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刍议

2021-03-24何碧漪李青海

职业时空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何碧漪 李青海

摘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体现。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需要借助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来评判。因此,构建积极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首要任务。文章以当前人工智能时代为背景,从新时代人才培养特征的新样态出发,重点探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的重要性和行动策略,以期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提升提供积极的参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行动策略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素质应技术型人才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职业院校作为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载体,检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达成度、适应度,则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教育评价活动是促使高职院校坚持科学定位、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办学特色的有效实现途径。人工智能技术的兴盛、新业态的诞生、新旧动能的转换、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使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层次化,而与之对应的职业教育也必须进行改革。近几年,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出台了相关文件,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改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构建科学的职业教育评价制度”[1]。毋庸置疑,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追求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其突破口在于职业教育的改革。因此,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从实际出发,建立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提升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竞争力,争创国家优质(示范)院校有着重要意义。

二、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特征新样态

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下所呈现的人才培养特征并非是主观、盲目的,其人才培养特征是与时俱进且能够反映出社会经济的客观内在需求。在职业教育系统中,人才培养特征是以教育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为背景,映射出职业教育系统运转和发展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在新时代,管理者借助新的评价机制、评价模式、评价方法,融合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设置新的目标形态,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因此,职业院校需要以人工智能发展为契机,积极进行转型和革新,主动使职业教育体系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与传统人才培养体系特征相比较,人工智能时代职教人才培养呈现出新样态:(1)传统的人才培养侧重于外延发展的规模导向。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更强调质量导向,注重内涵发展,根據自身特色和科学定位,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进行多元化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2)传统的人才培养是以学科专业为主导的内向度培养体系,强调学科专业间的逻辑知识价值。而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则强调产业和企业需求导向的外向度多元化人才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在于主动求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需要。(3)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固定场所为主要形式[2],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强调以生为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方共搭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多方合作协同的育人新机制。

三、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紧迫性

(一)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新时代的呼唤

教育是强国之本,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当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调整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并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教育战略任务中提出,“健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紧跟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国家出台的关于职业教育的诸多政策法规既有规划与蓝图,也有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纲领,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类型,承担着培育优质生产力、促进个体可持续的终生发展、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三大根本使命[3]。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更能反映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因此,为了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建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真正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

构建和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监控举措。一方面,通过建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客观和可行的评价结果,以促进职业院校革古纳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的跨界人才;另一方面,评价体系在教育管理上起到监控和反馈作用,通过信息反馈以实现职业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提升人才培养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拥抱人工智,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之要求。

(三)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当前世界产业格局正处于重塑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提出,区域产业领域也在积极谋划经济转型升级,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也必然随之发生调整。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4]。

然而,当下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业界发展,“两张皮”的问题依然存在,人才教育的供給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仍旧存在。因此,推进职业教育体系重构与优化刻不容缓。而通过不断调查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构建具有社会多元参与,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进而倒逼职业院校提高自身办学质量,缩小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社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行动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明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内涵

“以生为本”作为一种教育的价值观, 是在超越了个人主体性教育观与反思主体间性教育观基础之上而建立起来的新型教育观,是职业教育的基本逻辑方向[5]。因此,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将关注点集中于学生的技能水平上,并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来衡量。

1.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应该将“以生为本”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职业教育本身是一种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6]。职业教育培养的劳动者和高级技术人才是与市场需求、资源配置、产业布局息息相关的。因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以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习者本位的质量评价导向。评价结果要能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享受和体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与成果,进而建立考察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动态性的衡量标准。

2.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较高的综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且能够积极服务于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多元化人才。因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必须要回归到职业教育的本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按照已经设定的各项指标,对其所培养的人才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带有考核性质。其根源是考核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目标,能否适应当代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7]。这就意味着,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既要结合区域经济实际和市场需求,以考察所培养的学生能否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考察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具备的能力能否符合其职业需求,以满足其认知感受。

(二) 推进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体系的建设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既有自我评价方式,也有第三方评价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未来的新趋势。2014年6月中旬,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注重发挥行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机构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鼓励企业、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等评价。积极支持各类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质量评估。”

1.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师生能力水平开展自我评价,以进行自我改进。职业院校在自我评价中,应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是否满足学生需求作为评价的重要遵循。

2.借助外部中立评价。依托第三方评价的中立性和客观性,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从而检验职业教育的“三度”,即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满意度、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度。第三方评价有别于学校自身的自我评价,其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不仅如此,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人员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他们基于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实际感受的视角,结合更科学、更系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使得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更高,更能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存在的短板。

总而言之,通过自我评价和社会第三方评价的综合运用,可以使职业院校找准定位,补齐短板,积极搭建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桥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质量工程”建设,达到办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三)设定科学指标,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建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国家和政府关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借鉴和先进国家或地区的职教人才评价方法和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落脚点是检验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实际需要。评价指标需要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质量要素,设立一级指标,并对每一指标进行细化,依次设立二级、三级指标和若干观察点,进行权重赋值,从而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具体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设立理论知识指标。理论知识培养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包含常规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和实操理论等。例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等。(2)设立能力元素指标。体现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3)设立综合素养指标。主要包括自身的精神面貌,端正的思想觉悟,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品质、职业素养等。例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等指标。

在设立量化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为了对学生个性发展、能力提升等进行考察,还要采取质性评价,通过对老师及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对学生能力变化进行多维度比较,借助质性评价的手段了解被评价者的真实状态。通过综合量化评价、质性评价,可以更全面、科学地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进而为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现实参考。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背景,突出体现适应两个“新”的需求,即人工智能时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新时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新”需求。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其根本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促使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成明.职教强国:面向“十三五”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2017(12):5-10.

[2]  朱葵阳.开放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互动浅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09):19.

[3]  查英.近五年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进展分析与未来展望——基于2010-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职业技术教育》文章的分析[J].职教论坛,2015(06):36-42.

[4]  张海涛,刘红娜.服务区域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才智,2013(01):11.

[5]  吴光辉.试论“以生为本”的教育观[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63-67.

[6]  谢留枝.职业教育的教学优势[J].经济研究导刊,2015(17):154-155.

[7]  段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46-47.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