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媒体责任与担当

2021-03-24李瑞农

传媒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习近平

李瑞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中国环境报作为国家生态环境的专业媒体,一直将“传播生态文明 守望美丽中国”作为职责和使命。笔者以中国环境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闻宣传实践为例,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媒体责任与担当。

中国环境报人眼中的生态文明

生態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身体力行的,并科学总结形成了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认识、准确理解、全面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宣传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生态文明的发展脉络。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的政治报告;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首次明确了“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动纲领的政党;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从根本大法角度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本的法律保障。

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保大会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并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怎么样的生态文明,怎么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而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到位;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城乡区域统筹不够,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凸显,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生态环境矛盾有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不能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坏,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和意志。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的时候了,也到了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的时候了。

第二,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要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建成美丽中国。

这其中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文化,要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生态经济,要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目标责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生态文明制度,要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生态安全,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环境风险有效防控。

第三,怎么样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八项原则,即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区域流域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生态化改造;培育壮大环保节能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推进公众绿色生活,加强生态文明宣教,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推广绿色产品,推行绿色消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

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实现PM2.5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特别是打好饮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等,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三是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增强科技支撑;构建生态保护社会行动体系,形成全体人民共参共建共享局面。

四是全面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问责,要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并终身追责。

五是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中国环境报人笔下的生态文明

中国环境报作为国家生态环境专业媒体,坚决扛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宣传的政治责任,加强思想理论宣传,强化典型宣传,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作为宣传主阵地,中国环境报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引领作用。近年来,中国环境报通过组织评论、理论文章,开设专栏等,全面、深入、系统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开设理论政策专栏,增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的理论性、思想性、系统性。与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合作,组织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就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撰写系列理论和评论文章。在一版开设“美丽中国瞭望”栏目,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内容刊发“钟寰平”署名文章,扩大社会传播、统一思想。努力克服网上和社会上不时存在的生态文明片面的、庸俗化、泛化的观点和倾向,分清是非,澄清谬误,如认为生态文明就是栽树种草,增加绿化;认为生态文明就是思想和意识等。

二是约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访谈或笔谈,抓住关键少数,加强思想引领。2020年,中国环境报约请一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谈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会、推进思路、具体实践和进展成果,特别是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调研考察、批示指示有针对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保工作的地方。约请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撰写了《践行“两山”理论 守牢“两条底线” 书写新时代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篇章》,时任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撰写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领生态省建设》,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撰写了《深化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改革 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最好篇章》,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撰写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努力谱写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时代篇章》。

同时,中国环境报也加强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一把手”抓生态环境保护的报道,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的务实举措,进一步传导了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和责任。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中国环境报积极活跃在

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一是宣传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打赢蓝天保卫战等“7+4”攻坚战重点战役的报道,发布消息,组织评论,宣传打法经验,反映攻坚进展及战果。以记者伴随式采访的形式,使报道实现了立体式作战。

近几年来,中国环境报始终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忠实记录生态环境保护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整治现场,在长江大保护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现场,在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监督帮扶现场等,中国环境报始终在路上,开设多样栏目,派出多路记者,以文字、视频、图片等全媒体报道形式进行了报道。如“聚力攻坚——来自主战场一线的报道”栏目,记者深入一个个城市,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交通结构调整等多个维度,全方位地呈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宣传协同推进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通过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硬约束,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通过大力整顿“散乱污”企业,为环境守法企业创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各地也涌现出了一批践行“两山”理念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案例。中国环境报以解剖“麻雀”的报道方式,深入展现了“两山”理念在各地落地开花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如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刊发了《四川阿坝州的“绿水青山”到底值多少钱?1平方米的生态环境值约12元》,《江西崇义立足绿水青山奔小康》《云和立足生态优势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理念引领实干“浙”里山水更美》《云南华坪“去黑增绿”发展生态产业,环境变美百姓变富》等报道,深入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和成功经验。

三是宣传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等制度落地见效,“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领导机制形成。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这是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第一部党内法规。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从2015年年底在河北省试点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对全国第一轮督察全覆盖;2018年又分两批对20个省、自治区第一轮督察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并针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和有关重点领域统筹开展专项督察。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受理群众举报21.2万余件,直接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15万余件。两批“回头看”公开曝光了125个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及“一刀切”典型案例,有效传导压力。

与第一轮督察相比,2019年开始实施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有了新变化。在督察对象上,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纳入了督察对象;在督察内容上,将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以大环保的视野来推动督察工作;在督察方式上,进一步强化宣传工作,强化典型案例的发布,采用一些新技術、新方法,来提高督察效能。

中国环境报抓住派驻跟组记者独家报道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契机,不断创新报道方式方法,除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进行进程性报道外,还通过丰富的资料分析,推出一批独家报道,如在2020年下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先后推出了《督察组进驻中国建材打“有准备之仗”》《这两家央企为何被纳入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范围?》等报道,让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跟组记者注重挖掘曝光的典型案例深层次原因,推出了一批如《中铝广西稀土怎么了?》等报道。

中国环境报还利用派驻独家跟组记者的优势,在每一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均采访省市党政“一把手”、省级政府部门“一把手”、央企“一把手”,请他们谈对生态环保督察的认识、下一步要采取的改进举措,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地。

聚焦公众参与,引导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中办、国办印发实施的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指导意见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是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公众绿色生活的重要手段。公众对生态环境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如何促进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是中国环境报的宣传报道重点。

中国环境报除设立以倡导公众绿色生活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境界周刊”外,还强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环境信息公开等方面的报道。同时,围绕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等共同开展的“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设立专门的栏目,展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风采与行动。

作者系中国环境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习近平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标题党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