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小麦倒春寒综合防控技术
2021-03-24陈翔李金才于敏
陈翔 李金才 于敏
摘 要:针对安徽省倒春寒常发频发,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品质的现象,结合安徽省生态气候特点,根据多年大田栽培试验和人工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结果,划分了小麦倒春寒的危害等级,集成了包含品种选择、种子精选、种子处理、灭茬与整地、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灾前防控与灾后减损等小麦倒春寒综合防控技術,以期为安徽小麦实现抗逆、稳产、优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小麦;倒春寒;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4-0036-03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late spring coldness in Anhui Province,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wheat,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climate in Anhui Province,based on the results of years of field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and artificial indoor simulation experiments,the hazard levels of late spring coldness winter in wheat are classified,and the selection of varieties is integrated. Seed selection,seed treatment,stubble elimination and soil preparation,cultivating strong seedlings,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pre-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ost-disaster mitig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late spring coldness in wheat,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Anhui wheat to resist adversity,stabilize production,and increase efficiency.
Key words: Wheat; Late spring coldnes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安徽是我国小麦主产省份之一,2018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为2.87×106 hm2,单产5.59×103 kg/hm2,总产量1.61×107 t,占当年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2.23%。安徽小麦生产的稳产丰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其小麦生产区横跨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麦区,各种农业气候要素变率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呈增强趋势,尤其是极端低温事件出现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不断增加[1-2]。小麦倒春寒(Late spring coldness in wheat)主要指拔节-孕穗期间遭遇突然降温天气,造成幼穗受伤或死亡,部分小穗不结实甚至全穗不结实,从而导致小麦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2013年4月7—9日,安徽淮北冬麦区最低温度达到-7℃;2015年4月2—4日,安徽淮北冬麦区最低温度达到-2.1℃;2018年4月5—7日,安徽淮北冬麦区最低温度达到-5℃,部分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倒春寒灾害。当前,倒春寒已成为限制安徽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
针对安徽省倒春寒常发频发,严重影响冬小麦产量、品质的现象,本研究根据安徽省生态气候特点,通过多年大田栽培试验和人工室内模拟试验结果,以选用抗倒春寒品种为基础,以秸秆还田提升地力与旋耕蓄墒促根壮苗防寒、优群健体壮苗抗寒、水肥耦合与合理运筹抗寒技术,化学调控与水分调控防寒、化学调控与营养补偿减损技术为核心,集成了安徽省小麦倒春寒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为安徽小麦实现抗逆稳产优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1 倒春寒危害分级
1.1 危害等级划分标准 倒春寒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具体见表1。
1.2 受害程度 倒春寒受害程度按式(1)计算:
1.3 危害程度划分 根据式(1)的计算结果,将大田倒春寒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级别,具体见表2。
2 小麦倒春寒综合防控技术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2.1.1 品种选择 选用抗倒春寒品种是提高小麦抗倒春寒能力的重要手段。可选用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适应该地区气候、土壤和茬口早晚等生产条件,抗(耐)倒春寒能力强,低温下发根力强、不孕小穗少、花粉量大、柱头活性强,结实粒数多,生育期中晚熟,具有较强的倒春寒灾后恢复能力的品种。
2.1.2 种子精选 由于胚乳是小麦种子萌发出苗所需营养主要来源,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较小粒种子更易获得壮苗。种子质量标准应符合“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3]的要求,即纯度≥99%,精度≥85%,发芽率≥85%,水分≤13%。
2.1.3 种子处理 小麦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必要的种子处理,可采用种衣剂进行包衣种子,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采取药剂拌种。每50kg麦种用4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10%戊唑醇1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2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h~4h,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种子处理剂的使用应符合“NY/T 1965.3-2013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第3部分:种子处理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室内试验”[4]规定。
2.2 灭茬与整地 高质量的整地应达到“耕层深厚、土碎地平、松紧适度、上虚下实”的标准。前茬作物是玉米的,应采用带秸秆还田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与灭茬一体化全量还田,玉米秸秆粉碎长度≤10cm,并均匀抛洒。使用旋耕机整地2遍,旋耕深度15~20cm。2~3年深翻1次,深度在20~30cm。田間作业符合NY/T 500[5]和DB34/T 2343[6]的要求。
2.3 培育壮苗
2.3.1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幼苗在越冬前生长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根系,从而积累较多的养分安全越冬,这是提高基本苗和培育壮苗,从而夺得高产的关键。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适墒整地播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旬(日平均温度15℃)。若墒情不足时,先造墒整地再播种,确保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2.3.2 适量播种 适当降低播种密度,播种量在150~187.5kg/hm2,基本苗在225~270万/hm2。若遇播期推迟,麦田整地质量不高且肥力水平较差,则应适当加大播量。
2.3.3 适式播种 选用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五位一体”小麦旋耕播种机等行距播种方式。行距为18~22cm。或采用扩播幅缩行距播种方式,播幅为12cm,行距为12cm。落籽均匀一致,播种深度在3~5cm,若播种过深,出苗晚且幼苗细弱;若播种过浅,分蘖节浅不利于安全越冬。
2.3.4 控旺 冬前镇压1次,蹲苗促壮;小麦返青阶段,对于旺长田块,在墒情适宜的情况下镇压旺苗。
2.4 水肥管理
2.4.1 基追并重 肥料选用应符合NY/T 496[7]中的要求。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氮、磷、钾、微肥配合,氮肥基追比为5∶5~6∶4。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纯氮210~240kg/hm2、P2O5 90~112.5kg/hm2、K2O 90~112.5kg/hm2、ZnSO4 15kg/hm2,全部有机肥、锌肥与70%磷、钾肥用作基肥。
2.4.2 水氮耦合 在小麦拔节期,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低于70%时,应及时浇水同时追施高氮复混肥,追施纯N75~105kg/hm2、P2O5 22.5~30kg/hm2、K2O 22.5~30kg/hm2。
2.5 灾前防控
2.5.1 化学调控 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在倒春寒来临之前5~7d,喷洒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尿素、黄腐酸等,提高小麦的抗倒春寒能力。
2.5.2 水分调控 “以水调温”是防控小麦倒春寒灾害的有效措施。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在倒春寒来临前1~2d,根据土壤墒情对麦田进行小水浇灌。有喷灌条件的宜采取喷灌,以改善土壤墒情,调节麦田近地层小气候,缓冲降温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水质应符合GB 5084-2005的规定[8]。
2.6 灾后减损
2.6.1 化学调控减损 一旦发生倒春寒灾害,对于D≤0.5级的田块,通过喷施适量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等补救措施进行灾后减损。
2.6.2 营养补偿减损 对于D>0.5级的田块,要及时采取结合浇水进行灾后补墒,同时追施尿素45~75kg/hm2,促进小麦恢复生长。
3 小结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导致光、温、水等多种生态因子时空分布格局的改变,要求小麦生产的栽培技术措施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根据安徽省生态气候特点,并基于多年大田栽培试验和人工室内模拟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形成了小麦倒春寒综合防控技术,为安徽小麦提质减损、丰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Kodra E,Steinhaeuser K,Ganguly AR. Persisting cold extremes under 21st-century warming scenarios[J].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11,38:L08705.
[2]Augspurger CK. Reconstructing patterns of temperature,phenology,and frost damage over 124 years:spring damage risk is increasing [J]. Ecology,2013,94(1):41-50.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禾谷类[S].200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1965.3-2013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第3部分:种子处理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室内试验[S].2013.
[5]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NY/T 500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S].2015.
[6]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4/T 2343-2015旱茬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S].201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S].2010.
[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5084-200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S].2006.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