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2021-03-24高蕾魏楚元王洋

传媒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蕾 魏楚元 王洋

摘要:为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效果,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师生的网络接触行为,了解师生使用网络的习惯和兴趣,把握高校信息传播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提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等学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网络传播效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高等学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引领社会文化建设是大学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和使命。校园媒体是高校党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信息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包括校园网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内的网络媒介也已经成为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笔者采用网络问卷法和数据跟踪统计法,面向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媒介接触行为调研,并基于北京建筑大学校园网数据对师生使用网络的规律进行分析,了解师生对网络媒介的接触规律和对网络文化产品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问卷样本选取

此次调研采用网络问卷法,主要面向北京市属高校大学生群体进行。通过查阅文献、咨询专业网络公司、咨询有关专家后,使用问卷星设计制作调查问卷。于2019年9—10月以北京市属高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样本1100份,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007份。样本中,男生518人,女生489人。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年级、性别、网龄、上网频率、上网时间、上网方式等;二是大学生具体网络行为特点,如上网主要选择、上网原因、上网习惯等;三是大学生对国家大事和新闻关注的看法,如对网络敏感话题的态度等的判断;四是大学生对互联网和网络文化的看法。

二、调查研究发现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日常上网时间、上网时获取知识的内容、关注的话题等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的习惯和态度。

1.大学生网龄长、上网时间久,对网络具有较强依赖。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出生年份大约在1995—2000年之间,属于与互联网时代同成长的一代人,也是数字化时代的原著民。在网龄上,网龄在7~9年的占比为39.72%,10年以上网龄的占比为31.68%。在时间上,每天花在上网上面的时间1~3个小时的占比为33.37%;3~5小时占比为29.99%;达到5小时以上的占比为22.94%,更有8.64%的同学除睡觉外基本上都在浏览互联网。在方式上,采用手机上网的占比为91.06%,这说明移动终端基本覆盖了当代大学生。基于校园网数据对用户上网行为的分析显示:一天24小时中,从11∶30开始,用户对校园网的使用明显增加,正好这个时间点为学校午休时间;14∶00开始数据有所下滑;从17∶00到23∶00,用户量一直在不断增加,21∶30到23∶00用户达到最高峰,说明晚上用户对网络的使用量最大。

2.大学生上网选择丰富,获取知识与排遣压力成为主要上网原因。调研发现,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按照选择排序为:微信、听音乐、查学习资料、玩游戏、网购、手机QQ、微博论坛、新闻、追剧、电影、读书、抖音、订餐、电视等。可以看出,微信成为主要的选择,其次大学生对网上音乐有偏好;查资料和玩游戏基本上同等占比,说明网游对同学们的吸引力很大。

3.在关注新闻的渠道上,大学生反映出积极的态度。68.32%的同学通过腾讯新闻弹窗的方式接收新闻,从新浪微博获取新闻的同学占比66.83%,今日头条作为新媒体之一,受到33.49%的同学关注。从人民网等权威媒体、校园媒体上关注新闻的同学分别占比为25.82%和37.93%,说明自媒体的新闻传播平台比官方权威媒体关注度更高。

4.对党和国家大事的新闻关注的态度上看,还需要加强和引导。喜欢关注权威媒体发布党和国家大事的同学占比28.9%,偶尔关注的同学达到37.24%,有27.41%的同学“选择性关注一些感兴趣的”,还有6.45%的同学不太关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还需要拓展权威媒体新闻推送的渠道。

5.對时事政治敏感话题的态度表现出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度。超过82.32%的同学对有关时事政治敏感话题的态度是“关注,但只是看看”,参与讨论并跟帖发表意见的只占8.34%。对互联网上负面新闻或明星丑闻,52.73%的同学持看看热闹的心态,还有29%的同学自觉抵制负面新闻。只有4.47%的少数同学会主动跟踪事态发展,发表评论意见。这说明大学生群体主流价值观是健康积极向上的。

6.互联网信息量过载,选择有难度。在被动接收的互联网信息方面,46.78%的同学希望能将“党和国家时事要闻精编摘要”推送给他们,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时事政治的关心。当然,他们对奖学金、学习、就业的信息更关注。在上网对身心影响方面,可以看出互联网使得很多同学身心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上网时间过长造成自我封闭等负面影响是相当严重的,需要进行合理必要的引导。

7.网络文化令人堪忧,网络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过于发达,让人目不暇接。大量的网络空间充斥了明星、游戏等内容。57%的同学希望网络文化充满正能量,弘扬社会美德;希望加强内容建设,丰富传播形式。

三、针对性解决方案

上述调研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长、上网选择丰富,大学生们对国家大事及相关话题表现出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度,但是由于信息量过载及网络文化现状令人堪忧的现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按照传播学中传播者、受众、传播渠道和传播内容的相关规律,笔者认为应该以“用户中心”为导向,引导师生主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以“用户体验”取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主阵地,实现对网络舆论传播渠道的有效控制;以“用户喜爱”为目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网络生态,实现对网络舆论传播内容的有效控制。

1.以“用户中心”为导向,引导高校师生主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由于大学生网龄长、上网时间久,对网络具有较强依赖。为此,就需要锻造一支由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网络信息(评论)员队伍、网络技术服务队伍、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组成的网络传播队伍,引导高校师生主动接触正面信息、传播正能量。一是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由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和研究生工作部协同牵头建设,各二级单位党委负责人、学生工作干部及学生骨干等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学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把关定向、审查引导和资源配置,运用网络和新媒体手段,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二是网络文化工作队伍。由学校负责文化建设的部门、网络文化工作室、校团委及二级学院主责文化建设人员、相关专业教师组成。主要承载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思政教育、网络信息服务及网络舆情管理引导四大功能,增强校园网络的思想性、教育性、服务性、互动性。三是网络信息(评论)员队伍。由党委宣传部负责舆情监控工作人员、各单位(部门)承担网络舆情监控的新闻宣传员、学院学生工作干部、学生网络信息员以及有影响力的师生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对正面舆情进行有效推广,对负面舆情做到尽早发现、及时上报、点对点处理。四是网络技术服务队伍。网络技术服务队伍由学校负责网络信息管理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网络安全管理和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为防范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五是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由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共同牵头建设,以二级学院党团组织为单位,招募选拔师生骨干组成。主要职责是在网上主动弘扬正能量,主动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博、微信、帖文、音视频等作品,引领师生增强网络文明素养,营造理性、平和、有序的网络舆论氛围。六是可以在师生中培养具有较高政治觉悟、较强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校园意见领袖,即校园网络“大V”,发挥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在师生中传播。

2.以“用户体验”取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主阵地,实现对网络舆论传播渠道的有效控制。信息量过载的情况下,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大事新闻的关注方面,还需要加强针对性的引导。为此,应以操作方便快捷的“用户体验”致胜,打造高校“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媒介互融”的融媒体平台。以官方媒体为引领,强化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的特色,提升师生参与度。同时还要借助技术手段,提升内容的阅读率。

一是要形成高校融媒體平台运行机制,做强做大官方网络媒体。运营关注度高、用户体验好的校园网、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头条号等官方媒体平台,促进学校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资源融入网络新媒体,让这些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官方网络媒体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如实行全媒体采编工作流程,即统一报道部署(确认选题)、统一策划主题(确认素材需求)、统一组织采访、统一编发原始稿件、统一审核(分平台编辑稿件)、全媒体同期报道。还可以建立新闻稿件发布系统,即建立包含新闻投稿、编辑、分级审核、多终端发布,支持图文、音视频、H5等多种媒体形式的新闻稿件发布系统。实行多媒体统一制作,通过集中制作、包装,树立产品风格和形象,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符合师生口味的产品品牌。

二是强化各级各类平台特色,提升师生参与度。打造高校宣传网站集群,形成校园网主页凸显学校重大事件、二级网站阵地凸显学科特色的网站宣传特色,分级、分众传播,全面占据高校网络宣传阵地。如可以打造新媒体矩阵,成立高校新媒体联盟。学校官方新媒体报道主流事件、二级单位新媒体报道特色活动、群体(或个人)标杆集群为补充的新媒体宣传特色,使报道从点到面、有深有浅、相互联动、专业性强、文化特色鲜明,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求。也可以拓展媒体平台增量,加强与教育部等官方新媒体的交流与合作,适时推送优秀教师、青春榜样、知名校友的深度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占据其部分阵地。还可以建设校内网络社区,完善社区发表动态、表达诉求、分享心情、建立线上联系、活动开展、学习选课等功能,并形成及时上报、回复和处理的机制。

三是借助技术手段,提升内容的阅读率。针对师生常用的网络媒体界面,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报道和政策宣传相关内容。使用新媒体技术,采用预约定制和主动推送的方式,将国家社会时事要闻以及学校的重大信息通过新闻弹窗等方式集中推送,提高重要信息的阅读率。按照师生的上网规律,调整各媒体的发稿时间,在11∶30至13∶00和17∶00至23∶00发布相关新闻,提升新闻信息的点击率。

3.以“用户喜爱”为目的,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网络生态,实现对网络舆论传播内容的有效控制。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不断生产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向上的传播内容,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向引导师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充分利用图文、音频、视频、H5、VR、校园手绘、平面设计、创意漫画、动画开发、网络直播等多种媒体手段,精心打造一批“用户满意度高”的网络产品。

一是打造特色鲜明的思想引领产品品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国家重大事件、学校中心工作等关键宣传节点,对相关政策信息进行解读,提升思路、创新方法,融合各种媒体形式,根据各媒体特色,将思想引领隐性融入到报道中,制作有生命力的产品,通过栏目化设置,固化品牌特色。可以开办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服务性为一体的专栏;强化以文化人,通过亲民化、形象化、艺术化、互动化的表达形式,把深刻的大道理和贴近师生的小故事结合起来讲述好、传播好,增强师生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是树立“健康网红”,凸显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成果,深度报道行业、学科领军人才及优秀师生典型,打造“健康网红”,通过“讲好故事”树立学校人物报道产品品牌,进而展示学校人才培养成果。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视频进行资源开发,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制作微视频集,进行传播和交流。

三是打造业内标杆宣传品牌,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深度报道学校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的成果,突出学校学科专业特色及成果,提升报道专业化,树立行业标杆。通过多种媒体形式扁平化解读专业信息,加强学科知识科普化报道,提升业内业外知名度。

四是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打造文化传承品牌。以学校精神文化体系和建筑文化为元素,开发校园文化衍生品;设计校园标识及吉祥物,艺术化传播网络文化产品。组织开展校园网络文化节,打造品牌活动。以打破时空浏览限制、提升文化传播力、展现历史底蕴、实现交互深度阅读为理念,创作具有本校专业特色,体现本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网络文化产品,打造各高校独特的校园文创品牌。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本文系北京建筑大学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提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传播效果实证研究——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项目编号:X18215)的最终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吴华.论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J].新闻战线,2018(08).

[2]吴婷.“微”传播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与弘扬研究[J].记者摇篮,2018(09).

[3]邓亮.网络传播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的三个坚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03).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