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快准稳”打出融合转型“组合拳”
2021-03-24潘俊成张浴日
潘俊成 张浴日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拓深拓宽,我国报业融合进程也不断深入。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羊城晚报》不断创新实践,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实现了品牌价值、传播效能的全面提升,为国内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
关键词:传统媒体 媒体融合 《羊城晚报》
新闻奖是评判优质新闻内容生产的核心指标,尤其是中国新闻奖,更是衡量一家媒体品牌效度的关键指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羊城晚报》先后有10件作品荣获中国新闻奖。在2020年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羊城晚报》的新闻作品《告别“同命不同价”!》《原来你是这样的00后大学生》分别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同时,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刘海陵荣获长江韬奋奖,充分彰显了《羊城晚报》在融合转型发展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成立于1998年,2000年成立金羊网,2009年成立羊城晚报数字媒体公司,随后逐步开通金羊微博、成立新媒体部、成立媒体融合领导小组、上线羊城派APP、建成智慧信息研究中心……回顾《羊城晚报》转型发展史,不难发现,其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稳定,从内容生产、体制改革、技术创新等维度入手,“快准稳”地打出了融合转型“组合拳”,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快:把握时效,主动发声,创新应用
“快”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命脉,尤其在全媒体时代,纸媒如何在坚持优质生产的基础上“先声夺人”,无疑是融合转型的关键所在。
1.全程聚焦内容,抢占速度高地。传统纸媒有着自己的报道方式和品牌优势,虽然可以对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进行如实报道,但时效性、全面性上却大打折扣,这对于全媒体时代的转型发展来讲更是重大挑战。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报道方式,构建智慧化、动态化传播通道,实现新闻制播的全程聚焦,抢占速度高地,就成为融合转型的关键。荣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作品《告别“同命不同价”!》,报道了广东省将率先试行人身损害赔偿城乡统一计算标准,并进行了详细的案例解读。虽然是一篇短短的文字新闻报道,但却实现了两个首发,一是新媒体稿的全网首发,二是报纸稿的全国首发,而前者更是取得了首发3小时内阅读量突破30万次的成绩。随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新华网、大众网等各大媒体平台纷纷转载。正如推荐理由中所写的:“该消息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言简意赅,在记录广东平等保护城乡居民权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的同时,彰显了社会进步。”
2.主动权威发声,快速回应受众。不断增强舆论引导力始终是党媒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在重大突发新闻报道上,相关媒体要主动、及时、权威发声,快速回应受众,提高新闻传播“四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羊城晚报》首次成立评论突击队,围绕相关舆情热点进行定向、快速的新闻报道,第一时间回应受众关心、关注的新闻热点,全面践行了舆论引导职能。成立两个月内,这支队伍通过全媒體渠道发布了70多篇评论报道,有效疏解了社会负面情绪,赢得了广大受众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羊城晚报》还在报端和移动终端开设了《羊晚政见·战疫观》栏目,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对防疫过程中出台的方针政策进行解释性报道,对领导人讲话进行深度解读,对地方决策部署进行详细介绍,不仅促进了相关举措的快速落地,而且有效规避了谣言的产生。此外,《羊城晚报》还利用自身的全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广东经验和中国作为,与广东省疫情发布会进行配合,通过主动、权威发声快速占领新闻制高点,效益明显。
3.创新技术应用,构建立体化融媒体产品矩阵。除了新闻生产层面的“快”外,技术应用层面的“快”也是《羊城晚报》融合转型中的一大亮点和关键。《羊城晚报》非常注重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以前瞻思维快速完成短视频、AI、H5等在新闻生产领域的下沉应用,成功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传播“大格局”,既有报、网、端、微全渠道平台矩阵,又有视频、图片、直播等立体化融媒体产品矩阵。例如,获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新闻专题《原来你是这样的00后大学生》,在“五四运动”百年之际选取了“00后”大学生这个“承前启后”的特殊群体,以小见大,以点见面,通过系列视频产品,多元化创意表达,讲述小人物的平凡故事,深刻、有力地展示了“新时代”的“新青年”,获全国各级各类媒体平台的广泛关注和转载。
二、准:精品生产,精准投放,精细挖掘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要做到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精准化,增强与受众的贴合性,打造老百姓真正需要和喜爱的媒体。当然,精准化的前提是精品化,优质生产始终是根本。
1.精品化生产。全媒体时代,普通的一条新闻报道是很难引起有效关注的,必须精准选取角度和题材进行重点生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羊城晚报》仅羊城派APP发布的相关新闻流量就高达4.29亿,而通过其他平台发布短视频报道就有2000多条,总播放量超过46亿。优质精品内容在新媒体渠道加持下实现了最大化传播,纸质端内容更加独特、版面更加精美,新媒体端信息更加多元、频道更加个性,实现了重点报道和精品阅读的有机结合。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羊城晚报》生产制作了《人民至上》《战疫:广东行动》等优质产品,并以特刊、H5、短视频等方式进行精彩呈现,赢得了受众广泛好评。可以说,正是这种“精雕细琢”的苦功夫,造就了《羊城晚报》的精致品格,为其融合转型的成功夯实了基础。
2.精准化制播。精准化制播主要是指内容的精准化和传播的精准化,前者强调的是新闻内容要符合受众诉求,强化新闻渗透性,后者强调的是新闻传播要精准对接受众需求,增强传播实效性。如羊城派APP作为《羊城晚报》融合转型的旗舰产品,主打消费维权,帮助受众解决民生问题,不仅提高了品牌影响力,而且强化了移动社群渗透力。近年来,《羊城晚报》积极布局移动传播,加强大数据技术利用,通过数据全面采集与分析,初步实现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性和便捷性。羊城派APP通过LBS、大数据、编辑推荐、专题集纳等方式,为受众提供“新闻+社交+服务”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有效提高了《羊城晚报》的品牌到达率和新闻渗透率。
3.精细化延伸。新常态下,受众市场的精细化定位与延伸,已经成为传统纸媒纵向融合的重要路径,《羊城晚报》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以教育领域的用户为例,《羊城晚报》不仅在新闻报道方面进行细化深耕,培养了一大批老师、家长忠诚受众群,而且积极开展相关线下活动,如校园达人、小记者俱乐部等,进一步拓展了受众类型。另外,《羊城晚报》凭借羊城创意产业园优势,与园内诸多企业展开“跨界合作”,如酷狗音乐、中央车站、荔枝FM等,成功构建了以旗下系列媒體和数字平台为核心,为其纵向融合转型提供了核心驱动。
三、稳:稳步深化,前瞻布局,产业融合
《羊城晚报》的改革发展史,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紧凑有序推进的动态过程,并在流程革新和智慧转型方面打上了其独有的烙印,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性。
1.有序深化机制革新。在管理层科学的顶层设计下,《羊城晚报》采取了由点到面、层级推进的融合方式,将传统的新闻部改为全媒体部,随后树立“先网后报”的采编思路。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后,依托现有资源和经验积累,再次成立区域全媒体部,及其他媒体融合相关部门,构建了完善的全媒体运营机制,为实现融合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2019年以来,《羊城晚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耕,统一设置全媒体发布、采编、运营中心,真正消除了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完成了颠覆式改革。疫情防控阶段,《羊城晚报》的媒体融合改革得到了全面检验,三大中心协作有为,运营良好,生产制作了许多“爆款”,如抗疫主题MV《我们不怕》、公益微纪录片《疫·家人》系列的总浏览量超4亿。就时间维度而言,《羊城晚报》的转型实践是一个由慢到快、由点及面、持续优化的过程。以金羊网为例,早在21世纪初数字化改革刚开始的时候,《羊城晚报》就成立了金羊网,最初金羊网只作为晚报的附属存在,经过多年发展后成为内容和形式能够独立运营创新的分支机构。可以说,晚报的媒体融合改革正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完善,处于疾步稳行的理想状态。
2.前瞻布局智慧信息研究中心建设。早在2015年,《羊城晚报》就与百度、国双等国内技术公司达成合作,积极布局大数据业务,率先成立羊城晚报智慧信息研究中心。随后,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初步构建了依托大数据技术,以高端定制化数据咨询和政企信息服务为核心的业务体系,为其智媒体转型发展提供了核心支撑。2018年,羊城晚报传媒智库成立,依托《羊城晚报》品牌优势,全面开展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的相关业务活动、社会活动,并通过原创服务的业态建构,进一步推进了媒体深度融合,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提供了核心驱动,成为《羊城晚报》转型发展中的一大战略举措。据世界品牌实验室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报告显示,2019年《羊城晚报》品牌价值高达403.65亿元,居国内晚报类品牌价值排行首位。
3.高度重视产业融合。《羊城晚报》在稳步推进制度革新、流程优化、智媒体建设的同时,非常重视产业融合的系统建构。早在2014年,羊晚报业集团联手腾讯、同创资产打造羊城创意产业园区,不仅反哺了媒体融合发展,为其提供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而且从不同层面提高了其传播引导力,借助资本完成了更为深远的产业融合。
综上所述,《羊城晚报》经过多年改革实践,“快准稳”地打出了融合转型“组合拳”,有效提高了舆论引导力、品牌到达率、品牌影响力和转型持久力。在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中,相关主体要及时转变思维,加强创新实践,疾步稳行,积极寻求符合自己的改革之道。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曹铮,刘萍.新时代报纸副刊融合发展新路径探析[J].传媒,2020(20).
[2]王文坚.扬子晚报:牵“紫牛”之鼻提升一体化融合效能[J].传媒,2020(16).
[3]王毅红.采访能接“地气” 报道就有“人气”——地市级晚报提升新闻“四力”浅探[J].新闻爱好者,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