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因子分析
2021-03-25韩璟文杨锦泯
韩璟文 张 超 马 笑 马 艳 杨锦泯
(徐州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我国各地区乡村有着各自相对稳定独特的居住环境、社会结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及运行机制等。浓厚多元的历史背景昭示人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原风貌、原生态,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古典与时尚的互融,传承与创新的契合。我国乡村的变迁,是迭代而不是换代,要宜居还需要宜业。
1 研究范围
1.1 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实效的界定
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实效评估属于使用后评估(POE)范畴。其主要针对新农村公共空间建设的完成度、实施效益、影响作用等作出系统评估,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对村民的真实感受和满意程度进行评估[1]。
1.2 调研地点的选择
选择调研地点时需满足2 个条件:一是在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范围内,二是在苏北地区范围内。笔者将研究区域确定为中国苏北新农村,主要调研江苏省徐州市最具代表性的八段村、赵河涯村、曹山村和紫山村4 个新农村的社区公共空间。
2 研究设计
该研究主要为3 个部分: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场地考察及发放调查问卷来确定影响的相关因子;②检验问卷获得调查数据的可信度;③利用统计学量化分析因子变量,获得影响美丽乡村公共空间活力的因子,完成对美丽乡村公共空间活力的因子分析。
2.1 影响因素的初选
通过查阅研究新农村建设及公共空间的相关文献,总结了以往学者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影响要素分析(见表1)。从生态保育、人居环境、产业经济、民俗文化和社会共治的角度对村民、产业、环境及文创等维度进行总结,新农村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因子共23 项,包括生态保育类别中自然资源保护因子;人居环境类别中村庄道路通畅因子;民俗文化类别中民间文化保护因子等。
表1 研究新农村建设的代表人物及公共空间的影响要素
2.2 影响因素的筛选
通过实地观察法、专家访谈法及结合场地现状和研究内容,最终确定了23 项建设实效影响因素(见表2),并得出了23 项影响因素得分平均值(见图1)。
图1 23 项影响因素得分平均值比较
表2 影响徐州市八段村建设实效因子变量
2.3 调查数据的获取
笔者选取的4 个村落均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这些村落都于2016 年前后开始了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出现了问题,影响了村落的建设实效,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由于不同变量的数据高度接近,因此,被视为研究对象特征的大样本。笔者采用网络问卷和现场问卷双线模式进行调查,于2021 年7—9 月共分发问卷185 份,回收了有效问卷185 份,有效率达100%。
2.4 可信度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使用问卷可信度检验来检验数据是否能够进行因子分析。首先,采用IBM SPSS 24.0 相关系数,检验相关性是否存在于23 项影响因子之间。检测了348 对相关的系数,其中有205 对存在相关性,符合实施因子分析的要求。其次,利用KMO 和Bartlett 检验因子的适当性量值和显著性水平,见表3。从表3 能够看出,KMO值为0.725(>0.6),表明变量间存在共同因素;Bartlett 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 (<0.01),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数据适宜作因子分析。
表3 KMO 和 Bartlett 检验
3 结果及分析
3.1 乡村建设实效因子类型划分
旋转主成分因子荷载矩阵后提炼了5 个主成分,对5 个主成分命名(见表4)。
表4 旋转后主成分因子荷载矩阵
3.2 因子对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实效的影响
3.2.1 生态保育因子的影响。生态保育因子是苏北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质量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表达是通过苏北新农村的生态效益性及村落的原始生态保育质量共同表现得以实现。在生态保育因子中,“自然资源保护程度”值最高,为0.714,在以往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普遍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缺乏科学明确的认识。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认识自然资源价值的重要性[2]。“植物覆盖率”“自然景观独特性”值较高,反映了村落生态视野与朝向自然植物、独特的自然景观保护度高,有利于村落整体环境质量提升。“道路绿化程度”“公共绿地面积”反映了村落生态的整体保护完整度,是乡土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2.2 人居环境因子的影响。人居环境的表达是通过村落功能的延续来实现的,而“污水处理程度”的价值在精神文化要素中是最高的,为0.642,其次是“乡村垃圾处理”和“危房拆除”。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是保障村落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徐州市作为原来的重工业城市,人居环境一直是当地乡村振兴的短板。对村民生活环境进行保护是村落公共空间活力的基本保障,这也是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3.2.3 产业经济因子的影响。产业经济因子的表达通过特色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情况共同表现得以实现。在产业经济因子中,“特色产业建设情况”值最高,为0.476,“三产融合发展情况”值为0.452。“十三五”期间,徐州市农业和农村建设得到了重大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形成了“483”现代农村工业体系。产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招商引资”值为0.368,招商引资能够有力地支持农村特色产业的开展,促进了村落的经济发展。
3.2.4 民俗文化因子的影响。民俗文化因子的表达通过当地文化展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地域乡风文明建设、民间艺术发展情况共同表现得以实现。在民俗文化因子中,“当地文化展示”值最高,为0.495,其次是“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为0.545,“地域乡风文明建设”值为0.328。立足徐州市乡村文明实际,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3]。徐州市汉时为皇室重要的封地,拥有许多汉墓和颇具汉风的文化遗存。在传统和文化方面,其已经适应了周边许多地区的传统习俗。随着农村人口重心偏移,青壮年离开村子外出务工,很多村落都丧失了活力。
3.2.5 社会共治。社会共治因子的表达通过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情况、新观念技术引进情况共同表现得以实现。在社会共治因子中,“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情况”值为0.264,“新观念技术引进情况”值为0.285。在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效能、做好农村管理的同时,要共同构建公共共享管理体系、农村管理体系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系,并探究以党组织为主导的组合路径,可以进一步完善基层管理模式和人才引进体系,创新现代农村管理手段。引进新技术、新形式、新模式,以新思路建设新农村。农民对法治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可以衡量法治乡村建设的成效[4]。
4 结语
以苏北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活力为基点,运用统计学中主成分分析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量化分析得到影响新农村公共空间活力质量的5 个公共因子。研究表明,乡村环境在生态保育、人居环境建设中具有非常高的价值,生态保护、村容村貌整治是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传统乡村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独特的传统习俗和民间艺术。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确保了村民出行的便利性,也为村落带来了城市旅游人群。独特优美的村落景观、丰富多样的特色产业给村落带来较高审美体验的同时,原生态的农耕体验也能给乡村旅游者提供了互动参与的乐趣。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生态优美、经济发展、生活更加传统化的乡村[5]。而新农村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