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出发点,靶向治理基层“微腐败”
2021-03-25冯科敏
冯科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人民群众获得感。绵阳市游仙区纪委监委通过专题调研发现,基层“微腐败”的发生具有小官小贪、形式多样、手段隐蔽、贴近群众等特点,这背后与责任压实不够、纪法知识欠缺、监督手段单一、制度执行不严等多种因素有关。为此,游仙区纪委监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微权力”,严查“微腐败”,在思想引导、制度建设、责任落实、完善监督等方面积极作为,不断探索基层“微腐败”的预防及治理路径。
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共抓,层层传导,找准落实切入点
“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不力,是基层“微腐败”难以杜绝的直接原因。
为破解履行主体责任重业务、轻廉政,履行监督责任站位不准确、职责不明晰等难题,游仙区纪委监委探索制定“清单+提示+督导+问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梳理主体责任清单、开展季度履责情况汇报,把落实主体责任的情况纳入考核,提升履行主体责任的行动自觉,向区级分管领导发送党风廉政建设抄告书,倒逼主体责任精准落实。今年以来,游仙区纪委监委已向3位区级领导发出《党风廉政建设抄告书》,着力推动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实现贯通协同。
在压实监督责任方面,督促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聚焦主责主业,践行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充分运用批评教育、警示教育、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执纪,注重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将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个“神经末梢”。组织召开“派驻纪检监察组流动现场会”,以“观摩+探讨+点评”的方式,推动经验做法交流,突破本领恐慌瓶颈,提升工作质效,切实发挥监督“探头”作用。常态化开展“派单监督”,每月定制监督清单,今年已派单监督12期涉及监督事项67项,通过指出监督方向、明确监督重点,将监督任务具体化,确保监督精准度。
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同频,贯通协同,扭住监督着力点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监督缺位是基层“微腐败”产生的“导火索”。
为疏通监督工作中力量分散、手段单一、责任交叉不明等堵点痛点,游仙区纪委监委在聚焦民生政策落地、重大项目实施、干部作风转变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的同时,整合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力量,完善多元监督体系,形成监督合力。
畅通监督渠道,全力推行三务公开,升级完善“清风游仙”阳光监督平台,建立集公开、质询、处理、评议于一体的社会监督机制,将“微权力”置于监督“放大镜”之下。
主动接受监督,精准纠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以“听音问廉绵州行”活动为契机,细化开展“基层听作风、一线听民生、院坝问廉、作风问诊”暨“双听双问”活动。全区2300余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走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全区172个村(社区)全覆盖开展“院坝问廉”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接受群众现场质询,建立问题台账,逐项销号整改。
深挖问题背后的作风原因,召开“作风问诊”会议2场,视频曝光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倒逼作风转变,营造真抓实干、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
教育引导与制度建设并进,同向发力,摆正思想出发点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想信念丧失、法纪意识欠缺是“微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
为改善多数基层干部法律素养低、廉洁意识不到位等现象,游仙区纪委监委持续抓好思想引领工作,通过信念教育、纪法教育、道德教育、警示教育“四位一体”教育模式,开展周三夜学、法纪知识竞赛、好风传家、旁听案件庭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筑牢廉洁自律底线。今年以来,已组织教体系统200余名党员干部现场旁听绵阳外国语学校总务处原主任汪某受贿案庭审,强化警示震慑效应。
不断打造“清风游仙”廉洁文化品牌,以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廉政主题小品摄制、廉洁文化创意产品制作为依托,持续发挥“以文化人”廉洁教育功能。
不斷建立完善制度机制,探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若干措施(试行)》,公开“一把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落实述责述廉、问题直报制度,抓牢抓实基层“一把手”队伍建设;印发《村级“小微权力”运行、监督流程图》,明确33项权力事项,明晰办事流程、监督点位;深化财经纪律执行“三级联审”制度,统筹财经纪律执行单位、监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纪委监委三级力量,构建纵横交错、各方联动的财经纪律监管“一体化”格局。今年以来,游仙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查处基层“微腐败”案例67件67人,较去年同比下降30.9%,“微腐败”多发易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作者系绵阳市游仙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