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方法探究

2021-03-24尹双双

考试周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摘 要:从2011年开始,“整本书阅读”就成为义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语文教材上也进行了合理的编排,对于初中语文来说,整本书阅读可以让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文化素养能力得到提升,文章在对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以及实践运用的基础上,对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防范进行分析,提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尝试策略,以希望能对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内阅读;课外阅读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更加便捷,但同时出现了知识和阅读的碎片化,这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极其不利。秉承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阅读整本书”的理念,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培养兴趣和习惯,从而提审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整本书阅读”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索“整本书阅读”在日常课内外阅读训练中有效方法。

二、 “整本书阅读”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由于初中考试方式以及教学时间的影响,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着篇幅较短,定位不准的情况,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对阅读内容的吸收,教师在这个时期对初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对于经典作品的单篇阅读更加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读一整本书,读透一整本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体会这本书的含义,还能够让老师对整本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的阅读教学。对心灵的启迪,文化的传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整本书阅读”还对老师的指导策略提出了调整方向,能够更加系统地对整本书的情节和主旨含义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于整本书内涵的把控,让学生更加喜爱阅读。

三、 课内阅读引领课外阅读的尝试策略与实践

(一)立足课堂教材,拓展延伸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有的阅读内容都是经过教学组织仔细挑选的,是值得学生去认真阅读揣摩分析的文章。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在将教材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如《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对于景观描写进行学习,作为老舍对于家乡冬天怀念的一篇文章,文中有很多对家乡冬天的描写,对于景观的描写尤其较为细致,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阅读,将老舍相似题材的作品拿出来分享阅读,在这里就可以引入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这些都是反映老舍故乡生活的作品,在配合这些作品阅读的基础上,再对课堂上的文章进行对照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的心理和创作的意图。“整本书阅读”正是在对于作者一整本书读通读透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二)注重阅读引导,提升阅读水平

在“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中,阅读引导是比较关键的工作,在阅读内容的挑选上,必须要选择适合初中生水平的阅读作品,要充分地分析整本书的所有内容,包括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作品的写作手法、语句用词、描述等内容,总是偏向于对作品中心思想和人物特征的提炼和把握,这样的阅读不能够充分地渗透整本书的阅读内容,无法让学生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对于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方面得到提升,举例说明,在学习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后,延伸阅读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对于名著的阅读,教师偏向于分析其中类似“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经典故事

以及情节的分析,却忽视了其中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在其中的夸张、对比、烘托、借喻等表现手法下,如何刻画人物的内心和形象,并没有得到强化理解和分析。因此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全方位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其容易忽略的地方着重强调,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等,这些充满语言魅力的句子,教师应该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于整本名著的理解和认知。

(三)启迪学生思考,做好过程记录

整本书的阅读无论是耗时还是记录都需要较高的专注力和学习程度,因此做好阅读的记录尤为重要,在读整本书时对于难以理解,信息较多的地方做好阅读记录,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促进自己的阅读进度,经过思考对于难以理解的句子和情节着重推敲,最后在阅读完成后,也可以将自己做的阅读记录和同学老师分享,促进学生自我思索的能力。

(四)强化阅读点评,提升思想认识

“整本书阅读”尤其是名著阅读,其中的思想比较复杂,学生有时需要多次阅读才能够明白整本书的实际含义,因此阅读点评不可缺少,教师和学生必须要共同探讨交流才能够对作品有更多的解读,同时在对于问题的解释、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在共同进步,教师强化了阅读点评的能力,学生也提升了對于阅读文章思考的能力。

(五)做好读写整合,注重自我表达

读写是使用语言和文字的基本能力,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目标。阅读是知识和信息的输入和吸收,而写作是知识和信息的输出和表达。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训练并提高使用语言和字符的能力。因此,将阅读活动与写作活动相结合是提高整本书阅读活动中阅读能力的重要学习方法。在对初中全书阅读情况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掌握并习惯了一些阅读方法,例如最常用的词和句子,标点符号,阅读后感觉,毫无疑问,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在阅读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汉语教学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同化输入和通用输出现象非常明显,这种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阅读教学中。例如,在阅读和检查叙述性文章时有欣赏语句,例如分析词语的含义,欣赏句子中使用的技巧等。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相关的回答程序。回到阅读活动,实际上,这是学生最常提取的词语和句子,标点符号和其他阅读方法。如果文本的阅读仅停留在相同的语言思考水平上,并且阅读主题的思考仅停留在文本的表面上,则阅读将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正如孙绍振先生所说,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活动应该有阅读主题自我的存在:“阅读不仅是一种被动地接受,而且是对主题的吸收。”

带着自我的阅读使阅读主体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获得自我照顾;而没有“我”的阅读使阅读主体仅关注文本是什么,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忘记了自我。两种阅读方式之间最大的不同是阅读主体对思维的参与程度。一般而言,读写结合的含义与读写结合的含义相似,但在细节上存在一些差异。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紧密结合,遵循教学诚信原则,在整体上发挥阅读与写作的作用。区别在于阅读与写作的整合强调了“整合”的意义,强调“阅读系列和写作系列遵循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则来重构,并寻求阅读与写作的平衡点。”虽然阅读和写作的结合通常侧重于特定的文本教学,但强调了从阅读到写作的过程。

四、 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实践

以《西游记》的阅读为例,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您对谁印象最深?他(她)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说话,阅读气氛非常活跃。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的阅读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在理解词语和句子或传统文化方面存在障碍,团队成员可以记录问题,合作探索和解决问题或寻求老师的帮助;或者他们可以跳过障碍并继续阅读,然后在以后集中精力解决它们。阅读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暂停阅读活动,让学生谈论他们在阅读内容上的经历。在激烈的讨论中,教师主要鼓励和肯定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观点的碰撞和对抗,激发阅读兴趣,加深阅读理解能力。

以《昆虫记》为例。这本关于昆虫生活的书涉及100多种昆虫,例如,蚂蚁和蜣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缺乏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并且他们对昆虫的认识普遍受到限制,这导致学生对书中描述的各种昆虫缺乏亲切感在阅读时,很难意识到作者对昆虫的痴迷。综合来看,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昆虫的科学教育影片,以展示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并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教师亦可带领学生到操场或田野中寻找一些常见的昆虫进行详细观察,以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

五、 结语

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采用“整本书阅读”,贯穿了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不仅顺应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而且促进了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全名著的阅读活动,教师必须改变阅读教学观念,拓宽教学视野,综合考虑学习状况,精心设计阅读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创造条件,为整个名著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教师应充分注意名著的阅读价值和阅读全书的教学意义,在阅读全书时摒弃功利主义思维,尊重学生的阅读意愿,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让学生爱上著名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陸裕婷.初中古典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沈萍.初中科学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3]刘会.初一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与实践[D].苏州:苏州大学,2017.

[4]邱兼顾.基于思维培育的名著整本书阅读四法:以中国古典名著阅读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8):25-29.

[5]赵桂珠.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创新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9(10).

作者简介:尹双双,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兴安中学。

猜你喜欢

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中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深入融通,提升课堂内外阅读的整体效益
链接课内阅读推开习作表达之门的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