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乡村战略下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

2021-03-25和颖婷孟庆凯

乡村科技 2021年35期
关键词:江西省劳动力农村

鲁 宇 李 杰 和颖婷 孟庆凯

(江西科技学院财经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用“互联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农民现代化信息技能的提高需求应运而生,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及加快农村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劳动力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主体部分,利用农村回流劳动力自身价值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成为带动农村全面升级的有利要素。

因此,在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如何让劳动力回流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农村劳动力回流是农村劳动力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和农业资源,在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优化配置人力资本和其他资本的最终结果。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

LI 等[1]通过 Logit 模型实证表明,家庭经济资本和家庭人力资本对农民回归意愿有显著影响。在城市从事非体力劳动并对工作做出更高评价的人回乡的意愿较低;此外,性别、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对移徙工人的返回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WANG 等[2]在研究传统村落多维空心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的过程中,同样提到传统村庄的空洞化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人口的流失,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及农村工业的衰落。而这些传统村庄的空洞受家庭经济、区位和运输因素、耕地资源、家庭人口结构、住房状况及土地管理因素等的影响。WANG[3]在相关研究中指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农民工返乡后创业效率低下,并提出有必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改善相关的优惠政策及健全创业环境,预防农民返乡创业效率低下问题的产生,从而提高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关于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及特征。

1.2.1 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因素。蒋海曦等[4]对农村劳动力回流这一问题,以农民工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群体的回流意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技能和土地流转等因素均存在制约作用。蒋玲等[5]指明了影响回流的因素除劳动力自身因素外,也受一定时期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是内、外部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任远等[6]同样提到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受到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等因素制约,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总结可知,导致劳动力流失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1.2.2 关于农村劳动力回流机制的研究分析。王瑞瑜等[7]基于托达罗两部门劳动力流动模型,从家庭资产积累的角度构造了四部门劳动力流动模型。发现扩大农村非农资本规模能够有效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数量,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有利于非风险偏好型劳动力返乡。王心蕊等[8]提到外出劳动力的家庭赋性越好,回流意愿越高;外出劳动力在外的收入越高,回流意愿越低。

通过对近5 a 的国内外劳动力流失因素的总结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对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因素的分析与国内具有相同观点,这说明劳动力流失多源于制度、经济及个体等多个方面共同影响,个体因素又可细分为性别、文化程度、农业技能、土地流转及耕地面积等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制约或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因此,笔者基于以往研究经验,以江西省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出因素,力图挖掘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背景下制约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关键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及解决措施。

2 现况及因素分析

受传统城乡二元制度体系、农村户籍制度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外流群体日益庞大,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不足的困境。

通过《江西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采集,深入剖析江西省近30 a 内人口增长及劳动力数据。结果发现,1980—2004 年这24 a 间,江西省人口增长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后的10 a 内走势趋于平缓,直到2016—2017 年出现了小幅度增长后又呈现下降趋势(见图1)。

图1 江西省人口自然变动情况

“十三五”时期,江西省25 个贫困县、3 058 个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江西省老区的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但以江西省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与周边省份的差距较大,其中以浙江省为代表的周边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江西省。

2.1 江西省经济发展与优质劳动力外流

最新GDP 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江西省GDP 为25 691.5 亿元,江西省南昌市 GDP 为 5 745.5 亿元,而与江西省接壤的各省份的省会城市GDP 全部突破万亿。随着各省份推行强省会战略,集全省之力打造省会城市,江西省与其他省份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另外,各省会城市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及更完善的福利政策,吸引周边省份的劳动力大量流入。而江西省的劳动力一直被周边经济强省虹吸,造成大量劳动力外流入广东省、浙江省,并成为全国排名前五的人口净流出大省。

江西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及金融业发展平缓。纵观上海市金融中心陆家嘴,杭州市阿里巴巴集团,深圳市华为、中兴等企业均为各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而江西省的综合实力尚存发展空间,VR 技术和航空产业尚未完全成熟,不足以成为引领江西省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型支柱产业,因此,无法提供大量高新技术型、金融型的工作岗位吸引高技术人才驻足,进一步加剧省内优质人才外流。就目前形势来看,是否能够紧跟时代潮流,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并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实施,是推进未来农村现代化繁荣的重要前提。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人们通常将学业、就业视为个人发展与阶层跃迁的重要途径。而大城市相较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更具优势,且许多农村学生家长也强烈反对子女返乡就业或创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大量青年劳动力外流。

2.2 江西省返乡扶持体系不完善

首先,从总体上看,江西省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一方面,农村经济相对于城市本身存在较大差距。法制教育普及率低,村民受教育程度低,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及宅基地产权制度不够明确等,这些问题不利于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进而成为部分农村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许多农村劳动力有返乡之心,却无法长期留在农村。即使部分劳动力留在农村也无合适的就业岗位,往往会被动失业,从而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

其次,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基础设施等相对薄弱。农村劳动力返乡后生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不便之处日益突出,导致其被迫外流。青年劳动力回流,选择在家乡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但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青年劳动力回流工作上做得还不够充分,流失劳动力返乡后的政策扶持体系不健全,青年劳动力难以获得发展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流失劳动力返乡的积极性,影响了青年劳动力返乡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随着近几年数字乡村的建设速度加快,对于农村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普及提出更高要求,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数字化普及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环。

2.3 城市化建设对农村劳动力外流影响

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群体和经济、文化和政治结构的发展,农村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降本增收落到实处,农田的产出量也得到大幅度提升,中国农业开始由劳动密集型生产向集约化生产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量富余,新一代农村劳动力快速流向城市。

此外,经过30 多年优先建设,城市具有吸引力的岗位、健全的经济文化政治制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带来的稳定收入等优势,并有着巨大劳动力需求,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城务工。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发达地区综合实力强,相对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能够弥补转移劳动力就业缺口的机会更多。这也成为农村地区劳动力外流至城镇地区、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外流至发达地区的重要原因。

3 结论及建议

目前,我国一二三产业的边际就业弹性指数日渐下滑,第一产业已出现负数,只有第三产业的边际就业弹性能够基本维持在0.6 左右,直接导致总体边际就业弹性持续下降。对各地方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大规模的劳动力回流有利于促进当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由此可知,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同样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江西省相继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及具有地方特色的帮扶政策,伴随江西省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设立,进一步优化了江西省招商引资环境,也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江西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返乡劳动力的创业与就业条件也得到了深层次的提升。

3.1 促进资源回流,打造智慧乡村

“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级各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坚持以“智能化数字乡村”为发展目标,在乡镇建立符合国家规定的云计算中心,普及电网,做到全网覆盖,推动数据共享,创造系统化城乡发展思维。持续搭建智慧化政务和服务平台,在乡镇一级不断建设基层数字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与投资方合作为农民、乡镇集合体做好信息采集、发布、推广与共享工作。通力打造集地方民俗旅游特色,能对外提供旅游、产品在线预订配送服务、民宿服务、智能推送当地旅游信息服务为一体的智慧民俗旅游文化村。通过发展“农业+旅游业”,带动线下销售相关产品或服务产业链发展,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使游客在观光游玩的同时可以切实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3.2 挖掘农村自身力量,吸引人才推进农村发展

农民是乡村发展最主要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农业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农民自身的力量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一环,建设专业化队伍,运用自身优势,发挥专长,促进家乡自身资源最大化利用,发挥强大的物质动能。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背景下,人才尤为重要。首先,应充分挖掘本地区外出求学青年的力量,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和就业保障机制,使返乡劳动力创业有保证,由少量返乡创业者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其次,返乡创业者成功在乡村创业后,能够在为原无业村民提供就业的基础上,促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由此吸引更多流失人口返乡。再次,有效运用公益力量,通过公益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力为乡村创造更大价值,向具有返乡创业意愿的人员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推行与返乡创业人群需求相匹配的优惠政策。最后,鼓励大学生结合“互联网+”“新农人计划”等热点项目,通过新模式、新工具、新技术及新平台,因地制宜打造独具本乡镇特色的创业项目。将“数字化”的概念“下沉”至乡村,加快“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

3.3 劳动力回流创业对完善城镇功能起到积极作用

重视劳动力在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未来城市产业升级的快速推进,AI 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技术逐渐成熟,未来这些高端、快捷的技术将会逐步取代原始劳作方式,原始劳作方式、工具等已不再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熟悉本地状况、且相对于未外流的劳动力,曾经流失的劳动力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技术,这些人群将会是最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组成部分。农村劳动力由于外出务工,使他们的经济收入高于原先留在农村的收入,虽然高收入的同时也伴随着高消费,但由此也说明即使需要面对高消费影响,最终净收益依然会高于低消费时产生的净收益。这些群体回乡创业不仅能够为家乡带来新的产业和服务,也能够将群体收入来源和消费范围缩小,对个人来说,能够用有限的资金做更多的事,从宏观角度考虑,这对城镇功能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4 结语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农民现代化信息技能的提高需求应运而生,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及加快农村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单凭农村自身实力难以吸引劳动力带动乡村自身发展,在乡村振兴这一大背景下,各方应通力合作,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

猜你喜欢

江西省劳动力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模拟成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