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探析

2021-03-24李芳妮

考试与评价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作文小学语文

李芳妮

【摘 要】 在小学生的语文中,作文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夠反映出语文学习的水平。很多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使学生想写、乐写、会写,这是许多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课题。要想做好这一点,就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感受习作的乐趣,这样学生对作文才会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  教学效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呢?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作文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作文的探索与追求,有兴趣,乐意做,才会用心做,才会做好;反之,缺乏兴趣,则很可能是“一寸不通,万丈无功。”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时机,引发兴趣。前苏联学者赞科夫曾经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由此可见,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能直接促进学生习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就是利用这一点,抓住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此外,还可以开展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写作兴趣。文章是从现实出发,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经过加工后写成的。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感兴趣的部分。当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东西,感受到更深的感受时,他们就会找到写作的方向。学生写作文兴趣的源头在他们感兴趣的那部分生活里,学生接触的事物多了,感受深了,写起作文来才会左右逢源;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是无本之木。因此,我从以下两方面为学生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一方面是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重视作文课堂教学的指导,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把学生的视野带出校园,使学生既接触生活,又熟悉生活,从而激发创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另一方面是注意丰富课余生活,把作文教学寓于富有情趣的活动之中,增加了作文题材的来源,这就容易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感来写作文,从而使学生乐于作文。

二、注重创设情境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创设情境,写作训练过于死板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愿意写作。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三、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

高质量的作文教学既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的要求。在语文试卷中,作文成绩占考试成绩的近一半。因此,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高质量的作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从语文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语文综合素养是语文素养的体现。高质量的作文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对作文教学给予积极的重视。而记笔记则是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作文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的,想要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需要在平时下功夫,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训练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通过长时间的写作的积累,学生的能力才能够有真正明显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写日记成为众多教师的第一选择。通过写日记教师可以保证学生每天都动笔写东西,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练笔。此外,日记的形式比较随意和多样化,没有明确的限制,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写作方式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可能。而且,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也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文章的风格。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养成学生观察的习惯

现在很多小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很难在写作中将文字语言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的素材都有“假大空”的通病,使得写出来的文章没有太多的研读价值。所以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加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可用的写作素材。教师在进行《我的父母》的教学时,是希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父母进行客观详细的描写,直观地表现父母无私的爱。但是在很多的文章中都是写的父母经常早起为自己做早饭、在自己生病时背着自己去医院,或者是每天不厌其烦地叮嘱自己要在去学校的路上注意安全。这样的素材很明显不够具体,或者是缺乏真实性,以至于写出来的文章不过是记流水账。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比如父母在饭桌上为自己夹菜时,总唠叨着说:“我不爱吃肉,你多吃点。”或者在晚上为自己泡牛奶时,看见父母的手已经不再光滑。这样的素材往往具体到了细节,更加具有真实性,运用在文章中能够直击人心,与读者产生共鸣。所以教师要通过科学的策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成为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

总之,作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将作文教学融于自然、社会、生活当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运用多元化、适当的评价方法,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点燃他们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想写作,会写作,乐写作。通过这样,真正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余兴光.小学语文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2] 杨肖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10(12).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作文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