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二次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2021-03-24张保帅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

张保帅

摘 要:本文基于西部高校财经类专业学生二次专业选择进行问卷调研,从社会角度、学校角度、家庭角度以及学生自身角度对影响其转专业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制度构建下,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引起的问题为学科发展不均衡、教学无法顺利展开以及配套制度跟不上,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师范院校;财经类专业;二次专业选择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40

0 引言

高等院校二次专业选择近几年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二次专业选择是人性化与专业化的一次重要结合,尤其是在大类招生背景下,以培养复合型学生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回避过分专业化,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然而这也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在二次专业选择的时候,出现“羊群效应”,学生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导致学生扎堆报一些专业,如工商管理类的财务管理专业,近些年在二次专业选择时一直是热门专业,选报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成绩差异越来越大,直接导致相对较弱的学科生源越来越差,学科发展出现不均衡问题,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挖掘自身的特长。基于此,文章结合问卷调查,对西部某师范院校经管类学生二次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完善经管类学生二次专业选择制度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1 师范院校经管类专业二次选择现状——以西部某师范高校经管类专业为例

1.1 西部某师范高校专业二次选择政策

(1)学生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转专业。

①确有特殊才能和志趣的学生,转专业后更能发挥其专长的;②学生患病或有某种生理缺陷,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诊断证实不宜在原专业学习,但尚能在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③学生确有特殊困难或非本人原因,不转专业无法继续学习。

(2)报名资格。

①大一年级第一学期表现良好,未受过处分(若在报名后至转入新专业前受到学校处分的,取消其转专业资格);②身心健康,符合有关专业体检要求;③成绩较好,第一学期所选课程(含通识选修课)全部合格,且必修课平均学分绩点达到2.0;④自愿申请。

(3)处于休学、保留学籍或保留入学资格期间的学生,无正当理由的不允许转专业。

(4)办理缓考的学生不允许转专业。

(5)我校按照专业大类招生的专业(设计学类、工商管理类),若选择在原有招生大类专业中进行分流的学生在专业大类分流时参加考试,不参加本次转专业考试;凡申请转入或转出大类招生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本次转专业考试。

1.2 西部某师范高校往年二次选择专业的情况

作为师范类的高等院校,西部某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特点,财经类专业本来就是小众学科,自從学校开始实施转专业政策以来,转专业制度取得了较大成效,下面文章就2019级经管类转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共发放问卷109份,回收问卷109份,其中男生占比12.8%,经济学专业占比6.4%,工商管理类占比79.8%,金融工程占比19.8%。

(1)从社会角度分析。问卷调研表明,有12.87%的同学是从就业角度考虑转专业。调查的大部分学生直接表明态度,上大学就是为了有个好的前程,希望未来能够谋得一份好的工作,尤其在高等教育扩招的大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存在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由此催生了一些热门专业、冷门专业,这也是当前大学生转专业是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由此产生大部分同学追逐“热门”专业,而使一些偏门或冷门专业受到冷落。

(2)从学校角度分析。其一,现有学校的转专业政策太宽松,门槛太低,导致大量学生尝试转专业;其二,由于调研高校是师范类高校,导致有75%的转专业学生倾向于师范类专业,20%学生倾向于财务管理专业,同时也进一步说明了专业的就业形势是学生重点考虑的因素。

(3)从家庭角度分析。家长的要求、受教育程度等家庭因素在大学生二次选择专业问题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对于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将近82%的家长是高中及以下学历,11.9%的家长建议学生转专业,可见家庭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4)从学生自身角度分析。兴趣爱好亦是影响学生转专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调研表明,所占比例达到35.8%。高考的志愿选取往往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且报考本校经管类专业的有一大部分都不是第一志愿,因此,学生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有些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而就会申请转专业。同时,也有同学是受到周围很多同学都申请转专业的影响,从而产生羊群效应,这种学生占到本次调研学生的15.6%。

2 当前西部某师范院校二次专业选择存在的问题

从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大学生在进行二次选择专业时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西部某师范类高校为例,基于学生集中转向师范类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现状,在对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在学校政策导向下的学生二次选择专业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专业发展不均衡

目前转专业的学生主要选择:其一是师范类专业;其二财务管理专业。目前,转入两专业的学生已出现了饱和的状态,而转入两专业的学生主要是道听途说这些专业就业形势好,不是真正的出于兴趣或爱好,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很不利,同时,大量学生转出原专业,会导致原有专业发展受限,有可能导致相关专业被撤销,不利于学科的均衡发展。

2.2 不利于教学全面展开

自实现政策实施以来,西部某师范高校的师范类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是学生集中转入的热门专业,致使其他非热门专业遭遇冷落的局面。例如市场营销这一老牌专业,因转出学生过多而面临被取消的局面,转专业后会使相当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闲置,同时,又会使部分专业资源和师资出现短缺,这样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展开。

2.3 配套制度跟不上

大学生转专业制度本身是好的,是出于满足学生个人兴趣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学生角度来看,转专业制度和学分制、双学位有很大不同,大学生转专业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根据上文的分析,有很大的因素是外部因素決定,归根结底,就是如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现有学校的转专业配套制度方面有所欠缺。从学校的角度,对专业的宣传和对就业市场的理性分析,尤其是对特色专业的深入介绍都还存在不足,这些在学生决定是否转专业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3 完善转专业政策的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造成大学生转专业的因素错综复杂,下面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3.1 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在学生二次转专业过程中应该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引导学生首先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为学生提供了解各个专业的机会,包括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就业倾向以及所需要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所在,同时又对相关专业有个清醒的认识,避免跟风转专业,这项工作就是要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教育。

3.2 完善转专业配套制度

其一,合理设置转专业考评指标,要综合兼顾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专业要求综合设置,这样既可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为转入专业的学习提供基础;其二,课程设置要统筹安排,既要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又要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同时还要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3.3 加强引导教育

加强学生的引导教育,尤其是学生刚进入大学,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就业教育,防止学生出现选择盲目随大流现象。具体来说,首先要积极组织教师对学生开展专业导论介绍、专业讲座介绍、实践活动安排、指导老师见面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安排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所学的专业,激发学生的兴趣,以避免扎堆转专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杰,朱家明,马梦月.大学生转专业趋势的定量分析[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20(08):14-19.

[2]薛凯丽.优势理论视角下转专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J].管理观察,2020,(16):129-130.

[3]张洁.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4]高轻鸽.专业认同对学习性投入的影响调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构建研究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地方师范院校党校教育与师德教育的结合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组织变革视角下地方师范院校发展的内生路径