合作共享,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形成价值整合、功能互补和创新要素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在此理论基础上,学校精准对接产业集群建设需求,以系统思维深入推进内部综合改革,积极培育产学融创文化,逐渐成为服务支撑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文化高地。
2012年,东莞理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着力点,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检验发展成果,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快推动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创业学院为核心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顺利嵌入到学校综合改革中,建设省内首批“青创空间”、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开设创业试验班、承办2016年广东省“挑战杯·创青春”大赛等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创新成果、创业人才充分涌现。东莞理工学院在这一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强调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2.2 需求背景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拓展就业创业空间都被划入了建设重点。东莞理工学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腹地,构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输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有着具体而深刻的需求背景。
2019年7月6日,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东莞市人民政府的三方支持下,东莞理工学院成为全省唯一省市共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一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正慢慢崛起。构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也是展现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2020年,东莞理工学院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东莞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学校计划未来五年再投入50亿元,力争走在全国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前列。构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为东莞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技术、智力、文化支撑。
3 东莞理工学院构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东莞理工学院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构建“一心双域三全四层五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探索过程中,学校瞄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率先将“产学融创”理念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聚焦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把构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探索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学校以新申报高校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获评广东省实施动态管理后首批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18-2021年),“一把手”抓“双创”、“体系化”抓“双创”、“大平台”抓“双创”、“厚文化”抓“双创”、“新工科”抓“双创”等系列举措所带来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
图1
3.1 强化“一心”引领,突出人才培养
东莞理工学院围绕“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坚持以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在《东莞理工学院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东莞理工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5-2020年)》明确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贯穿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主线,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实现普惠教育、终身教育。
同时,学校坚持把“产学融创”作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主动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建立了基于“政府支持下的学校+大学创新城(新型研发机构)+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园区、专业镇街+龙头企业”的创新合作办学模式,创建了九个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学院,让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回归到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见图2)。
图2
3.2 深化“双域”推动,扩大协同效应
东莞理工学院创新“学校-学院”、“校内-校外”、“国内-国际”多层次两级有机协同机制,一方面,建立了以校领导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调整成立二级教学机构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在二级学院层面,设立专门工作部门(组),负责各二级学院相关工作的具体落实和开展。另一方面,联动社会资源、企业资源、校友资源,积极筹集创新创业引导基金,以项目投资形式加强对创新创业团队的扶持,积极融入社会创新创业体系。
在国际化战略的带动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实现了国内与国际的“双域”接轨,如与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设立中法联合学院,通过强化实习、实训和产学融合为高端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主阵地;设立海外创新创业训练基地,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开设海外创业孵化营,为创新创业精英提高海外学习交流机会。
3.3 健全“三全”格局,夯实工作基础
东莞理工学院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对接,形成全程覆盖、全员参与、全方位融入的“三全”创新创业教育格局,努力实现教学促创、科研促创、服务促创。学校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定《东莞理工学院关于对参加创新创业类大赛的学生进行课程学分免听、免修及课程分数补偿的办法》、《东莞理工学院“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学生获奖奖励办法》、《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学奖励办法》、《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课外实践学分管理办法》、《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有序开展。
3.4 加强“四层”教育,提升育人水平
为推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和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东莞理工学院分别从必修课、学生社团、精英培训、重点竞赛等四个环节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力度。一是面向入学新生推出创业基础必修课、创新创业启蒙论坛,其中必修课学时数为36学时;二是引导学生社团合作交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19个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常态化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其中KAB创业俱乐部连续四年荣获“全国百强创业社团”称号;三是推进精英班培养模式,累计开设2期莞港澳青年创业训练营、5期创业实验班、6期海外孵化营,推行个性化培养机制;四是突出创新创业竞赛牵引,坚持“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近三年学校累计组织6258个项目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系列龙头创新创业竞赛,获得省级及省级以上的奖项达78项,其中2020年“挑战杯”国赛获3铜,省赛获4金3银10铜,连续四度获得优胜杯,“互联网+”省赛获1金3银4铜和优秀组织奖的突破性成绩。
3.5 突出“五重”特色,彰显示范作用
组织重水平。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相结合,联合科技创新研究院、大学科技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等校内机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以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和培育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课程重质量。学校落实“具有批判性思维、掌握创新方法”作为人才培养标准之一,每年投入300多万元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搭建线上线下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设《创业基础》《批判性思维》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公共课程群;联动学生社区知行学院,开设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升课程。
能力重基础。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产业技术和应用成果带入课堂,将“互联网+”大赛融入到《创业基础》必修课程的实践环节中,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和训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系统体验。深入推广KAB创业教育和SYB创业训练,向广东省“青创100”每年输送学员,开展创新创业实务培训。
项目重实战。建立创新创业项目种子库,近三年累计培育99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依托两校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项目孵化,与大学生科技园合作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引入各类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机构,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应用,更好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参与到大湾区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等建设。
基地重保障。建设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的学生创新创业地图,从技术开发、项目运营、政策服务等角度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保障服务,推进四个“一”配套建设:一个固定阵地+一套管理和服务办法+一套校内政策支撑制度+一套校外市场支撑制度。
4 总结语
构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东莞理工学院分别从教育理念、协同机制、基础保障、实践育人、工作特色和高质量发展等环节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也丰富了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随着“十四五”时期的到来,在新的起点上,东莞理工学院将牢牢把握“三区叠加”的区域发展机遇,继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度推进产学融创,把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聚焦到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到高质量发展、聚焦到关键问题攻坚,全方位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改革,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建设贡献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双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