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美育的中学语文写作课程

2021-03-24袁凤仪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审美观中学语文立德树人

袁凤仪

摘 要 我国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同时要培养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新时代人才。以回归美育作为切入视角,反思中学语文写作课程,发现存在语文写作课程中审美教育失真、脱离生活实践、师生思维局限等问题。以美育人的视角审视语文写作课程,从师生关系、家校合力、美育与智育相融等方法,建构语文写作课程新模式,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与人格的健全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 美育;审美观;写作课程;中学语文;立德树人

基于2020年10月15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国现在正处于国内外课程模式急剧变化的浪潮中,提出了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与要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接班人的要求。“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①美育也包括审美和审丑两个分支。审美离不开对审丑的分析与对照,“审丑,指的是主体对客体的审视、鉴赏、批判等各种能力的总和,通过这些视觉活动上升到理性思考来把握丑的本质及其形态在社会中的呈现。”②以此来培养学生辩证的审美观、积极的心理结构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在语文课程方面,可以将美育的两方面有机融合。如在阅读和写作课程中应该使学生感知生活的真实性,当主体对客体的生存体验有所感悟如生存中的恐惧、绝望、不甘等情绪,就会加倍珍惜生命的丰富性,对生命中的细微情感的观察更为细致。在生活实践中,主动积累写作素材、扩大阅读面、依托劳动教育丰富生活实践、加强交流沟通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培养学生和谐健康的审美观、自觉抵制庸俗的辨别力。

一、润物无声的审美教育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是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实践,美也如影随形,促使我们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2011版的《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提及:需要在提升他们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现和谐发展。课标中多次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和价值观建立提出要求:要在语文的各个方面都渗透审美教育。温儒敏教授也表示,审美教育是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的。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写作有真情实感,可以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④发展审美与审丑的能力,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鉴赏美,走向完整的美育,是五育并举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我国主张“立德树人”的理念,也提倡“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等丰富美育资源”。和以美养德的观点相契合,以美育促德育,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能辩证看待美丑的新一代造梦人。席勒指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⑤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学生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一些丑的艺术与现实,且常常具有迷惑性。在写作课程中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视角去分析各种生活现象与艺术行为,对于完善学生的思维体系和审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复杂的社会语境下,我们在写作课程中要推动学生形成理性认识和批判思维。正如保罗·弗莱雷(Paulo Freire)指出:“批判意识是教育的核心问题,任何教育若失去了批判性就没有发展的价值。”⑥

二、写作课程中审美教育的缺失

1.写作教学失真

当前写作课程中存在审美教育狭隘化、割裂审美与审丑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丑”被剥夺了出现的机会,大多数教师认为丑是负面的、不存在教学的价值,因而拒绝去挖掘丑,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唯美之上”的错误理念。具体表现在设计教学时,只歌颂崇高伟大的人物形象与感人和谐的情感,对于那些有残缺、阴暗晦涩、微小边缘的人物形象与荒谬、疯狂、虚无的情感置之不理。如卡夫卡(Franz Kafka)的《变形记》,小说通过主角格里高尔在一天早晨突然变为一个大甲虫的故事, 写了人的异化,社会关系的脆弱,用荒诞的手法和真实的细节描写变成非人后主角痛苦的心路历程,从它与家人的关系上,投射出人与人关系的阴暗面。从审丑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利益至上、人性的恶与冷漠,其中虫性和人性的斗争也是人类生存斗争的一种体现。如朱光潜表示:“莎士比亚的全部悲剧都描写恶人和恶事,莫里哀的全部喜剧都描写丑人和丑事,但在艺术上都是登峰造极的作品。”⑦

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现实生活中荒谬的现象和丑的案例层出不穷,如果教师刻意忽视“丑”,不去挖掘教学的价值和写作的意义。就会使语言文字失去批判现实与深入生活的力量。师生所需认识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感受的文化也应是丰富多彩的。审丑和审美是密不可分的,美丑是相生相融的,任意的偏重一方都会失去写作的活力和语文真实性。

2.脱离生活实践的写作课程

写作课程没有扎根于生活实践中,是急需解决的又一问题。有调查显示,学生在校学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等,离开学校之后都被置之脑后了。面对这个现状,应该反思写作课程设计的内容为什么会远离生活实际,写作本应是一项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技能。

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的时候,经常忽视诗歌写作,诗歌一般不作为考试的内容。但是诗歌却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其创作源泉往往来源于作者的生活实践,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如对课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设计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被生活“欺骗”的生活实际体验着手。在实际生活中,或许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欺骗”与不愉快。对此进行美育,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通过普希金面对人生苦难时的积极态度,将生活中的丑与恶转化为了“亲切的怀念”。以此为契机,进行诗歌的写作教学,让学生反思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并自己创作诗歌分享交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唤起他们对写作的乐趣。远离了生活实践的写作,就是无水之源,无木之本。

3.写作课程的思维局限

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实用是写作教学的核心追求。但是经过了长期的探索,仍然没有解决形式和内容冲突,即文体和情感的矛盾。至今为止,应试的要求遮蔽了写作本来的价值。

写作不是只有模板,模板会禁锢师生的思维,枯燥无味的写作课程会浇灭学生的写作热情兴趣。教师应该明白“艺术无关真与善,因为它的目的在美。”⑧文学作品乃至现实想要给予学生的美感体验,并不是全都符合刻板的道德条例的,像《三国演义》中的奸雄曹操、《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吝啬鬼葛朗台、《巴黎圣母院》的加西莫多与主教,在艺术与审美塑造上都是同样成功的。提升学生美感体验的不是丑的事物本身,而是作家运用的艺术手法和灵活多变的技巧使丑的形象跃然纸上。跳出实用与应试的套子,抛开已经陈旧的写作素材,用辩证目光,去挖掘可以融入写作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与故事。

三、回归美育的中学语文写作课程新模式

1.塑造辩证审美观 ,提升综合能力

回顾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如“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分别对应德育、美育、体育、智育。六艺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不能割裂开来。与当前所提倡的五育并举相契合。都是要通过辩证的发展,来使人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在写作课程的设置上,通过坚持读写结合,融通写作,树立“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理解写作对象的多样性,塑造辩证和谐的审美观。

叶圣陶认为:“阅读书籍的习惯不能凭空养成,欣赏文学的能力不能凭空培植,写作文章的技能不能凭空训练。”⑨写作与阅读是相融相生的,挖掘写作的相关素材需要博览群书,有所得后通过写作来抒发情感。不仅要学习崇高的形象的描绘,更应关注荒谬、边缘的人物描绘。以美丑结合的方法来积累写作素材,以文本细读的方法来训练,如借《骆驼祥子》《堂吉诃德》等文学作品,教会学生鉴赏真善美与假恶丑。进一步,可以依托专题阅读进行专题写作,扩大对比的范围,可以进行相同作者、主题、人物、中外文化等多角度的对比学习,借触类旁通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即“会分辨,肯动笔”。

2.家校合力,提升实践能力

父母是给学生进行美育的第一任老师,影响极其深远,也是给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实现家校合力,可以培养孩子的实践与劳动技能。

写作教学的根在生活实践中,特别是要从劳动实践中汲取写作素材,正如习近平指出的“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教师可以安排课上写作与课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写作训练,依托各种教学资源,在写作技法指导之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劳动生活实践中,培养发现美与丑的能力,特别是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内化实践经验的能力。

同时,不能忽视课后写作任务的布置对提升审美能力的帮助,在比较阅读、仿写、收集生活写作片段、参与劳动实践等学习任务之后。采用编撰写作手册的方法,检验学生写作训练的效果,要求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进行创作,依托劳动生活,收集绘制笔记等内容。

3.美育与智育相融,提升思维能力

美育体现在包括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为实现五育并举,我们应当从生活中来寻找美,如设计可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写作课程,建立一个工坊模式:“从创建到运营到结束,一般对应的是作品创作的搜集素材、开列提纲、提炼主题、培育意象、确立故事核及情节大纲、写作初稿、修改、定稿、投稿、出版等过程。”⑩以便达成思维提升与健全人格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理性与批判意识。

在写作前,创作主体预先通过自我审视。写作时,回归创作者主体之中,由个人作为发散的中心,去找寻经历过实践过的体验,可以是校园生活、同伴玩闹等。只要是可以搜寻到的都是一个写作的契机点。其次,在写作中,师生和生生之间进行交互学习。教师要注意按序列进行教学设计,从纪实性写作到虚构性写作,其中的基础都应来源于真实生活。可以安排田野采风的环节,结合回忆、联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提升思维感知能力。在写作后,教师不应随意给学生评等级,可以进行多次讨论与修改。而且应该鼓励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自己的故事,尽可能为下一次写作课程做铺垫。

总而言之,要将师生的视角放置在充分理解美育上,结合审美与审丑,远离传统审美上的审美疲劳,离开刻板化、虚假化的高大优美形象上,找回生存体验的复杂性、审视其中的不和谐与冲突,才能正视精神家园的缺失。而从生活实践中去挖掘美可以锻炼我们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生活中的美与丑。以美育审视写作教学,不仅可以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也可以建构辩证思维体系与和谐健康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10-16.

②栾栋.感性学发微——美学与丑学的合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7-28.

③[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周扬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6.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⑤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108.

⑥(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⑦⑧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第1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142、110.

⑨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65.

⑩葛红兵.创意写作:作为一种教学方法[J].語文建设,2020,(11):9-14.

[作者通联:喀什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观中学语文立德树人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日式美学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