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天津市高职师资国际化探析
2021-03-24罗瑶谭起兵
罗瑶 谭起兵
摘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发展高职教育国际化必须首先发展高职师资国际化,这是国际化人才战略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立足教育国际化背景,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区)高职师资国际化,并重点研究天津市高职师资国际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天津市高职师资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高职师资国际化水平;融合创新
当前,经济发展全球化,教育发展国际化趋势已日益凸显,全球高职院校之间既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关系又是国际化人才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越高,就越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有主动权,越能吸引更多更高水平的国际化人才,越能提升自身院校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的国际化水平。因此,高职教育发展国际化的关键是高职师资人才的国际化。中国高职教育历经3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走过了单纯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初级阶段,职教师资国际化也逐渐趋于成熟理性态势,正处于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国际化融合创新发展之路,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正从低水平向中高水平发展方向迈进。中国高职教育要在进一步借鉴融合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办学模式、专业体系、课程设置、人才模式、师资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之间的差距,从本国国情出发,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特色,创新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探究高职师资国际化创新渠道,深度开发“走出去”“引进来”平台项目,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理念、国际化工作能力。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宏观规划和政策指导,通过促进高职师资国际化发展,大力提升高职教育对外开放治理水平,完善高职教育对外开放布局,加强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多边组织的务实合作,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高职教育对外开放局面。[1]高职教育应以政策为引领、以优势专业集群为依托,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载体,以高职师资国际化为先导,提升高职教师资国际化认知和素养,创建中国职教国际品牌,培养国际合作专门人才队伍,加快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努力构建并完善和谐开放的共建共治共享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体系。
一、高职师资国际化的时代特征
高职师资国际化概念是建立在我国国际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念。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国际化师资来保障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高职师资国际化就是要打破本土保护,跨越国界,建立全球教育战略思维,在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配置、交流与使用方面开展国际化建设。新时期高职师资国际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一)师资队伍构成国际化
通过优化外籍人才引进政策,结合高职自身特色的专业集群和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提升外籍教师占比,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国际化师资队伍。
(二)师资素养国际化
高职师资队伍能从全球化角度出发,运用较强的宏观视野,准确把握国际政治经济风向,高效学习国际先进知识技术,在实践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能运用国际思维和国际规则处理解决,推动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三)师资活动形式和空间国际化
国际化师资可以有效突破文化国界,让知识和人才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高效配置,实现国际师资的全球化流动并组织参与高职教育国际化活动。
二、高职师资国际化的时代意义
(一)实现我国国际化人才战略的需要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国际人才的竞争,只有提高国际化人才质量,才能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人才的主要集聚地和流入地,广大发展中经济体和落后地区则往往经历着人才匮乏、智力外流及其带来的弊端,[2]因此,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战略目标的当务之急。要建设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首先需要建设国际化职教师资队伍,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将国外优质专业技术人才、国外先进办学模式和国际化专业课程体系引入国内高职教育体系,实现本土化和国际化的有效融合,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思维和国际交流能力的教师,打造出具有不同区域经济特色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并通过国际联合办学、联合招生、共同培养、学历互认等形式促进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科教兴国人才战略。
(二)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目标定位是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层面,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的国际化视野、思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升高职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需要对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标准,通过充分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输出职业教育优质资源确立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将教育国际化上升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规划,作为新时期提升高职综合办学水平的驱动内力。实现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还需要主动接轨国际互认体系,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经验,重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建设流程,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与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建设国际化水平。[3]要达成高职教育国际化实践要求,必须要以高职师资国际化这一核心为先导,通过高职师资国际化建设助推高职教育国际化实现。
(三)服务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济的全球化以人力资源的国际化作为支撑,要求市场提供更多具有世界眼光的国际型人才,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加之现在发达的现代通讯、国际信息网络可能催发空前规模的资金流动,促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发达国家因为经济结构调整将一些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把握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带来的损害,加快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大力培養高精尖国际化人才,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各类人才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发达国家(地区)高职师资国际化比较研究
全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地区)从来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尤其重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工作,因为教育的真正进步依赖于教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日趋凸显,经济利益的竞争和国际化人才的争夺愈加激烈,发达国家由于其自身优势更是容易吸引和集聚全球范围内的优质国际化人才包括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扩充其国家的高职师资国际化队伍,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竞争力。我国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许多地区高职师资国际化进程更是明显滞后。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高职师资国际化先进经验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一)高职师资队伍构成的国际化
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采取每年接受数千名外籍教师和学者的访问学习,从中寻求具备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教师。[4]美国职业院校通过支持本校教师出国学习、研究、讲学的政策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到美国开展相应工作。澳大利亚的7所TAFE院校师资来源十分广泛,既有欧洲和亚洲教师,还有非洲教师。德国的大学在全球公开招聘高级人才,积极参与ERASMUS、LINGUA和TEMPUS计划,还不惜耗资通过基金会资助高级学者的国际学术交流。日本东京大学是日本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所大学,其早期的39名教授中外籍教授就占到27人,现在每年还会利用教学经费的1/3在全球范围聘请一流教师。香港科技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较高,35%的师资来自35个国家的顶尖大学。新加坡通过提供高薪和优质住房等优惠条件招聘高水平外籍教师。
(二)高职师资素养培育的国际化
江苏高职教育发展的35年也是国际化实践的鉴证史,不断将美国校企合作教育制、英国工读交替制、德国双元制、新加坡教学工厂制、澳大利亚TAFE制等融入到江苏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中,不断将其本土化、校本化,不断为江苏高职师资国际化的创新探索注入活力。
(三)高职师资开设课程的国际化
德国力推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国际化学位课程,并将学生海外交流占比从10%提高到20%。法国近3年新开设的英语授课国际化课程从700门突增至1200门,并坚持国际学生与本国学生同等待遇,借此提升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意大利高校的国际化课程占比也相当高,丹麦和荷兰以英语开设的国际化课程占比达15%。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借助“开放式网页课程计划”已把全校全部33个学科2000多门课程及授课内容制成网络课件,共享到互联网上,迅速快捷广泛地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教育理念。[5]
(四)高职师资管理与评价的国际化
江苏高职教育在2005年“大扩招”背景下,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行政府定价,将学费标准提高至正常学费3倍以上,从政策优势上激发高职院校合作办学积极性,又符合江苏本地民生要求,让百姓既能以高性价比享受国际优质教育,又能不出国门缓解出国留学低龄化形势。江苏政府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对新常态下高职师资管理与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学者互访、教师互派、学生互访和千名高职院校“双师型”骨干教师赴国外培训等。2011年江苏又出台《关于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建设的意见》,规定每所高职院校至少要与国外一所同层次的优质教育机构建立稳固的合作育人关系,并将中外合作办学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
四、天津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现状
(一)政府重视、政策助力
天津作为重要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从未停止过探寻高职教育国际化实践的步伐,为更好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配合中国装备2025和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部署,市政府立足頂层设计,从宏观层面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提出了现阶段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要求,在《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提出开发80个左右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1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试点班的实施计划,这是深化天津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天津市教委在落实实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中出台《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至2020年在境外建设10个“鲁班工坊”的目标。
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天津政府颁布了系列相关条例,旨在联合政校行企及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实践中,不断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开展国际化建设,提高院校国际化教育治理能力,多渠道拓展中外教师之间的学术研讨交流机会,多措并举搭建“引进来”“走出去”平台,不断引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逐渐进行本土化迁移,培养本土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素养,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专业建设能力、专业教学能力。通过不断提升国际化内涵建设,天津高职在产学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积极的国际合作开发国际双语课程、编制双语教材,依托各种国际大赛平台吸引外来投资与合作。
(二)积极拓展“引进来”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融合
1.引进国外先进办学模式。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成功典范,通过引入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日本的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培训模式,与自身发展特色相结合,打造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本土品牌。
2.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中央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开展石油工程项目合作,项目内容涉及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引进澳大利亚相关专业课全套英语教学模式和核心教学资源。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的国际化适应能力,对培养企业所需的国际化专门人才助力。
3.引进国际标准培养行业人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与美国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深度合作,成功建立了全国唯一一所邮轮人才培训中心。该中心在行业人才培训中引入国际标准,由美国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有限公司提供人才培养模式并提供豪华邮轮作为项目实操基地,为该专业培养国际人才搭建良好平台。
4.引进外国留学生构建国际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平台。天津职教发展通过积极探索“走出去”创新途径,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影响力,吸引着外籍人员来津留学,进一步拓展了“引进来”平台,加快了天津职业教育国际化步伐。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轮机专业都招收了外籍留学生。英国和丹麦对口交流合作院校每年都会安排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有利于国际人才的培养。
5.引进更多国际参与提升大赛影响力。天津市通过开展全国性职业院校间技能大赛不断吸引更多的外籍教育官员和专家来我市参观考察,参加竞赛和职教论坛的人数也逐年递增,技能大赛已从国内职教领域的竞赛演化为促进国际职教领域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
(三)深度开发“走出去”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创新
1.通过输出职业教育模式。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埃塞俄比亚教育部共同签署职教合作协议,埃方以我国职业教育模式为模版,与中方合办的国际项目“埃-中职业技术学院”由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承建。通过该项目中国高等职教培训机构可以为埃塞俄比亚教育部、能力建设部提供培养优秀师资、官员和多种技能人才的教育服务,这是中国教育资源国际化在非洲国家地区的新实践。
2.通过输出技能大赛竞赛标准。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承办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凭借大赛丰富经验,与多家企业联手自主研发竞赛设施,编著竞赛类相关教材6本,其中全英文教材《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被第九届东盟技能大赛确定为竞赛标准。此教材也被新加坡、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引入使用。这是天津职教被国际认可的标志。
3.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向海外延伸。天津市致力于职业教育海外培训基地建设,先后与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共建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院校每年会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培训基地深造学习,调研国外院校相关专业的发展史、发展现状、办学模式、科研成果、師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等情况,结合自身专业发展,探索特色教育国际化途径。
4.承接国际项目开展国外教学培训。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在经济项目发展合作中涉及到坦赞铁路建设培训工作内容,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接了此项培训工作,通过教师外派出国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对坦赞铁路技术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并以多个专业组成不同培训模块形成教学方案,制定出了较为完整的培训模式,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认可。几年中该培训工作已举办4期,接待和培训坦赞高级别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近200名。
5.国际校企合作实现跨国顶岗实习。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与天津中水北方公司航测遥感院等单位合作,分批选派实习生随公司援外队伍到喀麦隆、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参与工程建设的相关测量技术工作。[6]天津商务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同泰国合作院校签订协议,选派在校生到泰国的诸多酒店带薪顶岗实习。通过此类跨国顶岗实习有效培养了学生国际化视野。
五、当前天津市高职师资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天津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向来注重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并结合天津区域经济文化特色,依托各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专业集群建设情况,不断将外国先进元素与本土师资融合创新,促进了天津高职师资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亟需进行顶层设计
当前,我国制定出台的有关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系列文件中,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和《中外合作职业技能培训办学管理办法》,主要将关注点聚焦于规范国际合作办学行为,保障中外双方合法开展联合办学,但是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性文件中却很少涉及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内容,虽然天津市也竭力于制定出台针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提出了现阶段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具体要求,比如《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的指导意见》《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我市职业院校在海外设立“鲁班工坊”试点方案》,这些文件都未能针对师资队伍国际化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顶层设计。然而高职师资队伍国际化基于教育国际化的全球趋势以及教育改革深化的国内形势都亟需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
(二)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
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是衡量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也直接决定了国际人才的培养质量。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都拥有世界顶尖水平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和一流的专业学科。要衡量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水平首先取决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层次。由于天津市的高职院校师资构成还是存在国际师资比例不足、国际学术研讨参与度较低、国际化科研能力弱、国际视野及创新性复合知识结构有待提高等问题,高职师资国际化尚未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有的职业学院甚至还处于较低水平,这也跟高职院校办学层次有关,示范型院校师资国际化水平肯定高于普通高职院校。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既是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评定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7-8]怎样结合院校自身特色去学习国际标准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国际师资,天津高职需要在人才引进、人才交流、师资培训、学术研讨等方面制定系统完整的计划,同时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并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师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形成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巩固国际化师资建设成果。天津高职要放开格局,在世界范围内选用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管理方式,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不断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努力求变和不断完善。
六、提高天津高职师资国际化水平策略
师资国际化问题是关系到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术科研、合作交流等国际化发展重要内容都必须以师资国际化为前提。天津要符合国际化城市的定位就必须匹配以国际化高水平的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天津高职要加快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实现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强的人才战略。
(一)政府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差异化提供政策支持
1.针对政府出台的有关高职教育国际化系列文件中对高职师资国际化相关内容亟需补充的现状,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建立科学合理的天津市高职师资中长期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阶段性目标,定期追踪目标数据,实时监督反馈,及时对阶段目标进行分析调整。在具体的规划制定调整中,可以参比借鉴国内先行的高职院校相关规划,有助于精准定位。比如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15)中就明确提出了在高职领域的阶段性规划:外国文教专家比例由2008年的1.1%提高到2015年的2%,专任教师留学三个月以上人员由2008年的4.1%提高到2015年的6%,全外语和双语授课课程比例由2008年的2%提高到2015年的3%等。在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制定阶段性量化指标有利于指导高职师资国际化工作的具体开展并执行落实。
2.针对天津现有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的差异情况,政府应提供差异化的政策支持。比如,国家级示范型高职院校和普通高职院校在师资进修、人才引进、对外合作、学术科研等方面的要求有很大差异,所需的政策支持也会各有侧重。不同高职院校在办学特色、办学层次、学生需求、人才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结构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也对政府提出了全面的政策诉求。同时,高职师资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也取决于政府积极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师资出国深造、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国际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
(二)深度开展中外联合办学,全面促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与交流
1.天津高职院校师资培训多数是在国内进行,提供师资出国培训的机会比较有限,基本是按照政府定期规划开展,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高职师资的普遍需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亟需拓宽渠道,通过搭建中外联合办学、合作研究、师资互换、专业共建、学科共享、科研合作等多形式平台,进一步加深与外国合作院校间在师资培训方面的合作。简单来讲就是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要利用政府平台和高职院校对外合作平台。
2.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交流需要积极寻求全方位多层次的形式以满足师资国际化的不同需求。一方面要将本土师资提升转化为国际化人才,就要进一步开放 “走出去”通道,通过短期访学,参加国际会议,依托项目合作带动人才交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开放“引进来”通道,甚至不惜打破传统格局,为国际化高端人才提供专门的绿色通道。人才国际化需要高职院校管理层提高国际视野,建立大格局人才观,在全球范围内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国际师资力量与本土师资力量的有效融合促进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专业开发、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创新等方面朝着国际一流标准迈进。在引进形式上还可以结合聘请国外高水平的客座教授、各类专家、外籍教师来校开展合作、研究及培训工作,从而促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交流。
(三)倡导师资管理国际化,保障高职师资的国际化发展
1.要充分做好师资国际化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是外籍教师管理工作。比如在外籍教师职前培训的工作中,要让外籍教师全面了解本校发展历史、现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执行计划等,记录相关教学出勤,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学术科研成果评定。引导外籍教师与本土教师之间开展相关教研活动以及开发项目合作等。另一方面是师资国际化工作的管理。包括师资国内和国外所涉及国际化工作管理,尤其是对国外进行国际化工作的过程跟踪、质量监控、合规审查、合作纠纷处理、教师权益保护和国际法律援助等。
2.要建立师资国际化成果激励机制。可以让中外教师之间搭对子,参与优秀科研成果评选活动,对获奖教师可以给予适当奖励,比如加薪、职称与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优先推荐、培训与进修优先提供等。定期开展不同内容的评选活动,教师参与形式可以自由选择,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组队等,积极促进中外教师间的融合交流,巩固国际化成果的同时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需要构建可持续的外语培训机制和教师终身学习制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提供一个方便及时的外语培训机制,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有计划的制定各专业英语线上分散培训计划,国际化项目线下集中培训计划,优秀教师出国进修中短期英语培训计划等,并配套培训计划进行不同层级的考证考级,用来评定师资国际化交流的水平。另一方面,有效建立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终身学习制度有利于师资队伍形成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知识、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保持国际化的源动力,适应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并不断优化师资国际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国际化综合素养,加速国际信息获取能力。高职院校可根据需要制定适合的制度,比如:自主学习+定期检查或者集中学习+座谈交流等。
(四)建立完善国际化指标评价体系,保障师资国际化的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师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的评价工作必须要建立在符合国际标准和认可的前提下才具有实践意义,否则就是自说自话,失去了发展的价值。可以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参考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师资国际竞争力构成要素,把其中最能代表师资国际化水平的要素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内容:组织或参与国际学术会议规模与次数;参与国际组织交流与合作项目的规模与层次;聘请外籍专家数量与质量;聘请外籍语言教师数量;教师出国培训进修的次数与规模;与境外院校教师互访的次数与规模;招收留学生人數;教师科研成果所获国际奖项的次数与层次;教师或学生参与国际竞赛获奖次数与级别;引进实践国外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程度与水平等。建立并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国际化指标评价体系,有助于高职院校的自我评价和准确定位,找到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断提升国际化实践能力,为师资国际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五)“校政行企”四轮联动,共建师资国际化支撑体系
高职师资国际化不是一个简单的议题,也不是单靠高职院校一己之力就能促成的大局。高职师资国际化水平的提升需要依靠全社会共同助力,形成多方联动的有效合力,构建全方位立体支撑体系,共同保障高职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校政行企”四轮联动是指政府引导、行业牵头、高校承办、企业参与。政府主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引导社会力量的向心力,认可参与各方的合法身份,明确参与各方的权责界限,规范参与各方的行为,设计共建共享的规划目标和互联网合作平台等等。行业主要通过分析区域经济产业前沿数据信息,与国际行业组织合作开发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项目,选择适合的高职院校承接开发具体项目。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参与区域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获得承办资格,并依托项目承办优势深度开展与国外校企间的合作,创新开发促进师资国际化发展的合作议项,努力将项目成果转化为师资国际化成果。企业主要根据参与项目的身份,可以是直接项目方或项目协助方,联合高职院校共促师资国际化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校政行企”四方联动支撑体系要确保能协同高效运转,还需要进一步建立高职院校共建共治共享的开放治理机制和精益化的“校政行企”联动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