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
2021-03-24方兵
方兵
[摘 要]时机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以时间为主导因素的契机,具有内隐性、偶然性、短暂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可以捕捉的时机、需要等待的时机、能够创设的时机。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应该抓住时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握最佳教育时机,既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时效,又有利于增强育人成效。辅导员科学地把握工作时机的方法包括:正确捕捉工作时机、合理创设工作时机和灵活运用工作时机。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时机;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1-0050-05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1.00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地位。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践行者,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过程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从其角色定位来看,辅导员既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又是助力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而履行以上双重身份所肩负的职责,则需要他们能够把握工作时机、用心用情做好学生工作。目前,学界围绕教育时机、德育时机、思想政治教育时机开展了相应研究,但专门针对辅导员工作时机的研究成果则寥寥无几。笔者围绕辅导员工作时机的内涵及其运用展开探讨,以期助力辅导员科学把握工作时机,进而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时机的概念与特点
由于学生事务工作的内容较多,辅导员会面临着不同的工作要求与工作职责,因而需要他们能够及时抓住最佳时机开展工作。可以这样认为,辅导员能不能把握好时机开展工作,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时效乃至育人成效。因此,辅导员需要正确认识工作时机的概念与特点,进而理解其内涵与本质。
(一)概念界定
时机是以时间为主导因素的契机,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在时间上提供的机会。《学记》中认为“当其可之谓时”,“当其可”就是指抓住时机适时地进行教育[2]。有研究者认为,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特定时间内的特殊机会[3]。追本溯源,时机是时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时间流程中的特殊时段或时间点。任何工作都会遇到时机问题,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时机,才能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同样需要重视对工作时机的运用。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时机,指辅导员工作过程中在时间上存在或提供的机会。从概念种属关系来看,辅导员工作时机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时机。事实上,辅导员工作时机可以分为“有利的工作时机”和“不利的工作时机”。本文主要探讨前者,其中最为有利的工作时机就是最佳工作时机。最佳工作时机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概念。有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最佳时机” 指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时刻,存在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的可能性和最有利的条件[4]。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针对教育对象来说,辅导员的最佳工作時机即最佳教育时机。显然,辅导员若能抓住最佳工作时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有利于工作时效的提升,进而增强育人成效。
(二)主要特点
时机的存在总会表现为一定的时间、空间,是具体的、有情境性的[5]。日常学生工作往往蕴含着诸多不同的时机,反映了学生工作的特征。辅导员工作时机与其他类型的工作时机有着相似之处,主要包括内隐性、偶然性和短暂性等3个方面的特征。
1.内隐性。由于教育时机只发生在受教育者身上,尽管它的形成会有一定的外部诱发因素,但与受教育者自身密切相关,所以对教育者来说,教育时机具有内发性和隐蔽性,是不会轻易被发现的。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应该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及时在学生身上发现合适的教育时机,对他们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例如,当辅导员发现有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则应该在第一时间关注该学生,积极为其排疑解惑。对学生个体而言,这种心理困惑来源于自身,可能就只在某一个时间段显性存在或产生强烈影响。如果辅导员能及时注意并介入处理,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偶然性。偶然性与必然性相反,指事物发展变化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态势,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6]。由于辅导员工作时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恰是一种偶然性的存在,这也正是辅导员工作时机的一个显著特点。进一步而言,辅导员在一线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良好的时机,也有可能一直未发现合适的时机,因而工作时机的出现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正因为如此,辅导员要注意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时机,如果合适的工作时机一旦出现,就应该抓住并充分利用它。
3.短暂性。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工作时机会稍纵即逝,也会一去不复返,这说明辅导员的工作时机具有短暂性。所以,辅导员要抓住合适的时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在国庆节和有关纪念日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会相对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其真正融入主题教育之中,易于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类似重要的时机是相对短暂的,一旦错过就意味着失去,且在短期内难以重现;即使等到时机再现,教育对象也已发生了变化。由此可见,辅导员的工作时机容易消失,该抓住的时候就一定要及时抓住,并将其合理应用于实践。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时机的类型与价值
(一)基本类型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等9个方面,每项职责又对应着不同的工作任务。因此,辅导员要圆满履行自身承担的工作职责,则应该把握好不同类型的工作时机。有研究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机分为“应当争取”“需要等待”“可以利用”“能够创造” [7]等种类,这对划分辅导员的工作时机同样具有借鉴价值。按照时机的存在状态,可以将其分为3种类型:已在的时机、潜在的时机和不在的时机,而在辅导员的实际工作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可以选择的时机”“需要等待的时机”“能够创设的时机”。笔者将结合相关学生工作案例,对以上3种类型的工作时机进行具体解读。
1.可以选择的工作时机。之所以说可以“选择”,是因为工作时机已在。在日常学生工作中,需要辅导员根据学生的需求特征,选择一些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对大一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这是辅导员每年都会遇到的常规工作。首先,辅导员要安排好入学教育时间,其实就是在选择教育时机。一般而言,辅导员应优先选择利用第一次班会课开展入学教育,这对促进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和辅导员开展工作都有益处。具体而言,辅导员一方面通过介绍学校相关情况,让学生熟悉校史校情和相关规章制度,引导他们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利用第一次班会课开展入学教育,从“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来看,有利于正式明确辅导员在班级的角色定位,提升其在学生心中的认同度和公信力,便于以后开展各项工作。因此,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觉察已经存在的時机,并及时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应用于工作。
2.需要等待的工作时机。需要“等待”则说明工作时机未到,只是一种潜在的时机。一般情况下,需要辅导员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当时机到来之时应该及时抓住并开展工作。这需要辅导员具备发现工作时机的洞察力,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等待而来的时机。例如,对学分积欠较多的学生开展学业帮扶时,先要分析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原因。若是由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那么就要侧重培养其自信心,特别是当其在某一门科目上取得一定的进步时,要及时利用这一有益时机来引导其认识自身的优势,增强学习信心,从而促使其更有动力去完成学业。可以看出,时机能否被辅导员发现并有效利用,会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成效的高低。而对学生来说,辅导员利用合适的时机对其开展教育,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教育实践表明,往往可能会因为辅导员抓住了一个等待而来的时机,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改变,从而影响其一生。
3.能够创设的工作时机。需要“创设”则说明工作时机并没有到来,而是应该主动创设。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为了能够顺利实现预期目标,需要利用合适的时机开展工作。在没有潜在或现成的工作时机时,通常需要辅导员主动去创设工作时机,以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例如,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若只是从理论上去讲授,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不一定能够有效接受。但辅导员若能先给同学们讲一个亲身经历的与感恩有关的动人故事,让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再鼓励大家积极分享交流最值得自己感恩的人或事。利用这种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真正成为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主角,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创设工作时机的形式多种多样,辅导员应该密切联系实际需要,合理创设教育时机。
(二)双重价值
1.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时效。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8],自然需要关注工作的时间效益。辅导员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由于他们的工作时间较为有限,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工作时效,才是其真正关心的问题。显然,抓住合适的工作时机开展工作,有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的良策妙方。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密切关注如何有效运用工作时机,这对提升其工作时效具有重要作用。
2.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现实、具体的人,每位个体都有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合理诉求[9]。育人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辅导员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践行立德树人工作的根本要求,旨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之需。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来看,辅导员抓住合适的工作时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容易促其参与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他们能够从教育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可以实现更好的成长与发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因此,辅导员选准选好教育时机,有利于增强立德树人工作的成效,促进大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高校辅导员对工作时机的科学把握
(一)对工作时机的捕捉
高校辅导员是捕捉工作时机的主体,能否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直接关系到其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高低。一般认为,辅导员选择工作时机的能力与其自身职业素质高度相关。有学者提出,对良好教育时机的把握主要取决于教育者3个方面的素质:一是高度的责任感;二是正确的教育思想;三是丰厚的教育素养[10]。因此,这3种素质都是辅导员职业素质的重要体现——责任感来源于个人的内在品质,教育思想取决于个人的长期积淀,教育素养则反映的是个人的职业能力,因此,辅导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尤其应有良好的时间素质。只有辅导员的时间素质突出,才能够准确捕捉工作时机。
在学生工作中,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时机,辅导员应该如何去捕捉这些教育时机呢?前提是应具备捕捉工作时机的意识。其实,这需要辅导员拥有有一种教育直觉,善于觉察工作中可能蕴含的时机,及时抓住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例如,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如果辅导员只是通过一次主题班会来讲解理想信念及其重要性,学生可能会从概念层面认识理想信念,但未必能够理解其丰富内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若辅导员能够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如在“七一”前夕或当天召开主题班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时机。辅导员可以先带领同学们重温党的光辉历史,重点学习几位为新中国成立而光荣牺牲的革命先烈事迹,再鼓励大家分享个人的学习体会,最后辅导员对理想信念的内涵进行总结升华。显然,把握合适的教育时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理想信念的丰富内涵,从而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工作时机的创设
创设工作时机既要依据教育目的,也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而使得创设的时机能够符合工作所需。具体而言,创设工作时机应该遵循以下两个依据:一是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确保创设的工作时机具有科学性;二是遵循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保证创设工作时机得体理性。实际上,辅导员创设工作时机是一种教育艺术,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等方面的规律,又应服务好教育目标,使创设的工作时机符合创造性、有效性原则。
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掌握创设工作时机的科学方法。笔者提倡运用以下3种方法创设工作时机:一是矛盾冲突法。通过设置矛盾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诱导他们深入思考,进而创设合适的工作时机。如针对班级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辅导员应改变传统的“说教+服从”模式,围绕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需求,从矛盾的对立方面引导学生认识认真学习、如期毕业的重要性,诱发他们思考不努力学习的不良后果及自身如何去积极应对。二是设置悬念法。围绕校园内外出现的某一问题或有关现象,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开展反思。當然也可以把问题的答案提前告知学生,再让学生分析、思考答案产生的过程,助益学生思考自我行动策略。三是特定情境法。有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需要辅导员创设特定的情境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成效。
(三)对工作时机的运用
辅导员在工作中离不开对工作时机的运用,尤其要把握合适的教育时机开展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工作时机,但正确捕捉、合理创设工作时机是前提,有效运用是关键。简而言之,辅导员运用工作时机要依据教育目的来展开,正确利用工作时机就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当然,在辅导员运用工作时机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握工作时机运用的两个特殊环节:一是注意工作时机运用中的变化。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运动的,所以时机也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当辅导员正在利用某个时机开展工作时,仍要注意把握工作时机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若工作时机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已经不再适合利用,就应该迅速做到以变应变,适时调整教育方式。例如,在应对与学生有关的校园危机事件时,需要辅导员要抓住时机对相关危机事件进行处理,同时应把握时机可能会发生的变化,适时稳定局面,控制事态的发展,进而妥善处理整个事件。二是注意工作时机运用后的转机。从理论上来看,当利用完某一工作时机后,如果教育目的已经达到,则可以结束教育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这并不意味着应用工作时机到此结束,因为有可能还会出现转机,这同样需要引起辅导员的重视。如果工作时机运用之后,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那么辅导员可以考虑趁热打铁,继续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当然,若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尚未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则需要辅导员果断转变教育方式,再给予学生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 2018-09-11(1).
[2]刘震.《学记》释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46.
[3]孙飞争.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内涵及表现形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9(2):25-30.
[4]江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激励人的最佳时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85-87.
[5]胡志刚.教育时机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9.
[6]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61-162.
[7]孙艳秋.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机识别与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4(11):4-7.
[8]陈宝生.坚定使命与责任 提升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在全国高校辅导员优秀骨干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9-09-25(1,3).
[9]冯刚.服务育人理念在学生事务管理中的融入和深化[J].高校辅导员,2017(5):3-9.
[10]孙孔懿.教育时间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55-258.
(责任编辑: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