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员干部提高自身政治修养的途径

2021-03-24刘亮财苏亦飞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新时代

刘亮财 苏亦飞

〔摘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全面从严治党的首位,这对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基础工程,新时代党员干部应从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一是坚定政治信仰,筑牢思想之基;二是站稳政治立场,深植民心之根;三是坚持政治原则,谨循行为之轨;四是提高政治能力,磨锐行动之剑。党员干部要在这四个方面协同发力、统一提升,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从而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实现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词〕 新时代;党员干部;政治修养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9 000多万党员组成的无产阶级政党,党员人数之众在当今世界绝无仅有。党员干部是这支庞大队伍的骨干力量,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重要枢纽,是全面从严治党这项系统工程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指出,要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将政治建设摆在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布局的首要位置,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固本筑基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自身政治修养无疑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提升党的建设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党员干部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

一、坚定政治信仰:筑牢思想之基

政治信仰是政治组织或其成员为实现某种政治理想而对某一学说或主张笃信不疑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和思想状态。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坚定的政治信仰是促使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忠实履行党员义务、有效从事政治工作的稳固基石,是确保其任何时候都不偏离党的政治路线、不背离党的政治方向的思想道标。因此,党员干部要从思想深处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为其一切政治活动筑牢思想之基。

中国共產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最进步、最科学的理论,是将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高度融为一体的伟大思想成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政治信仰。正是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方能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勇敢地迎难而上,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将各种艰难险阻化为身后细浪、脚底泥丸。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还是结合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楷模。在百年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气质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这两大理论成果的科学指引下,我们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现代化建设诸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进而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信仰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实践的基础上坚持推进新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描绘出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蓝图,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取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建设的突出成就,使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实践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切合中国国情、科学破解时代难题、积极回应人民关切,是完成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利剑。“长缨在手,敢缚苍龙”。党员干部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遵循其所揭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其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领会和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使自己的信仰更加坚定,认识更加清醒,判断更加准确,行动更加坚决。这里讲的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不是别的什么理论。因为只有这种理论才能使党员干部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并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展开工作,从而收到最佳的工作效果。为此,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学习机制,使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这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必须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进入新时代,面对不断显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党员干部要坚持将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统一全党步调、汇集全党智慧奠定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坚持常学常新,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蕴含的精神要义,并将其自觉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二、站稳政治立场:深植民心之根

政治立场是指立足于一定的阶级、政治集团、派别,反映其利益和要求的政治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不忘初心的本质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1 〕

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扎根中华大地,是在中国人民的拥护和陪伴下不断成长起来的人民政党。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力量源自人民。人民群众对党的衷心拥护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坚实的基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人民立场,不断为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奋斗,党才能带领人民群众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坚持人民立场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本质要求。历史经验表明,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一项又一项辉煌成就的重要基石。在党成长成熟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党逐渐形成并确立了一条成熟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政治智慧和胸怀,更要有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政治追求和使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 〕,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3 〕。党员干部要站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应认识到自身共产党员的身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将党关于群众工作的各项政策方针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

党员干部不仅要有“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民生情怀,更要有“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政治使命感。要把人民群众生活所系的衣、食、住、行等琐事当成自己工作中的大事,以关心和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荣,以漠视和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耻。进入新时代,党的队伍中涌现出不少为人民福祉鞠躬尽瘁、甘于奉献的模范人物:心系群众脱贫事业、甘当人民“樵夫”的原政和县县委书记廖俊波;呕心沥血、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科技事业的杰出科学家黄大年;廉洁自守、勇于开拓进取的“狮子型”干部原武汉市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这些模范人物是这个时代的精神标杆,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时刻牵挂群众利益、竭尽忠诚为民服务的精神为其他党员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因此,党员干部要努力从这些模范人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政治立场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做好每一件事,负好每一分责。只要每位党员干部都素位而行、夙夜在公,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就一定能为人民群众开垦出一片幸福生活的广阔田野。

三、坚持政治原则:谨循行为之轨

对党员干部而言,最重要的政治原则就是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一政治原则为全党同志的行为提供了可依之法、可循之轨,党员干部应以比普通党员更加自觉地遵循这一行为之轨,方可不越“红线”、行稳致远。

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是全党行动的总指挥部。新时代党员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员干部作为连接中央和各领域、各行业工作岗位的重要枢纽,是将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党员干部要增强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争做坚持党的领导、维护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排头兵。

首先,在观念层面,党员干部要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脑海中坚如磐石的“四个意识”为践行“两个维护”的行为准则筑牢基石,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坚决拥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党变得更团结、更有力量。

其次,在体制层面,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使广大党员干部维护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的行为实践有章可循,从而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更加明显。

再次,在行动层面,党员干部要坚决做到在党言党,听党话、跟党走。一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自觉遵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谨言慎行。二要时刻保证对党忠诚,党提倡做的,要不遗余力地积极响应;党要求做的,要不折不扣地坚决执行;党禁止做的,要毫不犹豫地果断拒绝。三要坚决杜绝对中央的各项政策阳奉阴违,拒绝做政治上的两面派、两面人,拒绝“伪忠诚”的行为。四要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自我约束和检查,并自觉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监督和政协人民群众等各方的民主监督。

四、提高政治能力:磨锐行动之剑

政治能力是指“运用政治知识和政治经验从事政治活动并取得政治绩效的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4〕。

政治能力是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着力提高的第一能力。因为它是党员干部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中最根本的能力,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础能力,要摆在特别突出的位置。具备突出的政治能力不仅可以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自如地应对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而且有助于其在面对复杂局势时能够处变不惊、妥善应对,成功斩除拦在前进途中盘根错节的荆棘藤刺,从而充分地为人民服务。若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不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鲜明的政治态度、坚强的政治定力、坚定的政治操守和果敢的政治担当,其他方面的能力便会失去赖以存在的坚实基础,会随着日常工作的打磨而一点点消逝、弱化,党员干部便很难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

党员干部应从以下四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能力:第一,党员干部要培养从政治上审视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不断积累以政治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经验。党员干部要从党和国家的政治大局着眼,具体事务要服从于大局、服务于大局,不可舍森林而就独木。第二,党员干部在政治是非问题面前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不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第三,党员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党员干部如果缺乏必要的忧患意识,从大局角度而言,将不利于维护我国政治大局的稳定,从个体角度而言,将不利于激发自己奋发向上的斗志,难以做好本职工作。为此,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敏感性,警惕各种容易引发政治事件的苗头,努力将各种不利于政治大局稳定的危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第四,党员干部要发扬我们党不畏强敌、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敢于亮剑,对身边出现的危害党和国家政治局面的行为作最坚决的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网络上、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不良言论,敢于作正面的批驳和斗争,不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党员干部应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政治能力的提高需要历经千百次政治实践的历练,在日积月累的政治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提高,切不可急功近利,更不可奢求一劳永逸。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党员干部参与政治活动和政治事务的方式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也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政治活动的形式怎样变化,党员干部都只能在政治实践的磨炼中获得政治能力,并在新的政治实践中检验自身的政治能力。经过如此螺旋式的上升循环,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升。因此,在提升政治能力这条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坚韧不拔、久久为功,如此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政治修养的提高是一个经年累月的系统工程,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提高政治能力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前后紧密衔接、有机统一的整体。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思想根基,稳固的政治立场是民心之根,恒定的政治原则是可循之轨,高超的政治能力是行动利剑。若政治信仰淡化,则前进方向迷失;若政治立场动摇,则民心根基不稳;若政治原则扭曲,则主体行为失范;若政治能力缺失,则难当为民之责。因此,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日常的政治实践中,不仅要深刻体会这四个环节的内在联系,还要注重这四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共同提高,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

〔参 考 文 献〕

〔1〕刘庆斌.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关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思考〔J〕.大連干部学刊,2018(06):5-11.

〔2〕李 磊.习近平的美好生活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8(01):1-8.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4〕刘庆斌.准确把握新时代讲政治的基本要求〔J〕.前进,2018(08):22-24.

责任编辑 王亚峰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新时代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党员干部之“三不”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家属上阵监督廉洁过节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