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析“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的解题方法

2021-03-24张虹

广东教育·高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表现型黄体等位基因

张虹

很多遗传题需要首先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是连锁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作出正确判断,怎样分析题目信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呢?本文主要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用特殊杂交组合判断是否为伴性遗传

XBXb×XBY、XbXb×XBY这2个杂交组合,由于后代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可以用来鉴别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1. 典例分析

【例1】(2016年全国Ⅰ卷)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 ∶ 1 ∶ 1 ∶ 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分析方法:

假设果蝇的灰体和黄体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若黄体为隐性,亲本基因型为Bb×bb、XBXb×XbY都能得到甲同学的实验结果,因此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只用一个杂交组合证明同学乙结论,即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方法一:从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中选取♀灰体与♂灰体杂交,即杂交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若后代中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一半表现为灰体、一半表现为黄体,则乙的结论正确。方法二:从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中选取♀黄体与♂灰体杂交,即杂交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若后代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则乙的结论正确。

2. 迁移应用

【练习1】已知果蝇的圆眼和棒眼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现有纯种圆眼和棒眼雌雄果蝇若干,某研究小组从中选取亲本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实验结果,能否推断出控制眼形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说明理由。

(2)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棒眼对圆眼为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3)为验证以上推断,研究小组的成员从F2果蝇中选择材料,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能独立证明以上推断,请你写出支持以上推断的杂交组合及对应的预期实验结果。(要求:每个实验只用1个杂交组合)

答案:

(1)能 若位于常染色体上,F2的性状分离比为3  ∶ 1,與实验结果不符

(2)隐性

(3)①杂交组合:F2中圆眼的雌雄果蝇杂交,预期结果:子代中圆眼雌果蝇∶圆眼雄果蝇∶棒眼雄果蝇=2 ∶ 1 ∶ 1;②杂交组合:F2中棒眼雌果蝇与圆眼雄果蝇杂交,预期结果:子代中圆眼雌果蝇∶棒眼雄果蝇=1 ∶ 1

二、用正反交结果判断是否为伴性遗传

若是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若是伴性遗传,正、反交实验结果不同。在显隐性关系未知的情况下,可以做正、反交实验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1. 典例分析

【例2】(2020年江苏卷)已知黑腹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偶然出现的XXY个体为雌性可育。黑腹果蝇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①与实验②的主要目的是验证_____。

分析方法:

据图可知,实验①、②互为正、反交,其结果表明,无论正交还是反交,长翅性状在雌雄中都无差别,而眼色在雄性中结果不同,故实验①与实验②的结果可以用来验证: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 迁移应用

【练习2】(2017年全国Ⅲ卷)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②AAbbEE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A/a、B/b、E/e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

(1)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和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 ∶ 3 ∶ 3 ∶ 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F1雄性个体的表现型。若正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F1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三、用杂交后代的比例关系判断是否是连锁遗传

当2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时,基因的传递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此时,理论上双杂合子自交,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加起来应为16,即9 ∶ 3  ∶ 3 ∶ 1或者9 ∶ 3 ∶ 3 ∶ 1的变形。

1. 典例分析

【例3】(2020年山东卷)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 ∶ 1

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 ∶ 1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 ∶ 1 ∶ 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 ∶ 1 ∶ 3 ∶ 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

分析方法:

实验一中F1抗螟植株的基因型为AOTsts,F2中没有非抗螟雌株且比例不是9 ∶ 3 ∶ 3 ∶ 1的变形,说明F1抗螟植株中A和ts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另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为Ts,因此,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F1抗螟矮株基因型为AOTsts,F2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 ∶ 1 ∶ 3 ∶ 1,是9 ∶ 3 ∶ 3 ∶ 1的变形,说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乙中转入的A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F2中抗螟与非抗螟的比例理论值应为3 ∶ 1,实际值却为1 ∶ 1,推测最可能是含A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再结合实验二信息(乙可产生正常配子)可推断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例4】(2018年浙江选考)为研究某种植物3种营养成分(A、B和C)含量的遗传机制,先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野生型进行基因敲除突变实验,经分子鉴定获得3个突变植株(M1、M2和M3)。其自交一代结果见下表,表中高或低指营养成分含量高或低。

分析方法:

如何确定3个突变植株M1、 M2、M3的基因型呢?突破口为3种突变体的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为9 ∶ 3 ∶ 4,说明3对基因独立遗传,每种突变体的基因型均为2对基因杂合(且存在基因互作)、1对基因显性纯合。由题目信息还可作出初步推断:CRISPR/Cas9技术进行的是基因敲除,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隐性突变;A、B、C三种物质的含量最多有一个高,三种物质之間应该存在着某种此消彼长的转化关系;野生型自交后代全是野生型,说明野生型植株是纯合子,假设其基因型为AABBCC。综合上述分析,得出各营养物质的生化合成途径可用下图表示:

进一步确定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为A高A - bb,B高

A- B- cc,C高A- B- C- ,即可推导出M1、 M2、M3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

2. 迁移应用

【练习3】(2018年全国Ⅲ卷)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上,依据是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_____的比例。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 ∶ 3 ∶ 3 ∶ 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 ∶ 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 ∶ 3 ∶ 3 ∶ 1

(2)1 ∶ 1 ∶ 1 ∶ 1

四、用自交实验判断是复等位基因遗传还是基因累积效应

复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累积效应属于多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种现象均会出现多种表现型,但是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有差异的。

【例5】二倍体野茉莉的花色有白色、浅红色、粉红色、红色和深红色。野茉莉花色的遗传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b1-白色、b2-浅红色、b3-粉红色、b4-红色、b5-深红色),复等位基因彼此间具有完全显隐关系,且b5>b4>b3>b2>b1;第二种是受两对基因(A/a,B/b)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显性基因对颜色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若要区分上述两种可能,可用一株野茉莉进行自交,预期可能的结果:若子代出现粉红色花,则为第___种情况;若子代不出现粉红色花,则为第__种情况。

分析方法:

若要区分上述两种可能,可用一株杂合浅红色野茉莉进行自交。假设是第一种情况,一株浅红色b1b2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是b1b1、b1b2、b2b2,表现型为白色、浅红色,子代没有出现粉红色;假设是第二种情况,一株浅红色(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基因型是AAbb、Aabb、aabb,表现型为粉红色、浅红色、白色,子代出现了粉红色。

责任编辑 李平安

猜你喜欢

表现型黄体等位基因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别被“黄体破裂”吓破胆
黄体破裂 是一种什么病?
警惕:小小“黄体”能要命!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Goldeneye 20A试剂盒检测发现TPOX基因座三等位基因一例
自由组合定律中9∶3∶3∶1相关变式题型解析
浅谈生物遗传学解题技巧
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变形归类例析
爱笑不爱笑,基因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