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引领青少年茁壮成长
2021-03-25张培娜
张培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自信教育,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地方,但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进而帮助青少年实现对国家、民族、社会内在的文化价值的深刻体悟,最终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构筑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生命线”
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 一些不良社会思潮裹挟着错误的价值理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价值遮蔽、价值迷惑。因此,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青少年群体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我国优秀文化,树立文化的自信心,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将来才能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当然,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也是从他们担负的光荣而艰巨的根本任务出发的,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务必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切实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目的,构筑起文化自信教育的“生命线”,引导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焕发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责任担当
文化是展现一个国家精神特质的标志,承载着一国人民的价值追求与文化造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为新时代青少年的信仰,才能使青少年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在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冲突与交融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当前,外来文化通过互联网不断进入我国,而思想活跃,代表未来的青少年正是外来文化渗透的重点对象。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少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少年应对价值扭曲风险和文化信仰危机,筑牢青少年的品格基础,引导青少年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人生发展目标,勇于承担新时代的文化责任,在中华文化的推动下坚定思想定力,在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坚守立场,增强文化自信教育的责任担当,把“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强则民族强”的铮铮誓言践行到位。
坚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赋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精气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孕育了儒、释、道、法等流传千载的文化成果,也留下了科学、地理、文学、艺术等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因此,抓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炼经典教育素材,培养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增强青少年传承责任意识,以优秀的传统文化赋能青少年的人生成长。
坚持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夯实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基础
加强青少年自我教育能力,是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必备要素,引导青少年提升自觉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自我教育,也是文化自信教育开展的必备途径。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良性互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树立和能力知识的获得最直接的渠道就是教师。他们不仅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的手段传授知识,使青少年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和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也会被青少年模仿。所以,教师群体也必须要提高师德修养,不仅要认真执教、诲人不倦,还要培育自己的敬业精神,主动当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良师益友。当然,在文化自信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学生还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踊跃互动,通过主动学习与实践,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与科学素养,使得文化自信教育切切实实成为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一剂“良方”。
坚持构建丰富体系,
建立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机制
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其实施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而目前一些文化自信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缺乏深入性挖掘和系统性设计,难以形成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新时代背景下,做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首先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体系上要进行探索、构建、丰富和完善。它体现在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又体现在日常活动的熏陶引导砥砺上;体现在学科建设发展上,又体现在校园文化培育上。要将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促进文化自信教育更广泛有效地开展,同时也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价值。这就要求校内的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文化自信相关专业课教师以及其他学生工作负责人员,还有时代楷模、道德榜样、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社会优秀代表各自发挥好引领指导和示范作用。各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协调合作,针对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进行部门联动、资源整合、优势互鉴、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运行模式,为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强大支撑。
坚持文化创新,
赓续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精神命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因此,强调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还要注重文化创新,而非一味地传承,更要从创新中汲取养分,不断推进我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这是实现文化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要求。抓好青少年文化自信教育,培养好接班人,传递好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接力棒”,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把握住正确的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的理论创新、社会建设、文化发展、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智慧为支撑,坚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營管理理念和机制,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加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认同,使青少年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赓续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管委会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