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在“加法”中做好“减法”

2021-03-25吴万强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双减育人作业

吴万强

2021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的字面意义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中隐含的根本前提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构筑良好的教育生态。那么如何处理减轻学生作業负担与提高教育质量的关系,改变一些学校靠延长教学时间、增加学习强度来提升教育质量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将会是影响“双减”工作能否落地落实的核心问题。如果仅仅只在“减法”上做文章,可能减去的不只是学生负担,还可能减去教学质量、人才素质、教育口碑……“减法”的对立面是“加法”,在做“减法”的同时,不妨做一些“加法”,或许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增加作业质量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也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培养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在提升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必然要求作业布置在减负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提高自主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内容,合理确定作业数量,适度拓展作业形式,共建共享作业资源,不让学生干“冤枉活”“无用功”。同时,作业设计要坚持基础性与拓展性相结合、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开放性与探究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丰富多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得饱”,也能“吃得了”。

■ 在课堂教学方面,要增长教学效率

减轻作业负担和学习负担,增长教学效率,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也是教学质量的基础。备课优于上课,没有课前的精心准备,就没有课堂的质量保证。实践证明,教师课前多花一分钟,学生课后省去十分功。那种课前“应付”、课堂“靠吼”、课后“恶补”的方式,必然导致重负担、低效率。对于备课,首先要目中有“人”,知道学生当下进度在哪里。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的情况很多源于超前学和超标学,揠苗助长,而这又破坏了“自然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生态。其次是胸中有“标”,知道带领学生去哪里。课程标准、学生学情、现行教材等,都是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靶心,以实际学情为基础,分析研读教材,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再次是手中有“工具”,知道学生如何到那里。“时间+汗水”不是提升教育质量的灵丹妙药,也不是引领教育走出“剧场效应”和“囚徒困境”的治本之策。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运用科学的教法、学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 在育人方式方面,要拓宽育人途径

由于短视化、功利化应试教育的驱动,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科目,大量增加学生的上课时间、作业数量、考试频次,不断拔高教学难度、拓展教学深度,导致学生单一的考试升学负担日益沉重,学生的学习生活日趋单调。这既破坏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质量。“双减”的基本要义,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走出应试教育的困局,不断拓宽育人途径,转变育人方式,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所以,“双减”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要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着力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力求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重校内轻校外、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和制度保障。

■ 在资源运用方面,要增强教育合力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三者缺一不可。要打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通道,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就学校来讲,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校内的各类社团活动、实验探究、校本课程中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涵养品格,使学生差异化、选择性成长;改变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和“唯分数”倾向等问题,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就家庭来讲,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双减”工作,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坚决杜绝“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老师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升自身育人素质,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经常开展亲子活动,共商共建和谐家庭,少一些紧张焦虑下的“鸡飞狗跳”,多一些和谐温馨中的“母慈子孝”。就社会来讲,要全方位整合社会育人资源,充分利用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博物馆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打通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打造“行走的课堂”,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大力宣传“双减”和教育评价改革政策,努力破除“抢跑文化”“分数为王”等功利现象,不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营造良好社会育人氛围。

■ 在学习生活方面,要提升管理意识

“双减”政策落地之后,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和校外培训的负担中解放出来,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了“做人”的条件和自由。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时空,孩子可以完成学校里剩余的作业,可以自己安排复习、预习,可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进行广泛的亲子活动,可以从事家务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身上有了更多的“自由感”和“烟火气”。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时空,给了孩子自由,也更需要孩子自主,能够管理自己的时间,增强规矩意识和自理能力,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野蛮生长”,学校的教育、家长的引导、学生的自律将显得更加重要。习惯了“你讲我听”“你教我学”“逆来顺受”的学生,相比于学习习惯好、自律性强、兴趣广泛、个性鲜明的学生来讲,其“八小时之外的差异”可能就更大了。

在“双减”工作中,减轻的是负担,增长的是效率;减少的是数量,增加的是质量;减小的是压力,增添的是责任。在“加法”中做好“减法”,既是一种思维的转换,也是一种思路的探索。质量提升永远在路上,“双减”政策让我们看到了质量提升的愿景,更增添了为之奋斗的动力,一副良好的教育生态似乎已然显现,让我们共同期待。

(作者系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陕西教育》特聘栏目主持人)

猜你喜欢

双减育人作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