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戚发轫:呕心沥血铸光彩“神舟”

2021-03-24柯信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一号东方红

柯信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已是高中生的戚发轫,一心要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参加了抬伤员的队伍。那些被美国飞机炸得血肉模糊的年轻战士,让他的心灵深受震撼。也正是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使他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他要为祖国造飞机,让谁也不敢欺负祖国!所以,高中毕业填志愿时,他一口气把三个志愿全都填了清华大学航空系(此系后改为北京航空学院)。

毕业后,戚发轫没能去造飞机,而是穿上军装,当了一名导弹技术兵。虽然有点遗憾,但他还是服从分配,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由中国自己培养起来的优秀工程师。

正当戚发轫打算在火箭研制的天地大干一番时, 1968年2月,专门负责卫星研制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聂荣臻元帅亲自批准把戚发轫和另外17人调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戚发轫成为中国自行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航天十八勇士”之一。

奋战两年多,诞生于艰难之时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终于在苍茫大漠中的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地飞上了浩瀚太空。戚发轫回忆说:“1970年4月24日,那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时候,‘打上去了,入轨了,听到乐曲了,那些声音至今还在耳边。那一年,我37岁。”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启动。年已59岁的戚发轫刚刚卸下“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总设计师的担子,又走马上任飞船总设计师之职。

用4年时间建设的航天城——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在北京西北郊的一片农田里渐渐拔地而起,已经组装起来的4艘供地面试验用的飞船初样已在里面同时展开测试。

1999年下半年,戚发轫率队远赴酒泉发射场,进行试验飞船合练准备。11月20日早上6点30分,新型火箭“长征二号F”托举着“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直上九霄。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后,飞船返回舱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中部草原。多年来一直秘而不宣的中国载人天工程,通过此次飞天壮举,一下震惊了国内外。

没有刻意的追求,中国航天史上——更是共和国的历史上,许多的“第一”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融入戚发轫的生命中: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都让他给赶上了。

自1968年跨入研制卫星的行列,戚发轫不仅亲自参加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

多年的卫星研制工作,使他与卫星結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亲眼看着我国的通信卫星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岁月如梭,转眼戚发轫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他将自己半个多世纪光辉的航天生涯归结为三件事:“我的一生可能有三件事儿吧,一个是我所参加的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另一个就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再一个就是中国第一个航天员上天,也就是‘神舟五号,应该说这三件工作在我一生当中是非常难忘的。”

猜你喜欢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一号东方红
Entrevista ping-pong “Mi mayor logro es haber aprendido español”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东方红一号”卫星还在运行吗?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通信卫星事业部
东方红20周年谱华章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CAST)
中 国 空 间 技 术 研 究 院China Academy of Spacee Tchnology ( CAST )
东方红闪耀航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China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CAS T)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